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靠海吃海,大海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资源。
  前两年闹饥荒,有些灾情严重的地方,饿死人的情况都有,还不少。
  但沿海地区的渔民就不一样了,这边没怎么受天灾的影响,靠着下海捕鱼。
  他们并不缺吃的东西。
  只是....
  马桂兰不由叹了口气:“出海捕捞也是件危险的事情,我听村里的人说,命丧大海的渔民,年年都有不少。”
  说到底,他们也是拿命在挣钱。
  马桂兰来换海鲜的这户人家姓赵,男主人叫赵远,二十几岁,正值壮年,出海捕鱼有一把子力气,回回收获都不错。
  除了交给村里的一部分海鲜。
  剩下的海鲜可以自己处置,自家吃行,拿去跟人换点别的物资也行。
  赵远也是一个会持家的人,他会挑出个头大品相好的海鲜跟人换吃的用的东西。
  品种不好的,就留着自己吃,吃不完的还可以晒成干货。
  柳茵茵一进赵家大门,便看到院子里晒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干货。
  鱼、虾、海参、海带......
  柳茵茵心里忍不住有点羡慕。
  “姐,你来了......”赵远看到马桂兰,笑得露出一口白牙。
  他常年出海捕鱼,风吹日晒的,脸蛋被折腾得黢黑,显得一口牙异常洁白。
  马桂兰拉着柳茵茵上前:“小赵啊,我这妹妹也是来部队探亲的,想跟你换点海鲜吃,今天有啥新鲜货没有?”
  赵远招呼着她们进了旁边的水池。
  虾蟹鱼都离不开海水,渔民一般都会在家里挖个小水池,用来储存海鲜。
  水池里面,各种大虾,梭子蟹,小黄鱼,还有巴掌大的鲍鱼。
  数量不算多,但海鲜都还是鲜活的。
  “你们要啥自个挑。”赵远说。
  知道她们两个都是来探亲的军属,赵远也不担心她们买不起。
  马桂兰其实是不太喜欢海鲜的,也不擅长做虾蟹。
  但这边除了吃海鲜,也没别的菜可买了。
  马桂兰挑了一条大点的黄鱼,这玩意做起来倒是挺简单的。
  可以蒸着吃,也可以红烧,味道都不错。
  柳茵茵看着池子的虾蟹很心动,她能说她都想买吗?
  赵远家的鱼虾蟹,卖得都很便宜,几毛钱一斤,一两块一斤,反正,最贵的也不会超过两块钱。
  实在是太便宜了。
  柳茵茵纠结了一会儿,挑了一条鳗鱼,三个带黄的大梭子蟹,只花了二块五毛钱,加上一张工业票。
  第252章 喝中药
  刚才掏钱的时候,赵远眼尖,看到她手里的一小叠票,便开口要了一张工业票,抵消了两块钱。
  柳茵茵手上攒的工业票多,便答应他了。
  其实,也可以用别的物资交换,但海岛上除了丰盛的海鲜,其他东西供应都紧张。
  她们要拿粮食,拿鸡蛋啥的来交换海鲜也不现实。
  只能背地里花钱买。
  不过,赵远并不介意,能尽早把鱼虾处理掉就是好事情。
  要不他还得提着海鲜去岛外换东西,这样也怪麻烦的。
  要走的时候,柳茵茵又用一张工业票,跟赵远换了一斤裙带菜干,一斤蛤蜊干,回头可以煮汤喝。
  顾成这几天早出晚归的,柳茵茵又不太想去食堂买饭菜,便自个烧火做饭了。
  家属房的厨房目前是三家共用的,除了柳茵茵跟马桂兰,还有另外一个来探亲的军嫂......
  也是柳茵茵另外一个邻居。
  不过,柳茵茵跟她并不熟悉,来这里这么多天,还一句话都没跟她说上。
  而且,柳茵茵总觉得她神秘兮兮的,平日里一直待在房里不出门。
  就算在外面碰上面,彼此之间也没有任何交流。
  “嗐!”说起这个,马桂兰也怪纳闷的,“别说你,我来这里这么久了,也没跟她说上两句话,也不知道咋回事,天天躲在屋里不出门。”
  不知道想到什么,柳茵茵脸上微微泛红。
  这几天,她睡到半夜的时候,总能听到隔壁发出奇怪的声音......
  年轻人火气旺,还怪能折腾的。
  马桂兰自顾自地说道:“我听说,她男人跟你男人一样,都是部队的团级干部,好像是副团长,年纪又不大,真是有出息......”
  “咦,茵茵啊,你脸咋这么红?”
  柳茵茵干笑道:“没事,有点晒得慌,嫂子,我们快回去吧。”
  回到家里,柳茵茵开始做午饭,把买来的鳗鱼和梭子蟹清洗干净。
  梭子蟹对半切开,蘸上鸡蛋液和生粉,油热后放到锅中煎至定型后。
  加姜丝,红辣椒大火翻炒,再加上调料,锅里瞬间冒出了香味。
  盖上锅盖焖煮两三分钟,蟹肉上裹上了浓稠的汤汁,撒上切好的葱丝翻炒几下,葱姜梭子蟹出锅。
  今天买的鳗鱼有点大,有两三斤重,柳茵茵只切了一半,另外一半留着晚上吃。
  鳗鱼直接切成段红烧......
  再煮一个裙带菜鸡蛋汤,主食是白面馒头。
  柳茵茵早上蒸了一锅馒头,十五个,刚好够一家三口吃一天。
  上回顾成提了一袋子白面回来,吃十天半个月没啥问题。
  顾成如今职位高,他们家就算顿顿吃细粮,也不会有人说什么。
  有条件吃好喝好,柳茵茵自然不会亏待自己。
  <a href="https:///tags_nan/wenxinwen.html" title="温馨文"target="_blank">温馨文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