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幸好莫郁借助系统零零六的实时翻译系统,能够无障碍跟他们祖孙俩交流,倒也不小心又刷了一波儿五阿哥的好感度。
  虽然这个好感度好像也没有啥用,但是总比又招惹一个人恨的好。
  因为这个经历,皇太后对宫里头的每个孩子都很疼爱,也最见不得他们夭折。
  不管是阿哥还是公主,每当听到一个孩子的死讯,老太太都难过得半天说不出话来,一般至少一整个月都茶饭不思。
  这完全就是一个老祖母对孙儿孙女们的疼爱之情,所以,在得知莫郁有办法可以救她的孙子孙女们之后,她当然就表现得相当高兴了。
  有了皇太后的支持,这些治疗小儿风寒、肺炎、水土不服、腮腺炎的方子都被迅速记录了下来。
  有一说一,莫郁为了能够把这些方子记下来,还是废了一番功夫的。
  一开始,他还想着写下来,但是后来发现自己的小胳膊小腿儿,要是想要写个书法啥的,实在是太慢也太费劲儿了。
  然后他又想着背诵出来,但是遗憾的是,那些药方子就跟想要和他捉迷藏一样,到了嘴边儿就溜走了。
  后来他干脆就放弃了这个所谓的“神童”挑战,咱就承认咱就是个普通人,也没有啥好丢人的。
  既然有系统零零六在,那还费那么大劲儿又是默写又是背诵地干啥啊。
  直接“照本宣科”呀。
  于是,莫郁直接把系统零零六召唤了出来,对着它显示在他脑海中的内容就直接开始了宣读。
  至于读出来之后怎么处理,那当然是有专门的太医来记录了。
  也是到了这个时候,莫郁总算又见到了传说中的张友士。
  这位张神医终于还是进了京城,成了太医,也算是终于踩中了原著的一个剧情点。
  他现在似乎专攻儿科和妇科,反正皇太后派人去找几个伶俐得力的太医过来“接神谕”的时候,来的三个太医里头就有他。
  是的,为了表示对老神仙托梦降下的神谕的重视,皇太后特意宣召了三个太医过来,这个阵容实在是有些豪华了。
  不过在场的众人,甚至包括太医们都没有人觉得这事儿有啥不对。
  毕竟这可是“神谕”。
  那是一般的人可以听的吗?
  能够被选中,那是他们的荣幸啊。
  而等他们来了之后,听了莫郁的“照本宣科”,一个个都震惊了。
  什么叫做“如听仙乐耳暂明”,这就是啊。
  为什么这个方子居然能够这么配?君臣父子这样的方子之外,难道还有别的配法?
  还有这个更加厉害了。
  什么是“疫苗”?
  神仙的意思是,用已经得过了天花的人的血来做“疫苗”?
  或者是得了“牛痘”的牛来做这个疫苗?
  这就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畴了。
  还好张友士倒真是个乖觉的,略微一思忖,就想到了他们那个中西医结合医院。
  因为之前莫郁的活跃,这位张神医很早就被四大爷和林如海从江南挖了过来。
  现在除了在太医院任职之外,还正在中西医结合医院蹲点儿——这也是莫郁当时的那个“医学院”建设的重要一环。
  要中西医结合,相互学习、相互了解,取长补短,方能成为一个综合性人才。
  张友士虽然已经年过不惑,但是因着本身就是个求知欲很强的人,所以倒是比其他年轻的太医们对西洋的医学和医术更感兴趣。
  也是因为这个,他才在听见莫郁提起这个什么天花“疫苗”的时候想到了是不是来自西洋的玩意儿。
  毕竟那几个西洋来的医生总是说着一些他们听不懂的词语,就是明明都是中国话,但是放在一起就不知道说啥的那种。
  也是合该他歪打正着,通过注射疫苗的方式来预防疾病,这不是正好就是西医的疗法吗。
  莫郁来了精神,顺便给他科普了两句西医的优势之处,张友士频频点头,很是受用。
  皇太后原本一直插不上话,这个时候也笑道:“默哥儿真是能干,居然连这个都懂,这也是神仙托梦的吗?”
  老太太是用蒙古语问的,包括贾敏在内的几个汉族女眷都不懂,只有同是蒙古族出身的几个妃子才听明白了,都含笑看着莫郁,大家便也就都感觉到了是在夸赞他了。
  于是其他妃子们也开始夸赞莫郁,莫郁略感尴尬地笑道:“皇太后和各位娘娘都谬赞了,我这的确是跟着神仙老爷学了些皮毛,但是那些西洋医术也不是万能的,要是还没有发病的话,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治未病’更厉害。”
  这话一说,白胡子的老医正王太医就来了精神。
  他刚刚一直都没有说话,一来是被莫郁前面几个方子折服,二来却是对莫郁说的这个什么奇奇怪怪的“疫苗”预防天花的方法半信半疑。
  虽然说大家现在都默认了莫郁这个“神仙托梦”说,并没有把他当成妖孽来处理,但是有些实在太过于超前的东西,他们也实在是有些接受不了。
  特别是涉及到西医科学方面的东西,那是真的太抽象了。
  而且越是在中医领域侵淫多年的人就越是无法接受。
  比较典型的就是这位王太医了。
  这位老爷子一辈子都是从事的中医工作,本身也是中医世家出来的,根本就没有想过什么西医的事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