第44章
黎越洋再次听到海盛时还怔愣了一会儿,距离远舶收购不过一个月,她已经将这两个字、将那个人搁置在心底深处很久。
不去想念,不去思考,生活万般自若,心池纹丝不动。
工作上的顺利与成就常常让黎越洋觉得或许她生来就是要在名利场里翻滚的,爱恨嗔痴是名利场的边界,碰到边界便要受到惩罚与接受警告,人生一眼望到底,孤独而枯燥。
与卓曼分别后,黎越洋一夜未睡,她用尽力气去想喜欢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的没有预兆,又消失的那么快,就像她很难清晰获得卓曼喜欢自己的信号,又在刚刚明确获得时接受到它消失的通知。
卓曼评价她不会是个好的恋人,黎越洋在自我反思里曾给这句话留了个问号,而卓曼轻轻地为这句话画了个句号。
回想很多离开的人,黎越洋想,这应当是一个客观的评价。
徐广华来的突然,黎越洋知道卓曼在徐家受过些委屈,因此对徐家的印象也不好,长辈需要注意礼数,小辈便故意晾了他一小时。
等到俩人见面时,徐广华果然没有任何怀疑,只以为黎越洋确实排不开,能特意抽空也是看在远舶的面子上。
“黎总,终于见面了。”
黎越洋特意坐远了些,也不接话,只拧开自己的保温杯喝了口:“您是海盛集团的徐总?海盛我和卓总比较熟。”
徐广华有点挂不住面子,但也理解黎越洋这样的大佬关注不到集团内部的人:“卓曼是我表姐,前段时间您和她竞购远舶,我听说您对远舶很有兴趣。”
黎越洋听了,心里诧异他主动提起远舶,又不知道他想做什么,只不动声色地点头:“是,”又帮卓曼垫了层底,“卓总赢了我心服口服。”
徐广华忽略后面的话,笑道:“不知道黎总现在还想不想要远舶?”
黎越洋挑眉,她没忘记卓曼对自己说的,要在徐家拿到远舶的控制权,再卖给自己,黎越洋知道这不会很容易,一直耐心地等待,万万没想到,现在徐家的一个毛头小子却带着远舶坐到自己对面。
是徐广华比卓曼更有本事吗?当然不是,卓曼费尽心血收购的远舶、努力证明都不一定能争取到的项目就这么轻而易举地归属给另一个人。
黎越洋看着他轻佻而充满野心地将远舶作为一个不那么重要的筹码,突然心疼卓曼、也心疼起自己来。
“条件呢?”黎越洋低声提问。
见黎越洋果然感兴趣,徐广华露出笑容:“一个好价钱,加上黎总一个人情。”
“如果当时是我来主持这个并购,知道您感兴趣,我一定主动退出。”
黎越洋沉默一会儿,笑了。
你看,对于有些人来说,拥有是一份天经地义,但凡徐广华说出一些难以达成的条件,黎越洋都要尊敬他三分,可是他就这么轻飘飘地将远舶当作是个顺水人情。
黎越洋笑着点点头:“价格好说。”
又抬头凌厉地盯着他:“如果当初是你来主持并购,励荣资本应该也不用出面。”
作者有话说:
卓曼:喜欢,也不喜欢
黎越洋:什么时候喜欢的,怎么又不喜欢了
-
祝小读者们发财财(鞠躬
第 27 章 邀约
“黎总进去多久了?”
乔景书看了眼墙上的钟表,严谨道:“四十七分钟。”
李桐点了点头,坐到她另一边的沙发上,打开电脑处理起工作,预备将剩下的十三分钟充分利用。
乔景书看了她一眼,不声不响继续自己的闭目休息。
晚上七点,黎越洋要带她去上海出差,趁着黎越洋运动的时间她得保存点体力,好好休息,以应对接下来的高强度工作。
黎越洋身边的大部分人都比不上黎越洋本人的精力充沛,她是一个能够连轴高密度思考,同时保持剧烈运动能量的人,除了早晨的例行有氧运动,她还有一个只有几个秘书才知道的小习惯:心情不顺时会一个人打壁球。
第一次来黎越洋的壁球馆时,李桐还好奇过黎越洋为什么会选这么一项活动,后来她渐渐明悟,黎越洋其实没有交心的朋友,遇到事情根本没地方表达,再加上聪明人总是自负,不喜欢听取他人的建议,黎越洋在外面总是谦和体面,壁球这种暴力而直接的单人运动是她唯一可以发泄的安全方式。
壁球场的隔音很好,李桐和乔景书不知道黎越洋现在到底怎么样,但以过往的经验看来,黎越洋是个情绪稳定的好老板,不管过程如何,黎越洋出来时一定仍然是他们英明大方的老板。
一墙之隔,黎越洋今天没能打完一小时,此时正捂着右眼坐在场边休息。
刚刚,她走神了。
壁球短而快,容不得半刻分心,好在黎越洋有多年的经验,最后一秒躲了一点,这才避免了重伤。
尽管如此,右眼外周仍然火辣辣的疼,黎越洋顾不上疼痛,闭着一只眼站在原地,看着砸伤她的壁球慢慢停止滚动,最后留在了她的脚边。
黎越洋自十几岁接触壁球,除了开始阶段不熟练受过伤,这么多年来从未这么狼狈过。
她在走神的瞬间里,想起了卓曼,想起卓曼在沙发上坦坦荡荡问自己为什么不给她发消息。
自上次一别,又过了两周,这两周她们和之前那次北京分开一样,没有一个人给对方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