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不同的人家八大碗也都不同,有的肉菜多,有的素菜多,但大差不差,都是那个味味儿。
  吃的是个喜庆,不在乎肉多肉少,好吃就行。
  像朗月,就专挑黏丸子吃,这次黏丸子有所不同,黏丸子里包了红豆馅,糖也给的多,一口咬下去,先是黏,再是甜,后边是豆馅的香。
  秦朗月连吃了三个,见文儿也喜欢,给他留了两个。
  新房吃着,外边也热火朝天,这个说鱼好吃,别的说虾也鲜,最后都溶于口中,抚慰肚肠。
  梅阿爹梅阿娘张罗着拿酒,传菜。听着院子里说大方,好吃的话。心里也开心。
  梅时淮这边也在被灌酒,都是自家酿的葡萄酒,度数不大,半坛子下去了也不见醉人,就有人拿了镇上的白酒兑着喝。
  梅时淮这就不敢多喝了,朝叔伯兄弟们告饶。
  这边喝酒,也没人管,梅阿娘正指挥着上主食呢,一桌一个馒头,一人一碗饭。
  别看就一个馒头,那可要比人脸大,一桌七八个人,单吃着大馒头也能吃饱,一端上来,就把半个桌子占了。
  这么大一个大白馒头,上面用红颜料在中心点了个点。又好看,又吉利。
  文儿头一次吃席,头一次看见。激动的在屋里跳起来了。
  席间姐姐,小哥儿,嫂子,婶子的一直给月哥儿夹菜,他早就饱了,正给文儿喂饭呢。晓澜哥一直给他夹,自己还没吃两口。他就把文儿抱过来喂了。
  见馒头上来文儿这般兴奋,朗月就掰了一小块,要喂给文儿,忙被嫂子们制止了。
  “月哥儿,第一口得新夫郎吃,你先吃。”夏小水解释到。
  秦朗月听闻就塞自己口里了,他就坐过一次主席,还是大哥成亲的时候,过去好多年了,他早忘了。
  吃完,这才又给文儿掰了块大的,递到了他手上。
  文儿也吃饱了,听见院子里也有小孩吃饱了玩闹的声音了,晓澜也放他玩,拿着大馒头出去了。
  屋里嫂子,小哥儿同月哥儿继续聊天,吃饭。
  第4章 秋四
  吃过午席,人就该散了。
  留下帮忙的婶子们洗洗涮涮,汉子们把借来的桌子,凳子,盘子还回去。
  一群人热热闹闹的说笑声中,这活也就干完了。
  梅阿娘给来帮忙的各送了两斤苹果,梨。又另给了些喜钱,困苦人家的,也让打包了两碗子剩菜走。
  回去切上些萝卜土豆,大锅一烩,有人觉得,这比大席还香。
  家里没了人,也清静了,还是半下午,但是晚上还要吃顿团圆饭。人也不能闲下来。
  梅时淮被灌了酒,醉了,送完客回了房,同秦朗月说了会儿话,迷迷糊糊睡着了。
  秦朗月起初还因着两人刚成亲,又凑在一起说贴心话红了耳朵,红了脸。
  后来梅时淮一睡过去还拉着他的手,就愣觉得好笑又心热了。
  在内室换了件衣服,秦朗月便推开门去厨房了,梅阿娘,二婶子,还有夏小哥儿都在里面忙。
  秦朗月便想看看没有没有要帮忙的,还没进厨房,就被小妹拉出来了。
  “小哥儿,去堂屋喝喝茶吧,别进去了,娘给我的任务就是照顾好你。你一进去,我该挨骂了。”
  说着,拉着秦朗月往堂屋去。
  秦朗月也不好在往里去了,小妹也没硬拉着他坐下,带着他熟悉小院,从门前走到后院。
  梅家有个果园,占了半个山脚,便把房子建在了山前,村尾。后院小路直通后山,大致规模就有了。
  前院同村里的一样,北间三间,东边是爹娘的屋,中间堂屋,西边屋里空着,原是梅晓澜没嫁出去时住的屋。
  东西各有厢房,东边是梅时淮的,西边住着晓沄。
  东西厢房同北屋格局一样,都是中间一个堂屋,两边是炕房。村里孩子多,没有分家,屋子少了住不下,一个院,六七间正常。
  像村长家,人丁兴旺,不光盖了前院,后院也住着人。
  白云郡位于北边,冬日长,更冷。睡觉的屋子就小一些,余出一块地方,砌了墙,或是打个竹避子,做了柜屋。
  家里有钱的,放柜子,没钱的也起个炕。不光不占地方,杂物往里一堆,也是干净整洁。
  家里有小哥儿,姑娘的,洗澡也方便。
  屋子占了大头,余下的好说了,院子里的井,石桌子,石磨子,还有两块菜地。
  种的也都是葱蒜芫荽,要用时直接拔了,到井边一冲,又能赶回厨房做饭。
  后院比不得前边,驴棚,鸡鸭架子,茅厕,厨房,仓房,柴房,地窖,都在后边。但通着后山,地方划的大,也不显拥挤。厨房通着北屋大堂,吃饭就在哪里,来来回回方便。
  逛完家里,晓沄带她嫂子到屋里去了,倒上一壶茶就给秦朗月捋家里的关系,亲戚,人情。
  小姑娘聪明,从村头到村尾,由爷奶到侄子,说男讲女。庞大的亲戚线说的清清楚楚。
  又读过两年书,会的词也多,小嘴一张,比说书先生还略胜两筹。
  秦朗月笑看着她,抬手续上茶水。有这个戏精子,刚到家里的局促不安,也都化为了秋水,随着各家的趋势消散在笑中了。
  梅晓沄连饮三杯,口干舌燥不说,脑仁子也疼。
  为了完成任务,她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