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这样正好,梅时淮还能回来吃午饭。
  家里的鸡蛋一向是卖给酒楼的,有多少都要,省的拉着去集市上贱卖。
  梅家的鸡鸭鹅全都是在山上放养的,天天吃虫子吃蚂蚱的,长得好,鸡蛋也黄,更香。而且也不是日日都有的,所以卖给酒楼时要的价钱就高,那里也没说过什么。
  翻遍整个山头,一共得了一百七十八枚鸡蛋,九十六梅鸭蛋,鹅蛋最少,四十个差不多。梅阿娘留了三个,中午蒸鹅蛋吃,蒸熟后刀切两半,撒上辣椒面用勺子挖着吃。
  梅时淮赶车走了,阿爹阿娘带着铁锹下了地,秦朗月带着晓沄和瑞儿在山上乱逛,主要是晓沄带着瑞儿乱逛找果子吃,秦朗月坐在能望见大门的地方择韭菜。
  这样鲜嫩的韭菜是没有黄叶的,只有一些泥土覆盖在上面,秦朗月摘得快,抱起来就往山下走。
  “你们俩,不许往里面去,看着点脚底下,别踩着蛇了。”秦朗月已经看不到两个人的身影了,只能大声喊喊,好辩认他们的方位。
  晓沄陪着瑞儿找脚底下的草莓,听到小哥儿喊,连忙答应:“好!”
  太阳升起来了,也暖和了,家里也就来人了。北地物产丰富,百姓手中是不怎么缺钱的,何况飞鹤镇的飞仙花格外有名,能染布能做药材,卖的价钱也稍高,所以飞鹤镇上多的是财主。
  河头村也不例外,街里街坊的口上说穷,实际上一个比一个有钱,就是攒着不花。
  村里的果子树到处都有,就是不甜,村里人也能将就将就,因此梅家的果子大多是买到镇上的。
  不过春天是个例外,春里头的果子种类少,而且酸,大多数人是来买着吃。
  秦朗月把韭菜洗好就来了人,他赶紧洗洗手迎了出去。
  “大娘,阿么,嫂子,弟妹,要什么?快坐下说。”
  秦朗月把她们带到堂屋里,一人一杯水,他们都拿着篮子来的,不像是有别的事情。
  “没有什么事儿,这两天嘴里没味道,从你家买点儿果子吃,你带我们去瞧瞧。”
  “正巧了,今天才从山上搬下来的,还没拉出去呢,大娘来挑挑,省的爬次山。”
  秦朗月一手两个篮子,带着人到了仓房里。
  大娘和阿嬷还有嫂子蹲下就挑,剩下新来的媳妇还不知道怎么办,秦朗月一样拿了一个让她尝尝,这才也拿起了篮子。
  “月哥儿,你手轻,给我拿一斤桑葚,要黑紫熟透了的,可不要酸的,不然你亭子哥又要说一整天了。”大娘挑着李子,顾不得转头对秦朗月说话。
  闻言,秦朗月用叶子做了个小篮子,先称了才给大娘挑桑葚。
  果然是梅阿娘挑了好久的桑葚树,结出来的桑葚又大又紫,没有一点酸味。
  不过秦朗月倒是觉得没全熟时还是紫红的时候好吃,酸酸甜甜的,淋上蜂蜜最好。
  “行,给我们称称。”同村的嫂子将篮子递给秦朗月。
  果子一眼就是新鲜的,上面还挂着露水,秦朗月用布擦了李子上的水珠才给称,也就是因为这,村里的人愿意过来买。
  临走时,秦朗月一人给塞了几颗樱桃,这东西贵,村里少有人买,不过今天来了个新媳妇,秦朗月乐意做这个顺水人情,给她拿了几颗。
  不过只给一个人这可不好,其他人也有几颗,就当是添头尝个新鲜。
  第 38 章
  进了六月,就热起来了,只不过在山里,还不是那么明显。
  秦朗月陪着梅时淮来到了镇上,一个是为了卖果子,送酒。还有就是买些糖瓜糕饼回去,跟梅家定亲的人家姓赵,小子叫赵实为,梅阿娘见过两面,很是满意,定了六月十七来定亲,就是明日,今天要好好准备。
  丈母娘对未来女婿满意,那自然是好生招待,于是秦朗月和梅时淮只把东西送到酒楼和粮油店就去了镇上的大街。
  这一条街就叫甜香街,一听名字就知道是卖什么的,这里糕饼铺子聚集,一家比一家的好吃,那价格也是不便宜。
  大徐的炼糖工艺还不完善,颜色还没有完全褪去,红红粉粉的。
  不过这些铺子都有巧思,特意起了喜庆的名字,整了好看的样式,糖所带来的粉红那更是锦上添花了。
  梅阿娘嘱托秦朗月卖红喜铺子的糕饼,他家专门做喜饼喜糖,从小孩出生满月,一直到订婚成亲都有,价钱呢虽贵,但又不是天天办喜事,大日子前还是要大方一回,所以来买的人倒是不少。
  “我看车,你进去买,买完咱就走。”梅时淮将驴车赶到了角落里,他嫌里面人多,懒得进去挤。
  秦朗月无奈的看了看他,什么时候都是这样,在外边嫌人烦,在家里恨不得挂在他身上。
  能怎么办他,秦朗月自己拎着红蓝子进去了。
  店小二可是殷勤,带着他把大部分尝了个遍,秦朗月要了定喜饼,红糖瓜,桃花酥,荷花酥,锦绣酥,祥云糕。
  这可是大主顾,店小二用油纸包好后还特意送了个小巧的木头架子,虽说粗糙了些,但是上面的桃花倒是描的好看。
  秦朗月大包小包的出来,梅时淮赶紧跑来接过,“怎么买了这么多,吃得完吗?”随后轻手轻脚的将东西放在了板车上。
  秦朗月在他脑门上弹了一下,说道:“你真笨,这都是充场面的,得让赵家知道咱们家不差钱,重视姑娘,以后不能欺负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