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嬉闹间已经到了水塘边,姑娘们从小竹屋里拖出几条竹筏,按之前分好的各自上竹筏。
小丫头年纪还小,连泅水都不会,下水塘有一定的风险,只能留在边上。
“彤彤,离水边远些,别贪玩。”
“好。”
秦蓁没甚么目的,只是想着同大家出来走走,竹筏上最清闲的人便是她,可惜她不会撑筏子,只能由技艺颇高的柳瑶来掌舵,她则帮忙摘荷花、菱角等物。
一条条竹筏沿着前人的路线四散开来,姑娘们各自去采摘自己所需的部分。
荷叶亭亭立在水面上,为坐在竹筏上的姑娘们撑起一片阴凉,最深的地方足有一人高,连撑船的姑娘也能藏匿其中。
李青竹将有脱落迹象的花瓣一片片摘下,仔细放在备好的竹篮里,听说茶叶同花瓣一并存放后冲泡时会有花瓣的清香,夏日荷花繁盛,正是试手的好时机。
柳瑶视野好,能轻松看到成熟的莲蓬并摘下,随着竹筏慢慢向前推进,她身前的竹筐也渐渐堆满了莲蓬。
菱角则躲在水面之下,需拨开叶片才能摸索到,不过也有巧手靠着往日的经验直接采摘,十回里有八回摸中,省下了不少时间。
水塘再宽阔也总归有尽头,行至后半程时,几人在荷叶林里发现另一行人的身影,好似老友重逢,两方都有些欣喜。
“你们摘了多少了?”
“还有两个筐子就满了,这边的莲蓬格外多!”
“我们这边菱角也多,待会上岸分一分。”
“好嘞!”
筏子继续朝着前方行去,双方的聊天随着渐远的距离而中断,后面没有再遇到其他人,大家趁着日头暂未升高快速采摘,把竹筐竹篮塞得满满当当。
柳彤摘了片大荷叶当油纸伞,清风拂过,满面都是荷香。
说话声越来越近,不远处挺立的荷叶也向两旁倒去,尚未绽放的菡萏颤颤巍巍,被人摘下后落在垫了荷叶的篮子里。
“姐姐!”
“彤彤离远些,别过来。”
小丫头乖乖的往后走了几步,确认不会妨碍到大家后站定。
站前头的柳瑶稳住竹筏,引着大家下来。
归来的姑娘们聚集在一起,看着一筐筐收获满脸笑容。
该怎么分配来之前便已经说好了,先一起分,多出的部分给有需要的人,之后再同别人换。
大家经常一起出来,早已习惯这种方法,因此相互之间少有吵闹。
秦蓁自知出力少,也不太擅长处理这些,只拿了一篮子菱角和几支荷叶荷花。
柳彤也分到了一些,不过小丫头没带竹筐,只能拿荷叶包好放在秦蓁筐子里。
一行人满载而归,或戴或撑着荷叶伞回村。
颇有分量的背筐丝毫未影响大家前进的脚步,且有余力约好下一次该干什么。
姑娘们纷纷应和,毕竟她们都到了适婚的年纪,好些个早已订亲,只等婚事一办前往夫家。
嫁到邻村的姑娘倒还好,过年过节总能有时间回娘家,至于嫁得远的,几时能回来也是未知了。
第10章 柳家
闲适的时光宛若白驹过隙,姑娘们各自归家,继续在家里忙活着。
秦蓁将柳彤送至家门口,却发现院门紧闭,不像是有人在家。
“你哥哥不在家?”
小丫头只顾着玩,倒是忘了同秦蓁交代哥哥的叮嘱。“哥哥说他去堂哥家里,让我午时之前回家就行,要是不想玩了,也可以去堂哥家找他。”
柳家支系庞杂,秦蓁并不知晓柳彤所说的堂哥是哪家的。“你堂哥家在哪?姐姐送你过去?”
柳彤听出了秦蓁要忙碌的意思,没空照顾她,只好乖乖带人过去。
两人朝村尾走去,行至半程,秦蓁骤然想起柳岚家好似也在这片。
她平日里深居简出,对村里其实算不上熟悉,除了洗衣、拾柴和挖野菜之外甚少出门走动,邻里乡亲都知晓山货郎家在哪,秦蓁却并不清楚。
回神之际,柳彤已经将她带到一户人家的门口。
土夯的院墙低矮,墙面坑坑洼洼,显然是经历了多年的风雨,墙内的房屋也差不太多,只是因为要住人,外表看起来更牢固些。
从门口望去,只见堂屋上头盖了一层瓦片,料子似乎用的是青砖,而其他屋子则是泥砖房,盖的茅草看得出是今年新换的。
院门敞开,但秦蓁还是准备敲门示意,柳彤大概是很少过来这边,也没有贸然冲进去找哥哥。
就在秦蓁准备抬手时,院子里走出一道身影。
柳岚见到秦蓁过来了很是惊喜,又看她身边跟了个小姑娘,转头朝屋子里喊道:“小罗,你妹妹来了。”
“秦姑娘,进来坐坐?”他问得自然,却无人知晓他为此愁了几个日夜。
房子是他爹娘成亲时新建的,大伯家帮了许多,建成后比邻居家气派些,当时在村里也算得上体面。
不过后来几经波折,柳岚爹只留几两碎银便意外去世,柳岚也暂时没了娶亲的心思,一时便忘了房子的事。
屋里存了不少山货,都是受不得潮的物什,因此柳岚对于房屋的修缮格外上心,再加上爱护得当,即使是二十多年前的房子也不比新建的差。
只是柳岚一想到秦姑娘家境优渥,便不由得生出一股怯意,怕这段时间好不容易获得的好感会因此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