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他也就见过闻颜两次,这应该还是第一次和闻颜说话。
闻颜点了下头,没客气地在他空出的椅子上坐下来。
“在调音?”闻颜问。
“对,休息呢,我调下吉他。”歌手说。
“能给我试试吗?”闻颜刚伸出手,那歌手就很懂事地把吉他递上来。
调音器还夹在琴头,闻颜很熟练地试了几个音,觉得差不多了,就把调音器取下来。
“您也会弹吉他?”歌手好奇地问。
桑离抱着手臂,坐在一边的沙发上,笑着说:“你们闻总会的可不只是吉他,他家有一整个乐器房。”
大家都没想到,纷纷惊讶。
“那您最喜欢什么歌啊?能弹一段吗?”
“可能……记不太清了。”闻颜笑了笑,还是抬起手,扫了下弦当做适应。
慢慢地,他弹起一段旋律。
“这不是那个……就那个,江昊有首歌,《银色焰火》,这段旋律好像里面有几个小节。”
“是吗?”闻颜把琴还给他,“可能是吧。”
那把琴很重,不像当年闻颜手里的那把。
那似乎都不完全能被称作是吉他,也许还有更适合它的形容:烧火棍。
那只是一把很简单、很初级的琴。
但它的确弹出了《银色焰火》的旋律。
歌手带着琴走进录音间,大家都恢复了工作状态,闻颜坐在沙发上听了一会儿,站起来,悄无声息地又离开了。
他走进电梯,视野变得简单。随着高度的上升,他开始回想和那把琴有关的一切。
冬天,春节,他和江昊躺在草地上。
印象里,那是刚刚部分解除燃放烟花限制的上海,漫天烟火中,他用一把新琴随手弹了一段旋律,让江昊写一句歌词。
天空好像在下银色的雨。唯一的遗憾是烟花凋谢得那样快,闻颜来不及记住转瞬即逝的景色,只记得因为一段旋律,他们共同分享的十几秒钟。
关于这短暂的十几秒在江昊漫长的生命中的意义,闻颜无法得知。但或许曾经有一瞬间,他们同时怀念过那些时间。
仅仅为了这一瞬间,闻颜就可以永远坚定地说,他从未后悔让江昊来到自己身边。
电梯轻响一声,在闻颜眼前打开。
第7章 p.07 我叫江昊,江是长江的江……
商务车摇摇晃晃地往前开,闻颜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脖子朝车窗的方向歪倒,很不舒服地用额头靠着玻璃。
听节目组的人说,这里前几天都在下雨,今天才刚刚放晴。
阳光带着高温晒下来,烈得像一场大火。闻颜胃有些痛,一只手捂着小腹,把车窗往下按了一些。
潮热的空气沿着缝隙钻进来,很快盖过车里的冷气,闻颜又认命地把窗户关上。
坐在后排的助秦羽看见闻颜的动作,小心地问他:“小闻总,您不舒服吗?”
是很不舒服。
昨晚整个节目组的人都住在镇上的招待所里,导演还特意关照了闻颜,让他住最好的房间。床板太硬,闻颜睡不好,第二天醒得太晚,收拾东西的时候不仔细,把胃药落在了招待所床头。
已经戒酒一段时间,他原本以为不会犯病,没想到中午吃完那顿农家菜就开始觉得胃疼,想找药的时候才发现忘在了招待所。
节目组的车已经带着他们朝村子里走了快半小时,现在回头会耽误拍摄的进度。
这瓶胃药,最快也要等他们到了村子里,节目组不需要用车的时候,闻颜才能回头去找。
后座,两个抱着设备的摄影还在七嘴八舌地讨论着接下来的拍摄计划。
哪一个部分是要重点拍的,哪一个部分今天嘉宾发挥得要是不好就先算了……那些声音错杂地在闻颜耳边响起。他再一次后悔听了他爸闻天朗的话来这里,简直是没苦硬吃。
闻颜从小就生活在上海,父亲闻天朗是一家娱乐公司引力星空的老板,母亲钟婉华是息影多年的影后。
他的父母奉行精英教育,闻颜本科就读于国内的顶尖大学,在国外留学两年后,他又在投行工作了两年,一路飞升,事业正红火,忽然被闻天朗一个电话叫回国内,从他手里接下引力星空。
然而圈子里封闭传统,即便他是闻天朗的亲儿子,公司里那群“叔叔伯伯”,仍然不肯就这样接受他一个才将将二十六岁的“小屁孩”成为领导。
闻天朗早知会有这样的局面,只袖手旁观,看闻颜怎么做。
前几天一场饭局,公司里资历最老的一位编剧廖维明敬闻颜一杯酒,提到隔两天就要开始拍摄的一档综艺节目。
“小闻总,您才入行,不了解我们行业的生态,这样,过几天有一档综艺要拍摄,我们给您安排,您要不要亲自去看看,参与参与整个节目的制作流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啊,”廖维明先干一杯,“这次他们去的是泸城,一个小城市,好山好水的,您刚从国外回来,就当放放假,顺便感受感受祖国的大好河山嘛。”
闻颜的手在酒杯口划了划,心中嗤笑。
廖维明在编剧行业里浮浮沉沉二十多年,他初入行业时,是作为公司打算培养的新人编剧被签进来,唯一大爆的知名作品也是他刚加入引力星空时创作的。
不能否认在引力星空尚未成熟的时候廖维明对公司的贡献,也正因如此,即便现在廖维明落后又固执,还掌握了公司里几乎所有项目的话语权,闻天朗也没有轻易削弱他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