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我同沣二哥还有牙子哥他们都说好了,忙完地里的活儿哥几个就捞鱼去。”
  秦朗月又让梅时淮又脱下来了,袖口要镶个边,肩膀处也要再垫块布。
  听见他说的,也赞同的点了点头,赶紧趁现在歇一歇。
  过了这段时间家里还要收玉米种小麦,活多了更忙了。
  梅时淮把筐收到仓房去,回来就坐在秦朗月旁边盯着他手里的针看。
  最后等左肩缝好就忍不住出声:“夫郎,你今天累不累?”
  说着把针线盒子拿下去了,把里衣也胡乱的扔到了里间的柜子里。
  秦朗月脸红红的,也不怪梅时淮没出息,两人又是两情相悦又是新婚燕尔的,哪能不想吃饱饭呢!
  起身铺好被褥,扭捏着给梅时淮比了个二。
  对方赶忙答应了,急不可耐的把秦朗月抱上了炕。
  “盖,盖被子。”
  ……
  梅时淮梅时沣家还有村头张牙子家稻谷都收好了,约着一起去河边捞鱼。
  这条河没有名字,因为太小了,又浅。说是叫河,也就比小溪大点儿。
  别看河小,里面东西绝对多。
  鱼虾蟹的,捞也捞不完。
  家里有小孩的天天来玩,日日带一桶河鲜回去。
  有一种有叫白背鱼,又叫肚儿黑。
  这种鱼和别的鱼正好相反,但是却极其鲜美,一点儿不腥。
  白背鱼喜凉不喜冷,更受不了热。所以到秋天它会从北边游到南方去,春天会回来。
  秋天的白背鱼变的肥硕鲜嫩,村里人会捞许多回去。
  鱼分公母,木鱼肉多刺少,无论清蒸炖煮最好吃。村里人也多要母鱼,吃不完熏干,同腊肉香肠挂在一起,过年又是一道菜。
  公鱼也不逊色,虽不如母鱼肉多,但是熬汤会更鲜亮。
  这里的人也会捞了公鱼腌起来,做成腌酸鱼,冬日里吃锅子的时候用它做酸汤锅,酸爽开胃。
  梅时淮他们下河拿捕网捞,夫郎媳妇就在岸边提着水桶去接,从晌午吃了饭到太阳落山,带来的桶都满了。
  三家的汇在一起,先是提到最近的牙子家去,最后才是分鱼虾。
  今年捞的不少,母鱼一家二十来条,公的也多,十三四条,都是大个的,尾巴也有力。
  虾也比平常河虾个大,一家半桶。
  小鱼索性给了牙子哥家,他媳妇怀孕了,多吃鱼虾小孩长的聪明。
  剩下的草鱼,黑鱼也都分了分。
  鱼太多,梅时淮秦朗月加上个梅晓沄都运了两三趟。
  还没吃晚饭天就黑了,鱼来不及收拾。放到大木盆里先养着,明日天气好就赶紧晒鱼。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就忙活起来了。早上吃了疙瘩汤,人身体是热乎的,干活也有劲儿。
  梅时淮和阿爹处理鱼,阿娘和秦朗月负责腌料,晓沄依旧是火神,掌管两个灶。
  熏鱼要先挂酱油。
  酱油不能咸,后边还会抹粗盐,酱油咸了,鱼就吃不得了。
  所以这个活儿交给了经验老道的梅阿娘。朗月则是炒粗盐去了。
  两碗酱油,一碗白糖,一碗白酒,两瓢水,一颗八角,两片香叶,花椒和小茴香用布包起来。
  火要小,所有东西一起煮。要熬到料水还剩一半,酒香还有但不明显的时候赶紧扣锅盖等着晾凉。
  粗盐炒制也要注意,里面会放磨成粉的香料,不能炒糊,粗盐糊了会让鱼苦。
  鱼处理好,酱油水也就凉了。把母鱼全沉进去浸上,泡半个时辰。
  这也不能歇着,找出泡菜坛子来,一层盐,一层公鱼。
  放到阴凉处,现在是秋天,等冬天一来。酸鱼锅子就能吃了。
  半个时辰一到,把鱼吊起来晒到表皮半干,但一摸还湿润的程度就可以了。
  抓一把粗盐,给鱼里里外外的细心抹上,提起来抖一抖,抖掉多鱼的盐料。又可以挂起来了。
  一直等到晚上太阳落山,便可以把鱼拿到厨房里和腊肉香肠挂在一起了。
  日常的烟火会把鱼熏的黑黑焦焦的,吃的时候热水一洗,搓一搓,洗去外部的盐巴,就露出褐色的肉了。
  这么干吃也行,就是硬硬的鱼干味,咸香带甜,略带酒味,特别有嚼头。
  另一种吃法是蒸了,鱼肉会变得柔软,鱼刺也是酥的。能吃到鱼的鲜甜。
  不过秦朗月会蒸了之后炸一遍,撒上麻椒粉和辣椒粉。那个滋味,旁人都想象不到。
  酥脆麻辣的入了口,再浅酌上一杯自家酿的小酒。
  山珍海味都不换。
  这便是山里的吃食,最是鲜美无比。
  第7章 入冬
  山中无岁月。
  今年冬日来得早,雪下的也大。瑞雪兆丰年,乡亲们也都高兴。
  昨天夜里积雪把鸡圈压塌了,死了两三只小鸡,于是下午梅时淮和梅阿爹在后面修鸡圈。
  梅阿娘让晓沄给烧了锅开水,带着秦朗月在前院里杀鸡拔毛。
  也正好是在前边收拾,看见了从门前走过的小哥儿。
  梅阿娘赶紧让晓沄去叫回来。
  梅阿娘从家里拿出个布袋子,装了几把干枣子,装了条熏鱼。
  秦朗月不明所以,嫁过来好几个月,从没看见过这个被晓沄连拖带拽拉过来的小孩儿。
  瞧着这么瘦,只比晓沄高了一点,身量还没她一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