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对方低头数了下钱,见数目没错,兄弟俩便急匆匆的走了。
姜翠花纳闷道:“你买这么多粮食干啥?”
柳茵茵笑了笑说:“买粮食当然是吃了,顾成饭量大,村里分的那点粮食哪里够吃。”
姜翠花嗔了她一眼:“粮食不够吃你跟我说啊,我家里有,买这么多粮食得多少钱啊?”
柳茵茵哪能再要柳家的粮食:“娘,放心吧,顾成把钱都交给我了,够用。”
“......那也不能乱花。”姜翠花一听这话,脸色缓和了许多。
“买粮食哪里是乱花钱?”柳茵茵问。
姜翠花摆了摆手:“行了,我说不过你,不过,你跟顾成现在是夫妻,有事都要商量着来,别什么都自己做事。”
这话柳茵茵赞同,但......有些事情她也不能直接告诉顾成。
柳茵茵买了四百斤粮食,带来的粮食也都换了其他东西。
六斤大米和四斤富强粉换了一个土炉子和一个砂锅。
三十六玉米碴子换了三斤棉花和一块土布。
两斤富强粉和三十斤红薯干和一个大叔换了三个装粮食的大缸,大概五十斤容量的那种。
大叔见她换的多,就把剩下的两个腌菜的小坛子送给她了。
东西太多了,一辆板车都装不下。
柳茵茵就花了两角钱,让卖完缸的大叔帮忙把东西送到家里。
换的都是家里需要用到的东西,姜翠花看着虽然肉疼,但也说不出错来。
也就女婿家有这个条件,这要换作村里其他的婆娘,指定得让人说成败家娘们了。
准备回去的时候,柳茵茵又在集市上买了一罐菜籽油,两斤乡下人自己用粮食酿的白酒。
姜翠花带来的粮食也换完了,一群人满载而归。
到家后,把换来的东西都堆在院子里,等着顾成回来收拾。
人都离开后,柳茵茵关上大门,意念一动,又从系统买了一百斤谷子,一百斤麦子,三百斤玉米棒子。
系统比较人性化,这个年代的东西都能买到,要不然她也不会折腾这一遭了。
粮食差不多够了,柳茵茵又偷渡了两斤棉花,一块土布和两斤菜籽油出来。
顾成就不是一个喜欢跟人唠嗑的人,应该也不会跟柳家的人谈论她在集市上换了多少粮食。
当然,就算他知道了,柳茵茵也可以找借口应付,就说她怕姜翠花唠叨她,所以花了点钱让人把粮食送到了家里。
卖粮食筹钱给母亲看病,这不一个现成的理由嘛。
想着,柳茵茵心里高兴之余,又隐隐有点担忧。
下午,顾成下班的时候,提了一个西瓜回家。
推着自行车走进院子......
“嚯......”顾成看着一地的东西,惊讶道,“换了这么多粮食?”
他知道今天柳茵茵要去集市交易的事情,但没想到她会换这么多东西回来。
第39章 买鱼
“嗯。”柳茵茵看着他,说,“你没去不知道,今天集市上交换粮食的人可多了,还有人直接卖粮食,比供销社没贵多少,我想着机会难得,就多买了点 。”
顾成也只是惊讶,没多问什么,只说:“我在想家里的地窖是不是挖小了。”
要早知道媳妇这么爱买粮食,他当初就把地窖再挖大点了。
柳茵茵迟疑道:“你......不嫌我乱花钱吗?”
顾成面不改色道:“买粮食哪里算乱花钱,再说了,吃不完以后也可以再卖掉。”
和她跟姜翠花说话的语气一样。
顾成到底也是农村出身,骨子里跟大多数乡下人一样,对土地,对粮食有一种特殊的情怀。
柳茵茵笑了笑,顾成不问,她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
看到他手里提着的西瓜,眉眼带笑道:“今天有西瓜卖?”
供销社偶尔会有水果卖,只要碰上,顾成都会买点回来吃。
水果不用票,但一般都会限购,且价格不便宜。
“嗯,可惜去晚了,只剩几个小西瓜了。”顾成把西瓜递给她,转身去收拾院子里的东西。
粮食放进地窖,大缸搬进厨房,三个大缸,刚好可以放大米,面粉和玉米面。
还有两个小坛子,柳茵茵不打算腌咸菜,就用来装小米和鸡蛋。
除了几个大缸,厨房其他大袋的粮食也都搬进了地窖,瞧着整洁多了,要不一堆粮食放着也挺碍眼的。
家里看着越来越像样了。
柳茵茵一时兴起,拿了铅笔和本子统计了一下,她家目前的存粮如下:
厨房,缸里有三十多斤白面,三十多斤大米,五十斤玉米面,五斤小米。
橱柜底下有两层,一层放了一袋绿豆,有十四斤;一袋黄豆,二十斤;一袋红豆,九斤,还有一袋三斤的花生。
另一层放了十五斤荞麦面粉,二十五斤小米,十多斤糙米和二十多斤玉米碴子。
厨房都是些零零散散的粮食,总共加起来差不多有两百五十斤左右。
地窖就简单多了,主要是今天买的粮食,加上前几天村里分到的。
有二百二十斤谷子,二百一十五斤麦子,六百零四斤玉米棒子,还有一袋玉米面,不多,也就三十来斤。
之前顾成从战友那里得了一张自行车票,为了还人情,给他战友寄了五十斤玉米面过去。
<a href="https:///tags_nan/wenxinwen.html" title="温馨文"target="_blank">温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