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至于为啥修建的成果跟投入的银子不成正比,那不过只是因为,那些银子全部都进了主持修建工程的人们的腰包罢了。
  而且就这些简陋的行宫建筑,也是当地老百姓盖起来的,打着的当然也是给万岁爷献礼的名义——你们看看,明明可以明抢的,最后居然还要找个理由,百姓们是不是还得谢谢他们?
  欺上瞒下这一套,属实是被他们给整明白了。
  别问莫郁是怎么知道的,问就是,这种贪腐的方式他在现世的时候见得多了。
  哪一次打老虎,不是抓出来好多个“农民的儿子”呢?
  搁在这里说的话就是,那些人中明明有很多也是通过寒窗苦读、科举考试一路披荆斩棘地过来的寒门学子。
  但是一旦上位成为了地方父母官,甚至只是个小小的赈灾粮款经手人,就会变成他们出仕以前最深恶痛绝的那种人——欺上瞒下、吃拿卡要、胡作非为,一个不少,真是活脱脱的忘本嘴脸。
  遗憾的是,这就是人的劣根性。
  特别是在这个时代,那就更加明显了。
  那些读书人原本就是以“高中之后升官发财、光耀门楣”为目标来读书的,所以最后也没有什么“造福黎民”格局,只想着能够贪一点儿算一点儿就行了。
  哪里会管他这么一路贪污了之后,背后会有多少家庭流离失所呢。
  反正,死的人永远都不会是他和他的家人,这就对了。
  本来可以一直这么下去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大家都这样过来的,有什么好在意的呢?
  但是可惜这次不一样了。
  康师傅不想忍了,直接出了王炸,准备好好整顿一下这些贪腐乱象。
  林如海和十三阿哥就是这个王炸组合。
  他们俩奉命在直隶和山东境内彻查贪污赈灾粮饷的事儿,这不过才几天,就发现了不少线索。
  这俩人每天忙忙碌碌,连康师傅组织的宴会聚餐都没有时间参加,都已经缺席了好几回,虽然请罪一次不落,但是也多少有些太过于“藐视皇权”了。
  好在康师傅虽然有些不太开心,却也知道他们办案是正事儿,耽误不得,最重要的是,查到了贪官污吏,还能给他的国库里头充值银子。
  这就非常美好了。
  让他们去呗,吃饭嘛,啥时候不能吃啊。
  酷爱出巡(花钱很凶)的康师傅表示,谁能够给国库搞来钱,那他就爱谁。
  既然这么着,林如海和十三阿哥少不得跑的更凶了,一天到晚,基本上连个照面儿都打不了,根本没有那种提前跟莫郁团聚一下的轻松愉快感了。
  林如海和十三阿哥那里算是有正事儿要忙,马尔汉那边儿也并不轻松。
  因为赈灾的事儿,现在基本上就都已经落在了他的身上。
  李光地自从上次在康师傅和大家面前晕倒之后,就颇有些一蹶不振的意思了。
  他甚至直接都告了假,就是打着一个“倚老卖老”的旗号,让康师傅也不太好一点儿面子不给地就处置了他。
  反正这么大年纪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嘛。
  最重要的是,他非常自信,自己不会被查出来有啥太大的贪腐的问题。
  既然这么着,那还不如找个地方躺一躺,等康师傅消消气儿了。
  因为这么一来,他就不用再做那些费力不讨好的事儿,感觉也挺好的。
  李大人躺平了之后,这个重担就落在了马尔汉的头上。
  这位马尔汉老爷子虽然已经七十多岁了,但是精神仍然好的很,虽然李大人给他留下的烂摊子不怎么好处理,但是也没有在怕的。
  不过几日的时间,老爷子就已经把上上下下的事儿都摸透了,于是就正式走马上任,开始开展他这个左都御史安抚灾民的工作。
  原本这事儿并不该马尔汉管——不如说这个活计都跟整个都察院都没有啥关系。
  奈何康师傅他任性啊。
  他一声令下,那谁敢不从呢。
  管这个事儿该不该你管了,只要让你干,你捏着鼻子也得干啊。
  不但要干,还要干好,总之,怎么不当人就怎么来就是了。
  好在马尔汉老爷子在这个方面也并不是没有经验——上次在京城处理过类似的事儿,虽然是监督,但是也算是了解完了全流程。
  果然稍微一番磨合之后,人家就上手做得挺好的了。
  连康师傅都听到了人群的欢呼声——最难得的是他们山呼万岁,是感谢的康师傅本人,而不是某一位皇子阿哥,更加不是马尔汉大人。
  这就说明老爷子对康师傅那是绝对忠诚的了。
  根本没有什么二心嘛!
  挺好。
  两边儿的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康师傅于是就闲了下来,也就能够腾出手来召见本地官员了。
  原本这个事儿,几乎是每次出巡的必备节目。
  但是吧,自从有了莫郁的加入,这种哪怕是最普通的召见活动,也可能开出令人“惊喜”或者“惊吓”的盲盒来。
  如同康师傅、十三阿哥甚至还有太子这样“久经考验”的听众也就罢了,他们毕竟也算是有经验的。
  可怕的是那些啥经验都没有的吃瓜群众。
  这就是纯纯靠着震惊度过每一天了。
  比如现在,他们就感觉自己的脑子已经不够用了……啥?一个二品大员就敢叫嚣自己比万岁爷还有钱?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