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哎哟,这是什么做法?”谢明珠扶着谢太傅过来,笑眯眯问道。
林泽手里翻肉串的动作不停,同时往上刷油、撒椒盐,朝大伙热情介绍道,“此为竹筒饭,这样做出来得米饭,软糯又带着竹子的清香,非常适合老师吃。还有加各类果蔬肉菜进去,老师您吃不动烤肉,很适合吃这样做出来的饭菜。”
“祖父,我记得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曾记载,‘屈原五月初五投江而死,楚人哀之,以竹筒贮米投江祭之’。”谢明珠眸光清亮,温声回
忆道。
林泽感慨这谢三小姐也是个饱读诗书的,连这种属于小众的书籍都记得这么清楚。
不过这种志怪小说,比正经科考的书无疑更具有吸引力。
要是不用考试,林泽也想看小说啊。
谢太傅让下人搬来小矮凳,坐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忽的开口,“小泽,老夫一生,有许多弟子。或是担任主考官时,为众考生之座师。或是诗会雅集,对后辈偶有指点的一字之师。但老夫极少有亲自教导的弟子,你性纯质朴却也聪敏坚韧,可愿入我门下?”
林泽一开始都没反应过来,而后明白谢太傅的意思,便是大喜,他没想到真的能得到谢太傅亲自教导的入门弟子待遇。
“恩师再上,学生林泽,在此立誓。入师门后,必当尊师重道,随侍左右,勤勉苦学,望能学得恩师的一星半点,便已不负此生。林泽叩拜!”说完,林泽便在谢宁和谢明珠的见证下,向谢太傅行三拜大礼。
前面谢太傅虽然愿意指导林泽学业,但谢太傅并没有说要收他为弟子。
林泽心里当然非常遗憾的,因为不是谢太傅承认的弟子。意味着等他老人家没空,很快林泽就没有这样的名师指导。
林泽自家最大的教育资源就是他的举人亲爹,但他爹当初是在教育条件落后的保宁府中的举。
现在林泽是要在科考竞争激烈无数倍的安庆府参加乡试,他爹的底蕴不足以让林泽有机会通过乡试。
举个例子,原来老家保宁府的举人最低分数线是五十分,那安庆府最少是七十五分。
他爹当初是吊着尾在保宁府考上的举人,现在叫他爹五十分的水平来辅导林泽去考七十五分,通过的可能性低得可怕。
而且,林泽家经过逃荒,已经没有从前那种本地大户的条件。让他的科举之路更是雪上加霜。
由此可知,林泽是多么珍惜跟谢太傅学习的时间。
当初陈辉鸣找他查账本,林泽宁愿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也不愿意跟谢太傅这边请假不来。
谁知道能学几天呢?
现在,情况竟然有了惊天逆转。谢太傅要收他为弟子。
这意味着他老人家会仔细帮他安排科举学习的事宜,林泽自然是感激涕零。
这可是一位人品、学识、阅历都极为上佳的超品老师,林泽觉得自己真是苦尽甘来了。
至于对方当他是普通弟子还是关门弟子,林泽根本不挑的。愿意收他,已经非常非常感恩了。
谢太傅起身,亲自将人扶起来,“好了,为师不爱繁文缛节,也是缘分使然。适才你不是说拿了些野菊花来,三妹那边的水开了。”
“老师,在这。”林泽点点头,压下起伏的情绪,指了指临时木桌上一个陶罐子。
谢明珠朝他小声道谢,自己去拿罐子。
林泽微笑回应,这好像是谢三小姐头一次与他对视,怪不容易的,“三小姐无需客气。”
“你还说叫三妹别客气,怎么还喊三小姐?”谢太傅摸着稀疏的胡须,打趣道。
谢宁也来帮腔,“泽哥儿你跟我和祖父喊三妹吧,明珠,你喊泽哥便是。”
谢明珠一个姑娘家,又跟林泽相识不久。虽然是祖父和大哥的话,她仍羞于开口。
林泽理解三小姐的反应,将手里烤得差不多的肉串放盘子里,递给两人,“好。三妹、宁哥,吃烤串。用紫苏叶卷着,加根野葱更好吃。”
“好香!”谢宁接过盘子。
上面的烤串焦香四溢,油脂和酱料相互融合,让人食欲大动。
连岁数大,牙口不好的谢太傅都忍不住吃了几口。
林泽看了眼一旁的野山药粥,“老师,您一会喝点山药肉粥,那个养胃的。”
谢明珠一开始还不大好意思,这样用手卷着吃,见谢宁和林泽一口一接口,美食的诱惑太大,她也忍不住学着来一次。
这下子她也停不下来。
十几串很快就一扫而光。
“泽哥儿,你教教我怎么烤。”谢宁辣得直抽气,又爽得回味无穷。
大热天的,有人要帮忙,林泽当然没意见。
食材有限,准备得比较仓促,好多吃法都没用上。
“下回咱们还能自己弄个小窑子,做窑鸡。”林泽又开始畅想道。
谢明珠用木勺舀出四杯菊花茶,“喝杯菊花茶解解腻。”
“你是真不会亏待自个肚子的。”谢太傅笑呵呵道。
这话看似调侃,但谢太傅对林泽的态度愈发亲昵。
林泽坦然回答,“老师,民以食为天。咱们说到底就是凡夫俗子,不吃会饿,不喝会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