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其实他刚刚拽青衣的时候压根就没怎么用劲,这是一桩麻烦事,他不想青衣掺和进来。
  青衣垂头丧气地点了点头,暗暗发誓自己今后一定要少吃些零嘴。
  ……
  许久未出王府,沈蔺看着这车水马龙的街道,还有些迷失方向。
  他顺着自己的记忆一步一怀疑地走到集市,人不似往常多,但仍有些小贩尚未收摊。
  “公子,来看看,可有您喜欢的小玩意儿?”西边的小贩热情招呼。
  “嘁,又是个没钱的。”东边的小贩无精打采地收回视线,继续发呆。
  沈蔺微微一笑,毫不犹豫地迈开腿往东面走。
  从两边商贩的态度不太看出,西边的无权无势,只能热情地招揽顾客。而东边的商贩爱答不,要么背后有世家贵族扶持,要么就是做惯了大生意,看不上穷酸公子哥儿。
  只有这些人,才会对什么人光顾了摊子毫不在意,因为他们对京中有名有姓的权贵了如指掌,根本不屑于记住一个普通人的面容。
  而沈蔺要做的,就是不被人注意。
  在摄政王府的日子,虽与软禁无异,又要随时提防谢裕发疯,有些疲惫。可好歹谢裕没有苛待于他,吃住不愁。
  沈蔺心中有打算,既然准备离开,就要购买地契,在京城或者边郊,寻得一处落脚点。
  而沈蔺这一趟出来,就是要换钱。
  谢裕的赏赐虽多,沈蔺委身人下,可到底骨子里是骄傲的,他不愿意用谢裕的赏赐换钱,只能典当自己从蜀中带来的物件。
  往东边又走了一段路程,才有两家尚未关门的当铺映入眼帘。
  左边这一家气派非常内饰华丽,掌柜正在其中拨动算珠,只是冷冷瞧了一眼沈蔺便低头蘸一口唾沫,翻动账本。
  而右边这一家,虽与西边的店铺相比也算得上宏伟壮观,与左边这家对比,确实顿时穷酸了不少。掌柜的刚叹一口气,有些发愁地扫一眼店外,就看到沈蔺站在外面,开始招呼起来。
  沈蔺又是微微一笑,这一次,他确实毫不犹豫地走进了右边这家看起来比较穷酸的店铺。
  原因倒也简单。这两家店铺都能开在东边,显然背后都有贵人扶持。而左边这一家生意红火,京城中人又一向是能审时度势的,明显这背后之人比右边的更有权有势。
  而试问这如今的北晋京城,谁还能比摄政王谢裕更有权有势?
  沈蔺虽不知道这当铺背后有无谢裕的势力在,可依那人刚愎自负的性子,自然不愿做赔本买卖。
  沈蔺面带微笑走进右边,掌柜的立刻迎了上来。
  无论如何,他想避开谢裕的眼线,右边这家总是会来的更加保险。
  第十六章 我父亲,可是当朝少傅!
  “这位爷,不知您是想当些什么?”
  掌柜的命伙计沏壶热茶,一双眼睛囫囵转了一圈,眼角笑出皱纹。
  沈蔺虽衣着简单,可谈吐之间并不显得寒酸。掌柜的能在这行摸爬滚打二十年,自然有些识人功力。
  沈蔺拿出锦匣,盒子虽不大,里头却满满当当摆满了物件。诸如玉佩明珠,色泽温润,皆不是北晋京城的风色。
  遭逢祸事前,沈蔺的家境虽不是富甲一方,却也算殷实。他跟谢裕来的仓促,这些东西还是谢裕派人收的,让他有个念想。
  他将与父母有关的物件尽数挑出,剩下的,便都在这其中了。
  掌柜的取出算盘,算珠打得飞起,算完一样的物价就将它放在一边。
  锦匣很快就见了底,掌柜的却突然眯起了眼睛,被其中的一物吸引了注意。
  那是一颗普通的檀珠,个头不大,边缘略有摸索,中间是空的,大抵是从一条檀珠手串上掉落的。
  掌柜的正要拿起那颗檀珠仔细端详一番,一直没有动作的沈蔺却突然盖上了锦匣,神色如常。
  “里头的不当,就这些,可值多少银两?”
  掌柜的报了个数,沈蔺点了点头。可他到底是心痒痒的,心里还是惦记着那檀珠,索性一咬牙,正准备以刚刚所报价的三倍买下那檀珠,沈蔺却已经从伙计手里接过银两,甩衣袖走了!
  “唉!”掌柜发愁地望天,“生意又没咯!”
  已经走出当铺的沈蔺并不知道掌柜的心里的这些弯弯绕绕。他捏着银票,心中才找回一点点命运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感觉。
  换银票这事虽然简单,可摸到集市又找到店铺却也耗费了他半天的时间。一看天色,已经到了用午膳的时辰。
  既然手头有钱,沈蔺又一向是个知足常乐的,自然决定先找家酒楼饱餐一顿。
  这附近有家酒楼,名叫“水云间”,名气大,服务好,价格也算适中。
  沈蔺站在酒楼外,里头果然是热火朝天的,十分热闹。
  很快,他就被人迎着进去,刚走进大堂,里头却传来一阵喧哗之声。
  引路的跑堂有些尴尬地解释,“是崔三爷坐在中间……客官,我带您去二楼。”
  “劳烦。”
  沈蔺不想蹚浑水,只瞥了一眼就收回视线,神色淡淡。完全没有注意到那所谓的崔三爷的身边,已经有人向他投来了玩味好奇的目光。
  越是往中间去,那崔三爷的声音便却是尖锐难听。
  “你说你赔?”崔三爷拽着跑堂的衣领,重重将他推搡在地上,“我这是金绒棉的料子,一只袖子你都买不起。你怎么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