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红底白字的大横幅高高挂起,饱受摧残的高三学生们站在操场上,听着校长老师唠唠叨叨的讲话。
  老师们讲完话,作为学生代表的莫默拿着稿子,站上主席台做宣誓领读。
  距离高考还有一百天,其实打鸡血的话同学们已经听腻了,誓师大会更多的意义也就是走个形式,所以声音稀稀拉拉的。
  但是这并不妨碍陈晨站在队伍里面,偷偷的拿出手机,对着主席台上的莫默按下快门,然后编辑成彩信,发出去。
  裴言收到这张照片的时候,已经在异国他乡了,她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坐在空荡荡几乎没有家具的公寓里,对着那张照片看了很久。
  最后一百天的复习枯燥至极,海量的卷子和高压的课程在挑战着每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
  二模在一个阴雨的四月结束,放榜的时候,莫默的名字依旧高居榜首,她在人群里看了一眼,就马上回去继续写卷子,像个没有任何感情的机器人,精准无误的执行着指令。
  班主任让同学们把自己的目标大学写在便利贴,粘到教室后面的黑板上,莫默按照自己的分数,写了一所北京985,这所大学的法学专业很好,她想去学法。
  陈晨的大学早早就被保送名额定下来了,而路换弟则是填了一个省内的师范大学,和林阳离得很近。
  其实按照路换弟的分数,有很多更好的学校可以选择,但是她坚持要选省内的学校,还一定要学师范。
  “这样我大学就可以出去当家教挣钱,省内学校还省车票钱,”路换弟和莫默解释:“我家没钱给我出学费,我还打算高考结束的暑假去外面打工。”
  路换弟的家庭因素很难解决,但就这样放弃更好的未来也实在太可惜,莫默和陈晨密谋着,用学校的机房电脑上网查了好几天,最后整理出一份招收公费师范生的大学名单,交到路换弟手里。
  路换弟不善言辞,感动得热泪盈眶也只憋出一句话:“我以后挣钱了一定报答你们……”
  公费师范生可以免除大学四年的学费,还有固定金额的生活费,几乎就是国家花钱供你上学,路换弟如果能申请到这个名额,她就不用担心钱的问题了。
  这些写着目标大学的便签条刚粘上去没多久,路换弟就被陈金子单独叫到了办公室里。
  陈金子把厚厚的一沓有关公费师范生政策的资料交给路换弟,放在一堆资料最上面的则是一份成年人更改姓名的申请表。
  “都说姓名是每个人来到这世界上所获得的第一份礼物,”陈金子看着路换弟,伸手拍拍她的肩膀:“如果你愿意的话,一个新的名字也可以成为你送给自己的成人礼物。”
  路换弟拿着那张表格,眼泪措不及防的就落下来,她是个很坚韧的女孩,几乎从没落过泪。
  但只有她自己能明白,顶着这样一个名字生活十九年,究竟有多少心酸苦楚。
  陈金子笑着安慰她:“悄悄告诉你一个秘密,老师也改过名字。”
  “我十八岁之前叫陈进子,引进的进,儿子的子。”
  ——————
  二模以后的日子过得飞快,几乎是一转眼,天气就热了起来,
  进入六月,天气开始变的炎热,蝉鸣声宣告着又一个盛夏的到来。
  紧张了一整年的老师们开始劝班里的同学“放轻松,别紧张”,高高摞起来的卷子堆也终于可以被当做没用的废纸卖掉了。
  在一个艳阳高照的清晨,莫默拿着准考证,和千千万万和她一样的高考生们一起,走进了这场无比神圣的考试。
  他们为这场考试寒窗苦读十二年,做了无数准备,预演过的次数自己都数不清,但真正的高考只有两天,甚至还没等充分感受就已经结束了。
  莫默考完文综,走出考场,蒋医生拿着一束花来接她,开车问她高考后想去哪里玩。
  莫默还没有完全从高考结束的冲击里反应过来,她想了一会儿,才说想报个班去考驾照。
  后面的事情也按部就班的到来,高考出分,填报志愿,然后就是等待录取通知书。
  莫默毫无悬念的拿到了北京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她甚至还带着通知书,提着两瓶啤酒去城郊的墓地看了莫辞。
  这是莫默第一次喝酒,她靠着莫辞的墓碑,就像是小时候坐在妈妈的怀里,她本来想把自己灌醉,这样就可以顺势毫无心理负担的大哭一场,可谁知道两瓶啤酒下肚,脑子还是清楚的很。
  莫默不得不认命,在第一次喝酒的时候就发现,自己完美继承了东北人的血统,酒量好。
  她把剩下的一口酒倒在莫辞的墓碑前,轻声说:“妈妈,我要去北京上学了,将来没有意外的话,我也想留在北京。”
  她还专门凑近了,像说悄悄话一样:“妈,偷偷告诉你,我已经在偷偷兼职家教了,等我攒够了钱,就在北京买房,将来把你也接过去。”
  说完这句话,莫默自己都笑了,她现在给初中小孩做家教,一个小时挣一百五十块钱,要是真靠这个攒钱,等到她七老八十了也不一定能买得起北京的房子。
  所以她才选了法律专业,这已经是文科里面最挣钱的专业之一了。
  她真的太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了。
  第41章 流年
  莫默的大学生活和高中生活相差甚大,在大学这个高手云集的地方,她的学习成绩不再是班级里面拔尖的,这让她有过一阵子的沮丧,但很快,她就开始卯足劲往其他方面尝试。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