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黛玉点点道:“我知道了。”
  徒翊在一边说道:“三希堂的先生大都是和蔼可亲的,不会随意处罚人的,你不要害怕。”
  头天晚上,徒海睡不着觉,翻来覆去的,贾敏本来心里没什么事情,但是被徒海弄的,心里也是烦躁不安,结果两人起床后,神色都不太好,黛玉倒是很是精神。
  贾敏拉着黛玉的手细细嘱咐一番,有查看了黛玉带了纸笔点心之类的东西,才依依不舍的看着黛玉上了马车。
  徒翊上了黛玉的马车,递给了黛玉一个荷包,黛玉诧异的问道:“这是什么呀?”
  “我让下人制的香茶块,里面添加了薄荷还有一些药材,你要是觉得困倦了,就拿出来一块嚼一嚼。”
  黛玉笑道:“谢谢小哥哥。”
  “中午的时候,尚食局会负责你们的午饭,三希堂也有让你们午休的地方,你中午的时候等等我,我和你一同用膳。”徒翊嘱咐道。
  黛玉乖巧的点点头。
  两人进了东华门时候,一个往北走,一个往南走。
  三希堂在东北角上,很大的一个院子仿照江南的园林而建。原本是没有这处地方给宗室女子读书的,只不过前朝的公主们郡主们大多行事豪放,今朝建朝之后,格外重视对宗室女子的教导,特意建了一处院子给她们读书。
  三希堂围墙掩映于藤萝之间,隐隐约约可以看见曲折蜿蜒的房屋轮廓。引路的宫女领着黛玉走上了曲折的连廊说道:“您是在西园上学。”三希堂分东西两院,东院的人年岁稍大些,西园的人年纪小一些。
  西园白墙青瓦,院子周围种了一圈杨柳树和腊梅花,亦有一脉细水从西园门口流过汇集到后面的湖里。屋子很是高大宽阔,内用隔扇隔开,窗户明亮,从窗户还能看到水波粼粼,屋内水磨砖铺地,院子里种着一棵梧桐树,夏日定是很是凉爽。
  黛玉一看就喜欢上了。黛玉先去见三希堂的掌院,姓夏名月桐,很是温和,和黛玉说了句话,便让宫女领着黛玉出去了。
  跟着黛玉的是沐雪,她忍不住说道:“夏掌院真美。”黛玉回想了一下子夏月桐的样貌,只能算上清秀,但是很有韵味,浑身的气质却让人们忽略了她的样貌。
  宫女领着黛玉去了屋子里,零零散散坐了几个人,黛玉想着徒海的嘱咐,也没有想着要去刻意结交别人,倒是有几个小姑娘叽叽喳喳的说着话,其中一个圆脸的小姑娘走过来,笑着说道:“你是靖王叔家的妹妹吧。”
  黛玉颔首笑道:“不知道姐姐如何称呼?”宫里的人消息极其灵通,怕是她还没来呢,这些人就把她底细打听的一清二楚了。
  那个人拿手指指了指自个笑道:“我是献王府的,闺名晚潇。”献亲王是豫王爷同父异母的哥哥,这个郡主是献王府世子的女儿,论起来和黛玉关系算是比较近的了。
  黛玉忙道:“晚潇姐姐。”
  徒晚潇握住了黛玉的手道:“呀,你叫我名字就行啦,我也比你大了不了多少,你叫曦曦是么?我早就知道你来了,可算把你盼来了,这样我就不是最小的啦。”声音极其清脆。
  徒晚潇拉着黛玉给她介绍剩下的几个小姑娘,有宗室人家的,也有外戚人家的。黛玉一边对着人一边想着云嬷嬷所告诉她的一一对上号。
  上午讲诗书,是一个姓毕的老先生,徒晚潇一提起这个先生就哎呦长叹一声道:“这个先生最是严厉了,每天一上课就抽查背书的情况,不说了,我得回去温书了。”
  她一走,黛玉这里就觉得清净了不少,黛玉无视四周打量的目光,把自己的笔墨纸砚一一摆好,又拿出书来。
  毕先生就跟徒晚潇描述的那样可怕,板着一张脸,挨个提问,或是让你接下一句,或是让你解释,回答不出来的,就要写十张大字。
  轮到黛玉的时候,他一愣还是把黛玉点起来问道:“子曰,道千乘之国。”
  黛玉很快接道:“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何解?”
  “治国安邦时要认真地办理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黛玉的声音软软糯糯的,还带着些许稚气。
  毕先生抬起头诧异的看了一眼黛玉,微微颔首道:“很好,坐下吧。”
  黛玉轻声舒了一口气这才坐下。
  检查完之后,接下来的课就简单多了。毕先生先讲上一段,在领着大家读,读完之后就是让学生背诵。女孩子的声音读起书来清脆悦耳,黛玉觉得很是新奇。
  中间休息了一次,徒晚潇邀请黛玉一同去歇息,两人拿出了各自带的点心,徒晚潇忍不住赞叹道:“还是你家的点心好吃呀。”
  黛玉抿嘴笑起来道:“你喜欢就好。”
  徒晚潇是个性子很活泼的人,叽叽喳喳跟黛玉说着话,多亏了她,黛玉才能了解学堂里的许多事情。
  徒晚潇压抑着兴奋神神秘秘的说道:“下午要上琴课了。”
  “琴课怎么了?”黛玉问道。
  “下午你就知道了。”徒晚潇买了个关子,可是神色写着快来问我。
  黛玉虽然好奇不过下午就知道了,现在不必急着问,她笑道:“琴课的琴是自个带琴么?”
  徒晚潇有些失望黛玉没有问,打起精神说道:“你可以自个带,学堂里也有琴。你现在才初学,可以先用学堂里的琴练习着,等以后学会了在挑张好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