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继序不忘,佑启后人。
  洛阳这片土地,清朝的建筑真算不得古老。吕思彤看了眼飘着跟在后头的鬼魂们,最年轻的也得唐朝呢。
  茹店村离洛阳市中心并不算太远,村民的整体生活质量还是可以的,偶尔还能看见染发烫头很时髦的中年妇女,村中个别困难户也有村委会照应着。
  只是在重大的疾病面前,所能给予的帮助微乎其微。
  老妇人的家在村子最里面,穿过较为集中的村落之后还要再走过一片田才到,到家的时候正巧看到村委会的人过来送米。
  村委员看到三个陌生人来到村子里自然询问一声:“你们是游客吗?来这边祭拜曹叡的?”
  “……”小吕差点气晕过去,可恶,根本瞒不住。
  一听到祭拜曹叡,张春华和曹家的几个鬼都略有动容。
  曹魏的几个皇帝里,张春华最敬重的是曹叡,原因很简单:明帝知人善用,极大程度发挥了司马懿的才能,使得家族地位上升诸多。
  文帝时期虽然也重用,但文帝谨遵武帝的教诲,兵权是没有给过的;到当时天子曹芳的时候就更不提了,放任宗亲曹爽夺权摄政,被打压排挤得厉害。
  而曹家四兄弟的表情就各有不同了。
  曹昂很高兴能见见这个从未见过的侄子,他还从来没有被人唤过大伯呢。
  曹冲也高兴,他死得太年轻,印象里曹叡还是个四岁左右的小娃,小曹叡很乖巧,只是有些许内向胆怯,奶声奶气地唤他一声叔父,但因怯生生带着点口吃,便唤成了叔父父。
  至于曹植,他对曹叡这个侄儿感情一般般,那么多年屡次上书想要为国效力都被拒绝,还把他封地挪到东郡去,越走越远,心里头说没有怨肯定是假的。何况侄儿不孝,连亲爹的葬礼都不参加,估计见了也是给哥哥添堵,便觉得不见也罢。
  不孝子的亲爹曹丕心里头堵着一口气,想顺道过去好好训斥一顿,又不想给自己添堵,干脆就当没听见。
  “他们都是好人咧,要帮俺娃治病的。”老妇人拉着村委员的手将事情道来。
  关羽高大的身躯站着,只微微点头与这位村委员算是客气,村委员看上去比较年轻没什么迷信习惯,但见了这模样的也差点以为见到了本尊,态度很是恭敬。
  村子周围是大片的农田,冬天看上去难免有些萧条。远望可以看到隔壁村一个模糊的轮廓,村委员说那边的村子叫“曹刘村”,三国时期就叫这个名字了,以守卫魏明帝曹叡的高平陵为己任。
  曹刘村?不带孙家一起住是吧。
  村委员又说曹刘村后面有一座山,名叫娘娘山,又名霸陵山,正是曹叡陵墓所在。
  “……”不仅是告诉了曹家的鬼魂们这附近有曹叡的陵墓,连位置都指出来了。
  啊啊啊!!明明做足了攻略努力绕开北邙墓群了,怎么还是躲不开啊!!
  仔细一想起因是自己贪财,自己要去找关羽帮忙,然后才有了后面这一串事情。
  怒视曹丕,都是他提的找关羽!罚他手榨葡萄汁一公升!
  曹丕:?
  为什么听到曹叡后要瞪他?这厚颜无耻的小辈更敬重逆子曹叡?
  村委员听到关羽和金砖博主说要资助这户人家看病之后很是高兴,一同到屋里坐下,闲聊起老妇人家的情况。老妇人家里确实没什么东西,拿了刀说把鸡宰了招待恩人。
  关羽将她拦下,说不必如此,寻常吃一碗白米饭就够了。
  金砖博主疑惑地问关羽:“其实我们也不差这一顿饭,还来人家里麻烦,不如带去吃顿好的呢,这娃怪可怜的。”
  关羽捋须笑笑,没有回答,只是小心翼翼地拍拍小女孩的脑袋,神情很是温柔,声音也放轻许多,道:“娃儿放心,能治好的。”
  其他鬼魂也不太明白,杜甫看向微笑着的刘备,谦虚询问关二爷为何应下来吃一顿饭。
  刘备说:“救命之恩乃是天大的恩情如何回报?二弟是想受下一碗饭,了结掉恩情,不必令她们今后都牵挂着。”
  杜甫恍然大悟,道:“原是如此。”
  村委员说这户人家是村里重点帮助对象,小孩子这个病大家其实都觉得不乐观,村里没有人脉也没有那么多钱能帮忙,真的非常感谢。
  事关重大,又联系了主任过来。
  主任肯定不会单独过来,已经听到电话那边说什么书记、什么副主任之类的都要来了。
  一听这阵仗,小吕脚趾开始抠地。又听到博主一个劲地谦虚说都是这个女学生和关二爷心善,又说她以前就上过电视,协助官方破获了不少文物案件呢。
  村委员仔细一瞧,好像是有点眼熟。像他们村子的经济发展其实很难办,如果能宣传一波娘娘山的古墓,村子还能吃到些旅游红利。
  便说:“那感情好哇,借这机会再宣传一下,好人好事也该上电视。你之前是帮高陵找回过文物吧,今天到这边有个曹叡的墓,也是缘分嘛。”
  哪怕已经接受过很多次不同主题的采访,吕思彤依旧一听到采访两个字就觉得脑子空白。
  她偷偷观察众鬼,又看了看开着的门,想溜。
  关于这个村委会是什么,鬼魂们很是好奇。
  说到这个,刘备来了精神,开始给鬼魂们科普如今的一些基层制度,并且表达了高度的赞扬,说着说着开始怀念在小王那边工作的日子,琢磨着现在地产公司的一些问题都收集好了,年后收了线,就回局里工作去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