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程在野紧握着他的手:“但姜守言是暖和的。”
  姜守言嘴一撇,就往窗外看。
  程在野俯身歪头:“哭了?这就哭了?”
  姜守言推开他,却没有转过来,压平尾音说:“没有。”
  程在野就坐了回去,继续摩挲着他的手指,等着他自己平复好。
  大概半分钟后,脑袋又重新靠了回来。
  程在野才接着说:“之前在船上无聊的时候查了点资料,南极大多数游线都是从十一月份开始,到次年三月。这个时候其实是南极的夏天,天气并没有那么冷。”
  姜守言盯着两个人握在一起的手,嗯了一声。
  程在野:“有的时候想象和现实总会有偏差。我来之前以为很冷,但福克兰群岛今天的温度是7c,还没有我们上次去东北的时候冷。”
  程在野:“所以我以为很冷,其实并没有那么冷。那么你不是我,也体会不到我身处其中的快乐。”
  和姜守言相处这么久了,他一些情绪的细微变化,程在野都能及时猜出来。不是程在野过于周到,而是姜守言实在太好猜了。
  他流露的难过和脆弱不是因为自己,而是觉得拖累了别人——程在野那么自由热烈一个人,如果不是因为遇见他,这个冬天应该都会在某个温暖的地方度假吧,而不是小心翼翼守在他身边,哪儿都去不了。
  电影院安静,只有影片低沉平稳的旁白声。
  程在野声音放的很轻很轻:“我很快乐,姜守言,和你在一起我很快乐,无论是冬天还是夏天,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路上。”
  姜守言有的时候总觉得不真实,世界上怎么可能存在这样一个人,每次都能把他的情绪稳稳兜住,让他连难过都是幸福的。
  姜守言:“你别说了,再说我真哭了。”
  程在野笑着吻了吻他的额角:“那你也别乱想,我很爱你。”
  姜守言抬起头,他们在靠窗的角落,接了个短暂的吻。
  **
  下午天气转好,西点岛两次登陆都很成功。
  探险队员提前上岛踩点,然后在登陆点等待乘坐橡皮艇过来的各位游客们。
  福克兰群岛终年受西风的暖湿气流影响,岛上气候适宜,植被多为草本植物和低矮灌木。
  船司给每位游客都准备了红色的派克大衣和登陆鞋。探险队员举着红旗走在前面,一百多位游客穿着红色大衣断断续续跟在后面,远远看去,像条红色的长龙。
  岛上风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他们需要徒步爬一截山,才能到信天翁和跳岩企鹅的栖息地,海拔七百米。
  姜守言和程在野走在队伍最后,前面是拄着登山杖的agnes。
  agnes头发已经花白,虽然看不出来究竟多大年龄,但体能肯定是跟不上年轻人了。
  她几次回头想让姜守言他们走在前面,姜守言替她拂开道路两边比人高的草丛,摇头说没关系。
  姜守言是外婆带大的,所以看到老年人他会更觉得亲切,跟在后面也是想多帮衬一下。
  这条登山路狭窄微陡,agnes登山杖不知道卡进了哪条岩峰里,力道一歪,脚下踉跄了一下。
  姜守言及时扶住她。
  “(谢谢你,riley)”agnes回头笑着说。
  有了这次小插曲,两个人也断断续续聊了起来。
  agnes是英国人,她从三十岁辞职开始环游世界,今年六十七了,去过四十多个国家,这是她探索的第105个地方。
  姜守言一脸震惊。
  agnes在风声里说:“(人生不应该只有高楼大厦)”
  企鹅高亢的叫声越来越近,光听声音都能预料到究竟是多庞大一群,但从灌木丛里出来,真正肉眼看见了,还是觉得很震撼。
  福克兰群岛有近两百多万只跳岩企鹅,和四十多万只黑眉信天翁。
  企鹅和信天翁虽然都属于鸟类,但本质上还是两个不同物种,却把窝搭在了同一片悬崖边上,极其和谐地相处在一起。
  所有人都隔着五米以上的距离安静地看着。
  跳岩企鹅鹅如其名,因为喜欢在岩石间跳跃所以得了这个名字,它们体型较小,还没有旁边窝着的信天翁高,但性格却非常暴躁。
  程在野瞧了一会儿:“我当时在船上听讲座的时候就想说,你觉不觉得它们头顶的毛像扫把。”
  姜守言讲座睡过去了,现在听程在野这么一提:“还真有点。”
  话音刚落,一只本来躺着晒太阳睡觉的企鹅突然睁开眼睛看了过来。它的眼瞳是红色的,看起来凶神恶煞,但又因为头顶炸开的毛多了几分不羁的潦草,非常滑稽。
  姜守言笑说:“小点声,当心它听见了过来啄你。”
  程在野跟着人群往上走:“它要是过来我就只能躲了,间隔要五米以上呢。”
  企鹅免疫系统脆弱,人类如果和它们接触,可能会传染病菌,导致疾病流行,危急这一大片企鹅。
  已经是二月份了,企鹅宝宝早就换毛长大了,探险队员在旁边观察了好一会儿,没找到一只还处在换毛期的小企鹅,只能很稀罕地摇了摇头,去寻找下一处栖息地。
  他们登陆时间只有113分钟,这处看完了又紧跟着去看下一处。
  西点岛也有很多野生鸟类,比如白草雁、长尾草地鹨,条纹卡拉鹰等等。人少的地方,动物就多,那些举着长焦镜头的朋友们拍得非常高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