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章

  现在已经是康熙四十四年,虽然距离胤礽这个太子第一次被废黜的时间点还有三年的时间,但也并不算太遥远了。
  再说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莫郁的到来,在现在这个架空了的红楼叠加清穿世界里头,已经有些事儿跟真实的历史不太一样了。
  比如,早就应该过世了的康师傅的三哥裕亲王福全和五弟恭亲王常宁到现在都还在世。
  虽然说这两位老亲王的身子骨儿都不是很健朗,时常都要请太医们上门儿维护,但是好歹也是活下来了。
  随便一算他们俩这一波续命,看看地就要过了三个年头了。
  这已经算是生命的奇迹了。
  连福全老王爷都跟康师傅笑着感叹,他这一条老命完全就是“医学院”给捡回来的,哪怕是多活一天都不亏。
  恭亲王常宁的性子虽然没有福全那么讨喜,但是也用其他方式对着康师傅表达过谢意。
  总体来看,两位亲王对现在这种状态还挺满意的——好死不如赖活,只要是人类都难以抵抗活着的诱惑。
  所以说,在这个架空的世界里,现世里头那些莫郁所熟悉的历史,大约真的是可以改变的。
  既然这么着,这个“九子夺嫡”的事儿为什么不能……
  不过在那之前,显然要弄明白一些细节。
  想到这里,莫郁沉吟道:“老爷因何有此一问,也是万岁爷请老爷回来问我的?”
  莫郁原本以为林如海要点头承认,毕竟刚刚那个问题原本就是康师傅要他回来问的——说起来康师傅也是有点子搞笑在身上的。
  这种让老子给他当传声筒去给自己儿子传话的事儿,只有他能够做得出来。
  关键问题是,不管是林如海,还是莫郁,其实都是他身边儿近身服侍的人。
  林如海早就已经是御前的红人儿,现在担任着都察院的左副都御史,可以说是仅次于一把手左都御史的存在。
  下一步肯定就是升职左都御史了。
  而左都御史是最容易再往上升职的官职之一。
  升迁的道路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外放,去做河道总督或者直隶总督。
  这种类似于是一方诸侯一样的封疆大吏,其实是很有实权的,也非常容易出政绩。
  特别是江南、直隶、山东这种富庶的省份,不是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就是人口红利众多,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
  总之,出去这些地方外任,那肯定是基本上白给的状况。
  就是只要你不是脑子实在是笨到什么想法都没有,或者根本不想升迁,只想混日子,那肯定早晚要升。
  另一条路就是往六部晋升。
  去刑部或者礼部做尚书,然后几年之后就升任某某阁大学士,入内阁,官拜一品,成为当朝宰相。
  纵观大清朝的官员们的履历,其实很多人都是从左都御史升起来的,比如张鹏翮、阿山,都是如此。
  不过现在阿山是不用想了,他直接就卡死在了江南江西总督这步上,根本没有到刑部做尚书的机会了。
  就,还是挺大快人心的。
  感谢他的便宜老爹林如海,帮忙解决了这个“大蛀虫”。
  不但解救了那些被阿山荼毒多年的两江地区百姓们,也让国库发了一笔小财。
  至于又给林如海的工作业绩上添上亮眼的一笔,那倒是又要往后头排一排了。
  毕竟林如海这几年亮眼的业绩实在是太多了,也并不差这一条了。
  所以如无意外,林如海要走的估计是第二个路线。
  他是科举出身,从翰林院出来就到了地方上历练,如今为官十余年了,该历练的都历练得差不多了,那自然就等着“厚积薄发”了。
  所以,现在的林如海,对康师傅来说,乃是肱股之臣中的肱股之臣,已经是可以完全交心的存在了。
  也是因此,他才会拜托林如海来莫郁这里探口风。
  说来也奇怪,这康师傅原本跟莫郁说话也算是有话直说的类型——人家康师傅那是什么身份啊,如果他想要知道什么事儿,直接问不就得了,犯得着这么麻烦吗?
  只要一开他那个金口,还不是想说啥就说啥,想喷谁就喷谁,哪里还需要考虑对方是不是能够接受呢?
  这也是莫郁之所以疑惑的原因。
  康师傅这回这个事儿办得实在是太别扭了,简直都不像是他做出来的事儿了。
  事出反常必有妖,不是这老爷子要搞什么大动作吧?
  莫郁心中居然久违地有了点儿忐忑,好在很快地林如海就解答了他的疑惑。
  原来康师傅近年来总是做梦,一会儿是梦见他奶奶孝庄皇太后,一会儿又梦见亡妻赫舍里皇后。
  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肯定是在想废太子的事儿了。
  老爷子年纪大了,总是睡眠不好其实也挺让人烦恼的。
  他这才下定了决心,把这事儿拿出来说道说道。
  至于跟谁说比较合适呢,这个康师傅倒也有了良好的策略。
  那当然就是跟莫郁这个举国闻名的“小神仙”啦。
  不过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平白无故也好,事出有因也罢,反正莫郁这么一个外臣家的小孩子居然得到了康师傅这么深的信任,那谁不眼红啊?
  特别是太子,他本来就算是当事人之一,听说康师傅又要去找林家的小子,那肯定当场就炸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