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将轮廓画完,随意提笔几句,细节没有再继续,唐寅打了个哈欠咂咂嘴,少了点酒,找不对感觉。
  即便只是个半成品也不难看出画师的功底,与玻璃柜里收藏家的“真迹”一对比却更为潇洒。一些笔势对比,原本还算优秀的作画,可以发现几处线条处理确实还有更优解,不,是线条太过刻意,刻意去模仿那种洒脱。
  收藏家看得双眼通红,掏出钥匙将柜子打开,当场把赝品给撕了。
  一把年纪的人了气得快要站不稳,指着唐寅说:“你!你很有本事!我研究唐寅几十年,学他的画、学他的字,居然比不过一个年轻人!你!”
  曹操刘备拦在唐寅面前,生怕这位收藏家过于激动要动手,毕竟几千万买一幅赝品,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你!你一定要收我为徒!”收藏家扑倒唐寅身上,一把老泪纵横,努力在天赋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边上一起来的朋友学生连忙劝阻,说郑老师你冷静一点。
  唐伯虎心中也有所触动,没想到在后世之中竟还有这样喜爱自己的人,并不只是一个买画收藏宣扬的无知之人。他还活着的时候很多权贵都以拥有一幅他的字画为荣誉,本身却并不懂他的画。
  高山流水觅知音,他也有一个知己,祝允明,也就是祝枝山。
  他在自己坟头见到的墓志铭,一眼就能认出,是祝枝山的字迹。
  心中颇为想念,只是考虑到如今的自己算是寄人篱下,再麻烦小辈也不合适,至少该有些钱财以答谢。
  唐伯虎决定答应这个收藏家。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收藏家这份真正喜爱自己的心意,文人墨客与武将一样,都想名垂青史,都想无论多少年后都有人能够记着自己。而这个能够花千万元买下他的“真迹”,并且开办展览会宣传他的事迹和画作,可见诚心。
  “好,我收你为徒。”
  围观群众仿佛看了一出大戏,酣畅淋漓,简直值回票价。哦不对,免费参观的!!好评!!五星好评!!
  郑收藏家非常高兴,还说想买下他这一幅草稿画,开价五千。
  唐伯虎摆摆手,说:“既然你是我学生,送你便是。”他二十多岁的样子说话没有半点面对老年人和长辈的客气,因此使得郑收藏家的学生朋友们都有些不高兴。
  一听是白送的,吕思彤瞪大了眼睛。
  这可是昭烈帝当镇纸、魏武帝磨墨、唐伯虎亲笔画的真迹!!白送?!怎么不送我呢!!
  算了算了,看在家里还有几幅人物图收藏着,就不计较这些了。
  宣传效果翻倍,经过刚才真假字画的事情,激发起了更多凑热闹游客的好奇心,主办方也借机讲解唐伯虎的一些事迹。
  作为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却是过得最凄惨的一位。这种事情自己说出来能坦然面对,做出一派潇洒不羁毫不在意的态度,但听到后人长吁短叹伤感他的一生,难免有点绷不住。
  匆忙拉着小吕一众汉朝鬼要走,郑收藏家快步追过来,谦虚地问唐老师要联系方式。
  吕思彤想了想,说:“唐老师的手机丢了,正要去买新的呢,您方便的话先报下联系方式,等他手机弄好了就打过去。”
  “好,好。”
  一人众鬼离开唐寅故居没多久,苏馆长带着高馆长和成馆长来捧场,看见地上撕碎的画都惊呆了,问后才知晓刚才发生的事情。郑收藏家又把唐老师赠送的画给三位馆长看了看,皆为惊叹,这高仿水平是真的高,简直像是请神上身画的。
  提到这个话题,高馆长和苏馆长互相看了看,小曹和小孙也是如此,年纪轻轻却对历史人物了如指掌,不仅仅是字迹高仿得厉害,甚至还能说出一些记载上根本没有的事情,但又能完美的圆上前后有记载文字的细节。
  “唉,你们说这世上存在轮回转世吗?”苏馆长试探地问了一下。
  高馆长和成馆长都摇摇头,说:“要相信科学。”
  郑收藏家倒是挺相信的,更加乐呵,说:“有就好了。”
  冬至的市中心人挺多,老品牌的酒铺前排了长队,就只为一瓶冬酿桂花酒。
  苏州作为一个经济文化都较为发达的城市,对各种文化的包容也还是可以的。这么一大队束发的人走在一起,其中还有两个穿明制汉服的,相当扎眼,路人们都只是投以好奇的目光。
  回想很多年以前,那时候吕思彤还小,在街上看到有穿汉服的漂亮姐姐,那姐姐很是窘迫,因为有个老大爷说她穿和服,声嘶力竭的解释却显得那么无力。
  但是那个漂亮姐姐没有因此退缩,第二次看到了她、第三次看到了她,后来她会举着身份证上的“汉”字,解释什么叫做汉民族的服饰。
  再后来,可能是工作忙碌了?可能是热情散尽退坑了?总之没有再见到过。
  但是街上穿汉服的越来越多了,尤其每逢佳节,园林景点走两步就能看到。同袍也不再是什么稀有,以前难得见了还要打招呼,如今各自走各自的路,像寻常那样。
  “小伙子帅的哦。”路过的老人比划拇指,夸赞穿着明制汉服的周瑜和唐伯虎。
  偶尔也有年纪较轻的上来询问,是这附近有什么拍摄的项目吗,能不能趁着还是新人时期要个签名,还说像他们这样的气质肯定能爆红。
  众人摆摆手,表示只是寻常逛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