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卓曼刚想点头,身后来了个人,见是黎越洋今日派来的那个年轻面孔,立时噤声。
  来人微微弯身,开口介绍:“卓总好,我是乔景书。”
  说罢便将手中的一张名片递过来,卓曼接过一看,正是黎越洋的名片。
  大概是乔景书不便报黎越洋的名字,为防止卓曼不认识她,便用黎越洋的名片作为信引,然而通过名片获取信任后,她也不再说话,只用眼神示意卓曼看名片。
  卓曼一愣,捏着名片转了一圈。
  黎越洋名下直接或间接控股的公司众多,她的私人名片则是一张非常简洁的白色卡片,正面是她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反面一片空白。
  而这张名片的反面赫然多了四个漂亮有力的手写字:“启恒康岩”。
  启恒是公司名,康岩是人名,卓曼觉得面熟的那人正是启恒公司团队里的一员,但她并不清楚那人的名字。
  卓曼正在忧烦的事情,黎越洋竟给了最及时的答案。
  字迹新鲜,黑色钢笔字的墨水仿佛刚刚干了不久,卓曼立时抬头:“她在这里?”
  乔景书犹豫一秒,点头轻声道:“在地下停车库,三小时后的飞机。”
  是了,从一开始,黎越洋就对远舶这个小小的项目展现出超乎逻辑的重视与在意,她不露面不代表她不在现场。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可以肯定的是黎越洋想要远舶的心十分迫切,千山万水,忙中抽闲,总是身处第一线,然而卓曼别无选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远舶是她没办法选择的起点。
  卓曼盯着手上的名片,心里出其的难受,又想到黎越洋要赶飞机,这个临时的手写提示恐怕也是怕夜长梦多,才让人趁着没离开亲自送到卓曼手里。
  卓曼放弃了亲自去与黎越洋见一面打个招呼的想法,只垂下眼点了点头:“谢谢。”
  乔景书也点点头:“我先回去了。”
  卓曼看她年轻,做事情也有些一板一眼,恐怕在生活上不会像李桐那么贴心,没忍住多叮嘱了一句:“雨天风大,她的头要少吹风。”
  乔景书内心诧异于她关心的事项,面上不显,也不直接应承,只沉稳地轻轻点头,便快步往回走了。
  卓曼看着她坐上电梯,这才低头再次看向手上的名片。
  吕云适时靠近:“怎么?”
  卓曼用食指和中指夹住名片,翻转臂肘,将名片递到吕云面前:“不用查了。”
  “你们先回上海吧,我去一趟宁波。”
  -
  晚间十一点,宁波,天气无雨,0到11摄氏度,体感冰冷。
  刚出机舱,刺骨的寒意倾袭,卓曼站定,逼着自己硬生生地挺着,好似抵过这漫天的寒意,便能抵过接下来所有的狂风暴雨。
  坦白说,即使她已经三十岁,一个人出国学习、一个人在上海工作、一个人应对了一项又一项工作,但是想到将要面对那么多“陌生”的人,直面明暗交锋,依旧本能地产生一份心慌。
  而卓曼同样享受在这份心慌里果断大步向前的驰骋感。
  这是她要走的路,她选择的路,她心性坚定,矢志不渝。
  卓曼是傍晚临时决定来宁波,因此谁也没有报备,她大半夜直接打车到徐家的老宅,连开门的人都愣了一会儿,才认出她是那刚认回来不久的徐家外孙女。
  虽然常被孙有仪说是大小姐脾气,但卓曼对身边人总是十分客气的,是以来人对她印象很好。
  主厅亮起灯,卓曼坐在沙发上喝着热水暖身子,嘴上说着“不用打扰外公,明早再说”,又故意不在入门前打理好她那永远精致的妆容,是以她看起来似乎非常狼狈,像极了挨冻受饿逃难了一路而来。
  果然,有人还是以防万一地去向徐昌自说明了,徐昌自请她去楼上房间。
  卓曼最后喝了口热水,又向一边陪伴的人道谢,整理整理衣服上楼了。
  楼上卧室内,徐昌自躺靠在床边,看见卓曼来了,不动声色地上下瞄了她一眼。
  “外公,吵到你了。”卓曼站在门边,小声乖巧道。
  徐昌自不否认,也不让她靠近些,只沉默了一会儿才开口:“出什么事儿了?”
  他太冷漠也太尖锐,实际上卓曼并不能拿准他的意思,只好谨慎道:“突然想回来了。”又补充,“您休息吧,有什么事儿明天再说。”
  徐昌自又沉默了一会儿,竟然真的采纳了她的建议:“好,你先去收拾收拾。”
  卓曼哑然,只好顺着坡下:“好,您早点休息,我把门给您关上。”
  说罢就往后退了些,也顺带着将门慢慢合上。
  里面徐昌自忽然说了句:“明早好好睡个懒觉,中午我让你小舅回来吃饭。”
  卓曼一顿,一下子感到五味杂陈,然而手上的动作不歇,慢慢将门合上。
  她站在门口安静了好一会儿,才慢慢向她的房间、也是她妈妈曾经的房间走去。
  卓曼突然明白她的外公也许真的没有什么阻碍之心但也没什么照顾之情,他只是有一套自己的规矩,对人对事只求公事公办,谁没规矩便要给谁立立规矩。
  卓曼澡也不洗,半躺在床上对着天花板思索,临睡前,又将黎越洋的那张名片夹进了手机壳里。
  一夜无梦。
  第二天饭点,徐明理早早坐在餐桌前,见到卓曼下楼,还惊讶了一瞬,随即明白了徐昌自让自己回来“家宴”的“家”是指什么,他到了这个年纪这个位子,自然也是修炼成精,反应极快:“原来是曼曼回来了,我说今天怎么这么多好菜。”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