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琇莹靠在他膝上,闻言点头,又言道,“是要攻赵吗?我己不耐烦给李牧送钱了。”而且他喜欢的小钱钱还被人嫌弃的不行,更不能忍了。
阿政抚着他的额发,姿态从容,“攻赵后灭韩。所有贵族迁入咸阳。”
琇莹在心里计算了咸阳学宫的进度,皱眉,“秦吏不够,我不信那些赵人。”
他想让他阿兄缓一缓,阿政却轻笑了一下,教他,“势千变万化,由孤牵引,孤认为这是攻赵最好的时间。清灭后的余烬尚存侥幸之心,给他们时间重燃再杀灭,来算真正的除国灭宗。”
他语气平淡,在陈述一个事实。他主导势,万事他已了解,他决定刀锋的方向,旁人的感受他不需要了解。
可惜六国只以为秦为图存,才会如此疯狂。他们也只认为秦王政是个自负的王,只是不满幼时遭遇,喜欢拓土才会如此疯狂。
琇莹握着阿兄的手,“阿兄心己经有谋划了,那我便不着急了。”
他又轻笑,想起质赵的日子,眼中杀意顿现,“这边的事结束,我便往赵国去,替阿兄给那些赵人一些照顾,让他们别来烦兄长。”我去将欺负过你的那些人全坑了。
阿政附掌大笑,捏他清隽的脸上却有一道浅色的疤痕的脸,“怎么天天想着打打杀杀的事?”他看着他家琇莹那副凶样,笑得更大声了,“不过有可能随我,但过去的事,不可沉溺。”
琇莹知道他从不沉溺过往,可人非草木,仍是会被幼时的情绪影响。伤口愈合,伤疤仍在。
兄长不可至,他便要替他兄长和他自己去往赵国,挑出一个个他曾恨过的人,他曾记得的一张张面孔,举起自己的刀,斩掉他和兄长幼时的不忿和痛意。
从此以后,他与兄长身上密布的疤痕不过只是我们杀死敌人的证明,像他脸上的疤一样。
琇莹正想说自己的想法,却被阿兄手指点了点额头,“阿兄知道。”
他摸了摸琇莹脸上的疤,告诉他的幼弟,“有不服的,杀之。”
服的人,秦王承认的,才叫贵族。
迁入咸阳,不过是让诸国的贵族知道,服了,还能锦衣华服,安享富贵,让他人更平顺地接下他的刀刃。
琇莹与阿兄长谈后更忙了,立刻命人停了肥皂厂,将所有人聚在一起加紧赶工再制一批军用的毛衣。
但是还是没有忘记给他心爱的李牧将军写信和送礼物,这不还令去让赵国割漳水的秦朝使臣给他给将军带信。
这篇文章是由他阿兄代笔,李斯润了色。其文采自然不可同日而语而语。甚至还写上了这价值千金的“白玉仙”上,而且琇莹还写了两张纸。
琇莹交代使臣一定要交给李牧先生,口中说得谦和,心里想得是让赵王给力点。
谁知秦使一向是莽惯了,秦横强于列国,而且他们王对比其他王年轻力强,从不昏聩,一看他们秦能更上一层楼。他们现在是出门让人裂土割地,自然是咄咄逼人。
于是秦使直接当堂收了赵国割土的国书后,直接询问了上首老态龙钟的赵王李牧将军在否。
老赵王1派人请来了一直被软禁在邯郸的李牧,李牧一进大殿,那秦使就改了嚣张的态度,执起将军的手,温声道,“我王让我问将军安。”
李牧觉得上首赵王的视线要把他给捅死了,他一把挣开了使臣的手,厉声道,“我乃赵将。”
能在阿政手下当秦使臣,代表秦的脸面,说实话,都是万里挑一的胆量和气度,虽然有点莽和傲,但时刻谨记王上的命令与这次来的目的。
闻言,也不生气,反而是拱手一拜,“失礼在前,望将军勿怪。”
他说完后又从怀里掏出了琇莹的长信,双手捧着信,塞给了李牧,“我公子欲与将军交好,曾送书简上百封,礼千金,然将军未曾回礼。我公子知将军不欲与之交好,茶饭不思,此次闻我使赵,立命我奉此信,以期将军知其心意,望与将军同游。”
李牧气得脸红,但秦使说的绝决,你要么接了我公子的信,要么与我秦回礼。
一回完礼,谁不道他与秦有染了。
李牧恨不得撕了这信,秦使见状,笑意满满,向目含怨毒看着李牧的老赵王,又添了一把火,“我王与公子皆爱重李将军甚,我也神往以久,而今一见果真名不虚传。颇有古之名将风采。”
然后也不顾赵王,径自与李牧施了一礼后,唤着来的副使们,大摇大摆地走出大殿。
这时的另一批秦使也暗中带了阿政的手书去拜访了赵王宠臣郭开,许诺只要让李牧再无法带兵,秦愿付万金予先生。
次日,两股使臣融在一起,与当初来的时候一样高调地出了城。王上交代的事,圆满成功,他们真不错,公子许诺的纸他们这次要多拿。
后来,这件在朝堂上的事在各国密探的传播下,闻名各国。一时之间,流言甚嚣,连相信李牧将军的人都开始游移不定。毕竟李牧可收了礼,又与秦公子同谋分赵一事,赵王听了郭开的话,让人囚了李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