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僚人回道:“小人差点忘了跟刺史禀报,朱洞主找遍了黄岩洞,终于在一个地下水牢里找到了王刺史,他还活着,身上除了泡得发白,没有见伤,只是神志不清,应该惊吓所致。”
“那就好,你回去跟朱洞主说,他立下了大功,我会向圣上禀报,王刺史也请他今日就派人送到州府。”韩子高说。
“诺。”僚人领命驰马而去。
“太夫人、欧阳兄,请随我回成州府署,我要给两位摆酒接风,哈哈——”韩子高大笑。
“好,哈哈——”冼英、欧阳纥也大笑点头。
第111章 扶南犀杖
接下来的三天,韩子高在州府设宴,热情款待冼英和欧阳纥及其部下将领,广州和阳春来的援军也被安排在城郊军营,命朱玚负责盛情款待。
府署门前车来人往,成州五县的汉人高门豪族、俚族和僚族的都老们纷至沓来,宴席上,韩子高与众人举杯相庆、相谈甚欢。
前任刺史王文通经军医诊断,没有大碍,神志也是一天比一天清醒,第三天交由欧阳纥护送,一起前往广州,再赶赴京城,韩子高顺便把写给陈蒨的信检也交给了欧阳纥。
第四日,冼英把成州的俚族都老都召集到府署,当着韩子高的面,要求他们听从韩刺史的安排,都老们都表示愿为刺史马首是瞻。
等都老们散了后,冼英对韩子高道:“我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也该回阳春了,明日一早我就回去。”
“太夫人相助的恩情,子高不知如何报答,日后有用到我的地方,尽管开口。”韩子高拱手。
“咳,使君客气了,都是自已人,为国家效力,分什么你我。”冼英笑说。
“哦,我有一个不情之请。”韩子高欲言又止。
“咱们是朋友了,还这么见外,有话就直说,别说一半留一半的。”冼英道。
韩子高拱手说:“子高想跟太夫人学射箭,求学绕过障碍物也能一箭中的的箭法,不知太夫人能否赐教?”
冼英笑了笑:“不是我不肯教,这箭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成的,我也是练了好几年才掌握好的。”
“没关系,我就跟着太夫人学要领,之后自已再慢慢练习,不会耽误太夫人明天回阳春。”韩子高道。
冼英不相信地看了韩子高一眼,无奈地点头:“好吧!”
两人来到府署后园的空地,韩子高按冼英的要求,命侍卫拿来两个草人靶子,冼英摆好位置开始讲解技法,并手把手地教授。
出乎冼英的意料,一个下午学下来,这个年轻人居然掌握了技法精髓,十箭竟有两箭中的,照这个进度天天练习,出不了一个月,也能跟自已一样精准,真是个射箭天才啊!不禁暗暗佩服。
天色渐黑,两人收弓回厅事,一边走一边说话。
“子高还有一点不明白,问的可能唐突,太夫人莫要生气。”韩子高道。
冼英以为他还是问箭法的事,笑说:“使君聪慧,都学会了,我没什么可教,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哦,我说的不是射箭,之前在阳春,见太夫人拄着拐杖,还以为太夫人腿脚有问题,这几日不见太夫人拄拐,且行走如飞,是腿脚好了吗?”韩子高问。
冼英一愣,然后大笑不止,把韩子高笑得有点懵。
“使君误会了,我拄拐可不是腿脚有问题,我那根拐杖不是一般的拐杖,它叫扶南犀杖,传说是月亮上掉下来的桂花枝,我们俚族祖先将它雕成拐杖,是我们俚族大都老的信物,手持扶南犀杖可以号令天下俚人,无不听命。我平日并不带在身边,只有重要场合才拄拐,那日接待使君这样的贵客,所以拄了拐,不想却让使君误会。”冼英笑着解释。
“哦,原来是这样啊!”韩子高恍然大悟,笑说:“难怪那天见您进来的时候,闻到一股桂花香。”
“其实并不是桂花枝做的,是扶南国的犀角所制,不知道为什么那犀角天生有股像桂花的香味,扶南国也只出了此一根。”冼英道。
“举世无双之物啊!”韩子高惊叹。
这时一阵晚风吹过,“太夫人别动!”韩子高说着,伸手从冼英发髻里取下一片黄叶。
“太夫人为何什么首饰也不带啊!圣上赏赐您那么多首饰和胭脂粉黛,怎么不用呢?”韩子高说着,从旁边摘下一朵火红的木槿花,插到冼英的发髻上,说:“俗语说的好,‘人靠衣装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打扮’,太夫人打扮起来多好看啊!”🞫
冼英顿时脸一红,不由自主地低下头,韩子高这才发觉自已唐突了,因为太夫人年长自已十多岁,一直把太夫人当成和自已阿娘一样的人,所以没有男女大防的顾忌,刚才两人手把手地射箭,也没觉得什么,这会两人却都闹了个红云满脸。
“太夫人……我、我把您当成我阿娘一辈的人,没有别的意思……您不要误会。”韩子高舌头打结。
冼英笑了笑:“我有那么老吗?”
“哦……”韩子高一时语塞,结巴说:“太夫人……”
“好了,不要再一口一个太夫人,都把我喊老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七老八十呢,叫我阿姊吧!以后咱们姐弟相称,就不是外人了。”冼英道。
“这……真是求之不得,阿姊!”韩子高如释重负。
“我也有个唐突的问题想问阿弟你。”冼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