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他那边正事要紧, 阿桃心里倒没觉得难受, 听他说窝棚里冷, 特地花了钱托人给他带了冻疮膏。
  只是干活儿时实在太冷,抹上也没什么用,手脚冻的似萝卜, 关节处生了冻疮,伙夫整日整日炖萝卜姜汤,说是为了给大家伙儿暖暖婶子。
  底下人说原先只是觉得冷, 现下每日喝那萝卜汤,窝棚里头叫屁崩的又冷又臭。
  每每听到这话,常平安就庆幸自己一个人睡,只是夜里睡觉,有时醒来都觉得手脚冻的发僵,没回被冻醒,总叫他想起来小时候,一个人躲到山里,山里湿冷,盖的被子也不厚,夜里睡觉就将窗户溜道缝儿,在床边点着柴火取暖。
  冬天人难捱,动物也难捱,头两年他只会做些套子抓野野兔,后来碰到隔壁庄的猎户,跟着学了一段时日,这才慢慢将日子过起来了。
  若非遇见阿桃,他现下还在山里打转悠呢。
  等这边活儿干完,衙门便能给他将账结清了,他想着跟阿桃商量一下,到时候买个大些的宅子。
  想到阿桃,常平安觉得身上都暖和了些。芽儿今日办满月酒,也不知能不能忙的开。上月因阿桃生产,他多歇了几日,这个月码头总管事的,说是要收尾了,定死了不准他再歇。
  常平安抽空去镇上挑了金锁金镯子,等他回去便能给芽儿戴上了,还有一根足金的梅花绞丝镯是给阿桃的,他想到阿桃收到镯子的模样,自个儿也忍不住笑了,至多再过一个月,这边就能彻底收工了。
  月子一做完,阿桃便重新开始食肆家里两头跑,幸而芳娘干活利落,芽儿同她熟悉了,也不哭闹,是个乖巧的宝宝。
  这时节各家铺子里生意都不大好做,毕竟整个观南县人口也就这么多,趁着这俩月有空闲的时间,阿桃也将去宁阳府的计划同大家伙儿都说一下。
  吃完晚饭,阿桃将伙计们都喊过来开个小会。
  “先前都同大家伙儿说过,咱们要去宁阳府开一家酒楼,酒楼不比食肆,开始定要忙些。”阿桃坐在上首,两边一边是禾苗,一边是顺子。
  “禾苗、小甲、阿毛你们愿不愿意去宁阳府?”
  三人一齐抬头,不约而同又点头,“掌柜的,我们愿意。”
  “顺子,你跟二妹还有阿福、小乙、尤四,还是都留在食肆里头。”阿桃看向顺子,“这头事多,你回头要多上心,若是人手不够提前说。”
  除顺子外,留下的几人都有些失望,阿桃笑,“从明年开始,咱们观南县的食肆每年到年底,分出二成利润到年底发给留下的。”
  “宁阳府的酒楼虽还没做起来,但回头也是一样,到年底,拿出一成利润分给去宁阳府的。”
  几人听的都一脸震惊。
  “清河镇那头新修了个渡口码头,想来那儿往后热闹的程度不亚于咱们这儿,若是银钱够,等那渡口起来了,咱们就在渡口边开家大客栈。”
  阿桃豪气干云,“现下你们多看多学多练,到那时说不得个个都是管事的,后面带一溜伙计。”
  阿桃大饼一画,伙计们个个都睁大了眼,眼里似乎还闪着星星,阿桃描述的画面似乎就在眼前。
  当然,这也不算画饼,这正是阿桃自个儿的目标。
  等年底常平安回来,阿桃想着先去宁阳府寻合适的铺面,今年一年店里利润不错,加上常平安的,这会子账上能动的银钱约莫有八百两,周如嫣若是要加两股股,约莫再能多出二百两,另有一股分给禾苗几人,
  小会开完,阿桃便先回去了。
  云绣坊的绣娘个个都有些天赋,宋妈妈她这些时候教下来,已经没什么可以继续教的,现下又有了芽儿,她便同何娘子请辞了。
  阿桃常跟大家感叹,小小的一个奶娃娃,惹的这么些人围着她打转儿。
  何娘子包了八十两银子红封,另又送了厚礼来,一来是叫宋妈妈往后万不要在他们这观南县教旁人,二来是这段时日要多谢宋妈妈相帮。
  “您虽不在我这儿干了,但咱们往后常来往,如今阿桃妹子这食肆办的红火,您老人家往后可以享享清福喽!”
  何娘子惯会说话,宋妈妈听了也是笑,二人就这样体面又和气的结束了。
  阿桃将人送出门,又跟宋妈妈说等明年一大家子应当要搬去宁阳府,阿桃自然舍不得孩子,故而芽儿跟芳娘钱婶子定要一起过去的,宁阳府的酒楼若是开起来,暂且是离不得人,且听说府城有女学,届时等芽儿大些,跟着先生后头读书识字明理。
  渡口这码头原定的是年末交工,才进腊月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收工了,除了几个还要留下收尾干活的工人衙差,还有几个领头管事的,其余人都回去了,常平安也留下来了。
  “常大哥,水面结冰了!这两天将码头上多余的料子都收走,再打扫干净,咱们就能各回各家了!”说话的这是卖木料木材的陈友发,这码头不敢出差错,故而他同常平安一样,也是一眼不错的盯着,特别是自家的木料,万万不敢出什么岔子。
  “叫底下人动作麻利些,干完了留两个人看着,余下的就能走了。”看着结了一层薄冰的水面,常平安也觉得回家近在眼前。
  “常大哥,我听说你先前揽的都是起屋造桥的活儿,要是下回要木材木料,直接来找我,保管给你合适的价儿。”他也是观南县人,在清河镇这儿有几处山林。又同周大人家里沾些亲戚,这一番赚头也丰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