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康熙犹豫了好久,梁九功只听见他开口道:去毓庆宫吧。
  嗻,奴才这就命人去准备。只是梁九功心里暗暗嘀咕,看来五阿哥的话还是对皇上产生了影响。
  毓庆宫是太子居所,是康熙在太子胤礽五岁的时候为了表示对太子的恩宠,特意为他修建的东宫,距离乾清宫极近。
  只是近乡情怯,这短短的一段路,康熙竟然走了半个时辰。
  一大群人安静地跟在皇上的身后,默不作声。
  只是再怎么犹豫,这段路还是走完了。
  毓庆宫伺候的宫女太监们早就收到了康熙要过来的消息,在太子妃的带领下跪在宫门处等着康熙的到来。
  康熙看着这座自己曾经无数次走进的宫殿,没有犹豫,大踏步走了进去。
  太子在何处?康熙问跪在一旁的太子妃。毓庆宫所有的人包括太子的妻妾子女、伺候的宫女太监都跪在这里了,但只除了一个人,太子胤礽。
  太子妃垂眉顺眼恭敬道:回皇上的话,太子昨日高烧不退,此时正在卧房休息,所以不能出来亲自迎接皇上。
  康熙大吃一惊,惊慌道:太子病了,怎么没有人来告诉朕?他看向身边的梁九功,生气质问道:梁九功,你怎么回事?
  梁九功没有辩解,只跪下磕头:是奴才的失职,求万岁爷宽恕。
  康熙这才想起来,自从出了索额图意图谋反的事情之后,他就对怀有不臣之心的太子胤礽失望无比。
  虽然索额图的谋反计划没有成功,那批粮草也已经追回来了,但康熙心里到底对太子的行径扎下了一根刺。索额图审讯之时说此事与太子无关,全是他一人所为,查出的证据表明似乎这一切真的与清清白白的太子无关。但这样的诡辩之词,康熙又怎么会相信?
  但太子的身份何其重要,不能轻易废除。胤礽不仅是他的儿子,更是储位稳定、江山稳固的象征。尤其是讲究君臣父子的汉臣们,他们尤为信奉这一套学说。
  因为找不到证据,所以在处理了索额图之后,康熙并没有处置太子,只是将太子关了禁闭,命人不要再将有关太子的消息传给他。但康熙表面上一片云淡风清,听到太子生病的消息,到底慌了神。太子毕竟是自己疼爱了多年的孩子,哪里有真的不管不问的道理?
  熙立刻命梁九功传来太医院院判为太子治病,自己则进屋去看望太子。
  临近傍晚,太子住着的屋子里有些昏暗。康熙看着榻上发着高烧说着胡话的太子,心痛不已。罢了,到底是他一手养大、宠爱了这么多年的孩子,原谅他,再给他一次机会吧。康熙心里这样想着,放纵自己去宠爱这个孩子。太子可是他一手养大的孩子啊。
  太医院院判很快带着太医院里几位医术高明的太医到了毓庆宫给太子殿下整治。
  太子身体如何?康熙急忙问道。
  院判带头回答道:回皇上的话,太子殿下的脉象寒性收引,邪郁于肺,此乃风寒之症,还请皇上注意防范。在加上太子殿下思虑过重,心有郁郁之气未能化解,沉积于心肺,这才导致高烧未退。待微臣与其他太医商议一下,开几服药让太子服下,再做定论。
  康熙稍微放下了心思,摆手道:你们去吧。
  康熙静静地守在太子床边,听见太子嘴里喃喃地叫着汗阿玛,心下一松,拍拍太子放在被子外边的手;保成,汗阿玛在这儿守着你呢,安心睡吧。
  睡梦中的太子似乎真的听到了康熙安慰的话,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渐渐睡了过去。
  梁九功在一旁着急,皇上本来是要来毓庆宫陪太子用膳的,如今因为太子生病,皇上守着太子大半天,都还没用膳呢。
  他恭敬地开口道:万岁爷,这晚膳
  康熙这才发觉自己饥饿难忍,早就过了用晚膳的时辰了。他吩咐梁九功道:朕没什么胃口,让人上些清粥小菜吧。
  梁九功应了一声,出去吩咐人了。
  康熙看着守在一旁伺候的太子妃,皱眉道:太子生病,定然是你们没有照顾好的关系。因为太子还需要人照顾,这次就先不罚你们了,仔细照顾太子,若是太子病情加重,数罪并罚。
  太子妃心里一抖,恭敬道:儿媳明白,多谢汗阿玛开恩。
  另一边,康熙去毓庆宫看望太子的消息传到了大阿哥的耳朵里。
  直郡王府的书房里,大阿哥冷笑三声:咱们这位太子爷,苦肉计使得可真好。
  大阿哥的幕僚在一边劝道:这次皇上命您去平叛准噶尔部,自然是相信您领兵作战的能力。主子何必拘泥于此,和那个只会如小儿般撒娇作态的人计较?
  大阿哥笑道:你说的是,我只要在战场上见真章就好。不过这次我能领兵出征,还是多亏了叔外祖父的计策。
  明珠以退为进,提出的人选是过于年迈的佟国维和作战经验尚且不足的五贝勒。佟国维前些年就向康熙提出过致仕的请求,只是因为康熙不想破坏朝堂的格局以朝廷缺人的理由拒绝了。但佟国维的身体状况确实堪忧,所以康熙绝对不会让佟国维上战场。而五阿哥虽然弓马娴熟但经验不足,没有能力担任主将之责。为此,大阿哥的上位就是必然之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