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现在他需要政绩,需要向朝臣、向父皇证明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加重自己的砝码,让父皇优中选优,选择他而不是四皇子等人。
  但现在风平浪静,各州郡都没有大事发生,司徒晁一时也找不到什么能够彰显自己能力的地方,现在虽然父皇对他和四皇子一视同仁,手中的权力都大差不差,除了兵部是父皇自己把握得牢靠之外,其他的五部,礼部由循郡王司徒晴掌管,刑部和户部分给了司徒晟,然后让他行走在礼部和工部。
  虽然乍一看去,不偏不倚,但户部掌管的可是国计民生之策,这分明是父皇偏心的表现。司徒晁有些失了分寸,准确来说,他的心理防线被自己的“蠢招”冲击得不轻,心里有些慌乱。
  虽然他平日里表现得多么器重贺南,但一想到相处多年的贺文都和他闹得那么不愉快,他的心里终究是有了芥蒂。所以这次,他没有派人去请贺南。
  反而决定自己拿主意,司徒晁为人有些刚愎自用,还自命清高。贺家家主当时就是看出来他的这个不足之处,才派来了贺文,希望他能改正这个缺点,省得被人抓住这个点攻讦。
  只是司徒晁学会了隐藏自己的缺点,却并没有改正,反而猜疑心越来越重,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疑心病”,整个人都有些疑神疑鬼起来,总觉得府上有其他皇子的探子,指不定在暗处偷偷记录他气急败坏的滑稽样子。回去让他的那个兄弟们好生嘲笑他。
  他心头怒火冲天,倒是下意识地忽略了宿清影信中提到的那块被锈蚀的铁牌,司徒晁摸了摸材质,虽然和皇家的令牌很相似,但因为腐蚀太过严重,他也辨认不出了,只能先扔在一旁,等找专人修复后再做打算。
  可能诚郡王也没想到,后来令牌修复好了之后,自己也没有机会拿到他了。这块令牌兜兜转转去了徐潜的手上,反而揭开了太子之死的一层隐秘的面纱。
  现在,昔日的荣宁二府在司徒晁眼里可以说是可恶至极。就连宿清影他都打算先冷冷一阵子了。毕竟宿清影才失手,贾赦那边肯定盯人盯得紧,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只能先断了联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宿清影那边折了人手,又被诚郡王那边暗地里警示了一番,也只得偃旗息鼓,安心养胎起来,时不时还随史氏出门去护国寺上香,倒是让史氏很是满意。
  尤其是前几日,扬州的敏儿送信来,眼下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才特意送信来报喜,据大夫说,这一胎极有可能是女孩儿,这对已经有了一个男孩儿的林海夫妇,自然是好事成双,喜上加喜。
  史氏也是高兴非常,这一对儿心尖尖上的宝贝儿女,眼下都有了好事,自然恨不得马上就见到这一双好儿女。
  现在宿清影也显怀了,她请了宫中的神医仔细诊脉,也断言这胎必定是男孩儿。史氏总有些奇思妙想,竟然起了定娃娃亲的心思。
  她留住了林家进京报喜的仆人,和贾政还有宿清影在荣庆堂商量许久。宿清影对此并没有异议,如果能为她的孩子求娶到林家的嫡女,那就能将林家拉到诚郡王的船上,那样估计王爷也能极大增强自己在朝臣中的影响力,在夺嫡之争中有拥有更大的可能。
  她特意选了一块上好的玉佩,打算让史氏去书,带着一同交到贾敏手中。只要贾敏送来同样象征婚约的玉佩来,那么这桩指腹为婚的亲事便是板上钉钉,任何人都没办法阻拦的了。
  按照史氏对自己宝贝女儿的印象,敏儿在收到她的来信之后,定然会听话地找出一件玉佩作为订婚的信物。毕竟,史氏觉得,这样亲上加亲,永结秦晋之好的佳事,敏儿一定会同意。
  史氏和贾政夫妻想得都很美好,他们甚至都没有想过去齐安伯府知会一声贾赦和秀云的意思,好在林家的仆人在离开扬州的时候,得了自家主人的吩咐,也在荣威将军府上隐约察觉到了些微妙的关系。
  所以在向荣威将军府辞行之后,便赶紧往齐安伯府赶,那仆人倒也机灵,在奉上家主和夫人的问候的家书之后,见贾赦身边没有外人,便将从史氏那里得到了玉佩之事和盘托出。
  并非他不能为主家保守秘密,而是林海吩咐过,林海为人谨慎,也知道这贾家的一堆家务事,但他之前明显和大舅兄贾赦的关系比二舅兄贾政的关系好得多。
  而且之前敏儿在生育他的长子林琦的时候,因为身体弱,生产困难,竟然遭遇了难产,母子当时情况危急,要不是之前贾赦从金陵请来为敏儿调理身体的名医在身旁,恐怕就要一尸两命了。
  所以,他记着大舅兄的好,也对二舅兄适时地疏远了很多。这次敏儿在因为身孕想要报喜的时候,不经意间提起了荣威将军府的二舅兄家也有了嫡子。按照贾敏对自己母亲史氏的了解程度,恐怕会起心思。
  贾敏有了嫡子傍身,为母则刚,她便要为自己的孩子多加考虑了。如果像前世那样,自己体弱,无法安然庇佑自己的宝贝玉儿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地长大,那么她自然要为玉儿找一个倚仗,当时有国公夫人这个超品诰命在身的史氏是玉儿的外祖母,那时便是玉儿最有力的依靠。
  相信因为她的缘故,母亲会好好看顾玉儿长大。
  贾敏的盘算也基本是猜中的史氏的心思,她确实对自幼失去母亲的黛玉很是爱护,一应份例都是同荣国府的嫡女来分配,只可惜终究没抵得过她心里的宝贝孙子,而贾敏的宝贝女儿也最终是泪尽而亡。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