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根据胤禔的问题含量,胤礽认为这样的可能性是很高的。也不知道他是以何种心情提出来的,是丝毫感觉不到那些大臣的眼神吗?还是说,想要借此机会来故意卖蠢
  就以前面他做过的那事情用这卖蠢可以遮挡过去吗?
  他认为不太可能,以现在的状况更应该做的是以不变应万变,越做越错。
  即使有些时候事情太多了会让人有个怜惜的状态产生,可也容易让对方形成“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前者还好说,后者留下固有的印象,想要改变就有点困难了。
  更不用说,水幕里的画面,很容易成为证据。
  *
  胤禔又如何察觉不到胤礽忽如其来看蠢蛋的眼神,这令他有些咬牙切齿。最后,他直接把头转向水幕,只要不去看对方,就没有任何的问题。
  可胤禟有很多的问题,同样的,胤禵也有很多的问题。
  他发现了,在水幕里,他的地位真的没有什么好提升。
  这让他格外的怨念,可是又不能说什么。
  不管是胤禟,还是别的兄长,都没有将气撒在胤禛的身上。若是他以此来说点什么,只会显得他无理取闹。
  整得好像就是他把水幕里的内容当真,可他们真的不当真吗?
  胤禵不相信,却找不到好的证据。
  *
  察觉到周边胤禵转动的眼神和某种心情,胤禟没有开口。他还在想着要如何回答,比如说让水幕来个提醒。
  “有后续的内容吗?”只要有后续的内容,总是会找到答案的。
  似乎是感受到他的想法,又似乎是听见他的声音,亦或者是他的手触摸到了水幕。只见水幕上浮现出相应的文字:
  「提示:请点击屏幕继续后面的剧情」
  胤禟见状嘴角有些抽搐,是不是只要他不管,水幕就不会出现提醒
  这个答案没有人能够给他,实在是只有操控方在点击水幕的时候才会出现文字。若是没有操控权的人去点击水幕,就什么都没有了。
  摇摇头,不去想这些,还是去看继续浮现的画面了。
  【“年选”的出现,显然触犯了隆科多的利益。
  同时,在怡亲王胤祥主持清查国库亏空的时候,年羹尧屡次上奏提出请求,希望能够免除川、陕的各项赔补,以及亏空官员就地解职的处罚。
  而这样的请求尽数被雍正批准,导致其他的省份效仿,以至于怡亲王的工作在处理的过程中出现困难。
  雍正深知年羹尧、隆科多以及怡亲王的矛盾,于是为了调和矛盾,又加上年熙当时身体处于病中,雍正在查看过八字后,看他的八字与年羹尧相冲,又见隆科多八字里有三个儿子,就将年熙过继给隆科多。
  之后,雍正将此事告诉给了年羹尧,表示为了年熙能够活下去,他将人过继给了隆科多。
  隆科多在获得年熙后,也对着雍正表示:“臣命中当有三个儿子,本已有两个儿子,如今得到皇上的加恩赏赐,如同上天赏赐。日后若是我们将他当作两个人看,就是有负于皇上。”】
  等等!这是不是有哪里不对劲是结仇还是结仇但在场的大多数朝臣们也只敢在心里怨念,少部分朝臣想要说什么却又不知道要如何去说。
  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未来的四贝勒目的是好的,想着两箭双雕。缓解年羹尧与隆科多的矛盾,以及让年羹尧的儿子不会死亡。
  但是这行为,是不是太过冒昧了。不过,从隆科多回答的话中也能看出来,怪不得对方会受到重视,太会说话了。
  若是他们也能够会说话,也许便可以在官职上提高点。
  当然,也有可能是他们想多了,但不管怎么样,还是让现场的诸多人时不时的心里嘀咕着。
  不过,水幕没有给他们停留太多的机会。下一瞬就浮现出新的场面,只见未来的四贝勒在给年羹尧的请安折子上批答未来的十三阿哥非常想念他。
  【随后,雍正又假借赏赐给年羹尧珐琅鼻烟壶的机会对着他说:“怡亲王可算得上你的天下第一知己啊!他这一种敬你、疼你、怜你、服你,实出至诚。”
  然而,年羹尧在看到这种话后,没有做出积极的反应,依旧我行我素。仿佛,在他的眼里,这不算什么。
  不仅如此,在雍正安排年羹尧以出征随从的方式去监视胤禟的时候,年羹尧没有认真的监视。】
  除此以外,水幕中又浮现出年羹尧进京之初,让礼部拟定批注的画面。然而,对于他的批注「雍正」并不满意,以至于礼部侍郎的官职被降了一级。
  在场的诸人也就看到了对方进京时的场景,不说铺张,便是王公大臣都跪接于广宁门外,策马奔腾的他丝毫没有动容。王公下马问候他的时候,他也只是点点头。
  更不用说随着不同的场景转换,到达他在京中四处招揽权势,插手各项政务,宣扬自己的功绩、权威。便是他的家仆也狐假虎威,作威作福。
  *
  “这是飘了啊!”也不知道是谁的声音悠悠传来。
  但没有人否认这说法不正确,相反的他们承认随着这样下去,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太好。
  只是,他们也清楚,以如此的行为厚待,内心不骄傲自满的人着实很少。只要不慎,就会陷入漩涡之中。
  可便是这样,诸多人认为更应该警惕。否则迎接的就是悬崖,都当了那么多年的官,怎么能够忘记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