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吃饭的时候,一家人七嘴八舌,都喜气洋洋。
  最高兴的是小弟沈纪,大喊着,终于能打赢西街的二毛了!
  惹得众人大笑。
  沈绮猛然听见小弟说起打架的话,心头突然想起一件要紧事,登时连饭也吃不下了。
  还好大家都没留意。
  等到大家各忙各的去了,沈绮觉得机会来了。
  她悄悄拉着嫂嫂的衣袖,然后将嘴唇贴近嫂嫂的耳朵,紧张而又期待地问了一句顶顶要紧的话。
  “嫂嫂,我……我想问下哥哥,昨天来相看的,到底是哪一个啊?”
  嫂嫂听了,瞧着小月儿紧张的模样,笑得前仰后合,几乎要笑出眼泪来。
  这可把沈绮急坏了,她干脆学着小弟的招数,扭股糖一样紧紧地黏在嫂嫂身上,撒娇耍赖,缠着她立刻去问哥哥。
  昨天与哥哥同行的有两个年轻后生,一个皮肤白皙一些,另一个身材高大一些。自己一眼就看中了那个高个子男子,自然而然地认为是他他来提亲的。
  然而,毕竟没有人明确告诉她这个消息,万一求亲的是旁边那个小白脸,那不是闹出了一场笑话吗?
  她一边摇晃着嫂嫂的胳膊,一边娇嗔。
  “好嫂嫂,你就快去嘛!人家急着呢!”
  嫂嫂被她缠得没办法,只好笑着答应了下来。
  乔氏果然拉着沈绍进房间去细细询问,待得到了肯定的答复之后,这才重新摸索到妹妹的身边,悄悄地对她说。
  “没错,就是你猜测的那位。”
  沈绮听到这话后,终于长长的舒了口气。
  哥哥非常确定,前来求亲的谢家二郎,就是那个身量高些的人。
  旁边那个矮了半头白脸小哥儿,是谢家二房已经成婚的堂兄。
  得到哥哥肯定的回答后,沈绮那颗悬着的心终于落回原处,长长地松了口气。
  “阿弥陀佛!”
  嫂子看着她那副如释重负的模样,不禁笑出了声,出声打趣。
  “哎呦呦,还没成亲呢,这就谢上佛祖啦?看起来,我家小月儿对这个妹夫好生喜欢!”
  说罢,便伸手轻轻捏了捏她粉白的脸颊。
  沈绮被嫂子这么一说,自觉失态,用手帕遮住绯红的脸,倒在床上装睡去了。
  眼看爹娘去了媒婆家,哥哥去前面照应店铺,小弟去了学堂,家中只剩下姑嫂两人,嫂子干脆也顺势躺在床上,两人悄悄说些闺中的私房话。
  毕竟,等沈家小月儿日后嫁了人,可难有这样肩并肩说话的机会了。
  第5章 送聘礼的排场
  这桩亲事成得太快、太顺利了,不仅出乎沈家众人的意料,也实实在在给了白河镇的街坊们大大的意外。
  等到谢家登门送聘礼的那日,整条街的街坊邻居都来看热闹了。
  倒也不怪大家爱凑热闹,实在是这排场太大、太隆重了。
  谢家一共来了两匹大马、三辆大车。
  准新郎谢聿铎自然骑马走在最前边。
  中间第一辆车是谢家年过六旬的老祖母吴氏和贴身的小丫鬟。
  第二辆车是谢家大房长子谢晏,也就是准新郎的父亲。
  第三辆车是谢家二房谢昂、冯氏夫妇。
  骑马走在最后边的是谢家大郎谢聿铭。
  谢家二郎的下聘礼,连久不出门的祖母吴氏都请出来了。
  实际上,吴老太太是不打算来的,有铎儿父亲、二叔二婶操持着就行了。
  可是,她得知铎儿要订婚后,喜出望外,因为老大媳妇没了,就吩咐老二媳妇准备自己早就安排好的聘礼单子。
  没想到,老二媳妇藏了私心,把聘礼单子上的好东西都掐了个尖,又找些不值钱的寻常玩意儿塞了进去,以次充好,看上去满满当当,其实全是些中看不中用的东西。
  老爷们家家的,哪里懂得这些?
  但是十七八岁就出门远行的谢聿铎,最懂这些。
  不仅懂,他还很留心。
  一手拿着单子,一手对着物件,桩桩件件清点清楚,刚查点了三分之一,二婶的脸上就挂不住了。
  谢聿铎并不拆穿,顺着二婶的话,笑呵呵地只说不用查了。
  转头,就把对不上数目的单子递到了老太太跟前。
  这样偷鸡摸狗、以次充好的事情,他在外闯荡多年,不知见过多少,二婶竟然打主意打到自己最重视的聘礼上来了。
  最终老太太大发雷霆,把二叔叫过去大骂了一顿。
  二叔这辈子最怕两个人。一是堂上的老娘,二是屋里的媳妇。
  二叔挨了一顿骂,又不敢回屋冲二婶发火,只是忍气吞声、好说歹说,媳妇还是不肯将吃进嘴里的好东西吐出来。
  最终,还是扯下遮羞布,明说老太太已经都知道了,她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终究是把东西原模原样地送了回来。
  为了这件事,老太太便有些不待见二婶,二婶整日家心中也有些气。
  昨日,老太太在早饭时发话,自己要亲自给二孙媳妇送聘礼,二房的夫妻两个就不用去了。
  二婶马上就不干了。
  自己儿子五年前定亲时,老太太推说身子不好不去了,只让二房夫妇自己去提亲下聘。
  到了二郎这次,她又能亲自去了?
  老太太不急不缓地搅动着碗中的米粥,不急不缓。
  “个中缘由,你自己清楚,还要我说吗?”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