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常平安虽没回来,但总托了人往家里捎信,去年学得字儿勉强够用,常唠唠叨叨写下几页纸,阿桃也回过几次,也是闲话家常。
常平安不在家,山洼里的田地一时也没人顾得上,宝妞在家里没事儿,喊了小甲跟阿毛两个活计一起去山洼里,阿桃肚子不大方便,个个都不敢叫她去。
故而阿桃只得嘱咐,短工直接找隔壁家里男人安排,他是给常平安做惯了短工的,银钱还是照先前的给,至于包的一餐饭,请隔壁婶子来做就是,吃食两菜一汤安排着,主食便是杂粮饼子,隔壁婶子的工钱照那些短工一样。
阿毛赶着牛车,三人便回去忙活收粮的事儿。
今年收回来的,除了交赋税,余下的都留下自家吃,这田地给了宝妞的,已去衙门过了户,故而阿桃将粮食折了银钱给她,宝妞不肯收,推拉好一番宝妞还是不肯要。
“如今吃住都是哥哥嫂嫂的,本就占了便宜了,可不愿意收您银钱,没的生分。”宝妞神色暗淡,“莫非嫂嫂没拿我当一家人不成?”
阿桃刮了刮她鼻子,“死丫头如今胆大了,敢拿话堵我了。”
八月初八周府嫁女,阿桃没去周府,她身子重,人挤人怕出事故而只打算远远看一眼。
周大人周夫人心里都知道如嫣也是为了家中前程嫁去宁阳府。本就爱重这唯一的女儿,此番耗费甚巨,十里红妆将人送出了城,阿桃在中大街远远看了一眼,车马浩荡,一路都有撒喜钱的,敲锣打鼓声势浩大,新郎官骑着白马,披红挂绸眉清目朗,看面相便是个靠得住的,周姑娘看人颇准,夫妻同心往后日子定会好过起来的。
阿桃在心里送远了周姑娘,这才同宝妞相携回家。
八月节常平安歇了两日,头一天夜里回来的,这段时日码头人手不够他也上了,几月下来晒的皮都掉了一层,原先好歹养的白净些,暴晒下来又重新黑的发亮。
先回来一趟将从河里捞的鱼都放下,洗了澡换了衣裳立即又赶去周府。入了冬结了冰活儿就不好干了,得趁这几月赶紧将这码头都兴好,从开工到现在,日夜都忙着赶工,现下码头桩子主体都已经建好了,照这个进度下去,等入冬前应该是能完工的。
周大人听了他报回来的情况,点了点头,“你还要上心些,这码头万万不能出事,县令那头的人你要盯得紧一些,莫要生出什么事端来。”
“大人放心,那边送过来的木料石料我都仔细检查过的,先前还有想偷工减料的,发现以后打了回去又罚了银钱,为首也送到官府去了,县令大人也挑不出错,此番回来也喊了人看着他们的,一举一动都有人报过来,您且放心。”
周大人点头,又要留常平安吃饭,常平安憨笑,“我家娘子身怀六甲,我在外头几月她一个人在家艰辛,才回来正要去陪陪她,等码头的事儿完了,我自请大人吃酒。”
才从大清河捞回来的鱼,个顶个的肥,常平安用鱼篓带回来几条,都新鲜着,除开要做鱼丸的,剩下全炖着吃。
大清河水好,鱼肉鲜甜,无需放什么佐料尝起来滋味都鲜嫩,也是见上回阿桃吃的开心,他这才特地去河里捞的几尾。
阿桃一个人拆了个鱼头吃,又喝了一碗鱼汤,没敢吃太撑,怕晚上睡不着。
吃完饭常平安扶着她在巷子里走了一圈,豆腐坊周婶子开门倒水,正好看夫妻二人相携遛弯,打趣了一句,
“可真是羡煞旁人喽!”
阿桃回了个笑,又叫周婶子明儿送两块嫩豆腐来,周家婶子应了,端着空盆回院。
巷子里仍能听到街上嘈杂声,常平安问阿桃要不要再去逛逛,明儿十五有花灯,人肯定多,今儿人没那么多,能逛一逛。
阿桃颇为心动,有他在一旁护着她人敢放松些,
十四的月亮已经很圆了,街上也开始挂上了灯,
“稳婆已经找好了,去牙行问过,也看过几个,还没定下。”想到生孩子,两辈子头一遭,阿桃心里也是有些怕的,这几日都有些焦虑。
常平安也有些心慌,
“九月能结一批现银,你先去牙行选着,有合适的便留下,再请两个打杂活的,我看人家还要坐月子,只一个人怕忙不过来,宝妞也不大懂,还是多请几个人好些。”
第82章 佳节
“我再瞧瞧, 你既然这样说,明儿跟我一道过去。”虽说俩人不在一块,但阿桃要让常平安感受到女子不易, 故而每个阶段她都是必须要他参与的。
常平安点头, “明儿我同你一道去。”
散了一会步, 走着干脆走到食肆那儿, 店还没打烊,人依旧多。
顺子收钱记账忙的头都不抬, 几个伙计菜上的恨不得飞起, 此时又有客人进来叫菜, 阿毛汗巾子一搭,迎上去将人引到位上, 利利索索报出一大溜菜名儿。
见里头正忙,阿桃便也不准备进去了,慢慢悠悠同常平安又往家里溜达。
中秋店里照常做了月饼, 今年做的月饼礼盒, 消费高的老客一人送了一盒,有人情往来的也回了, 像常来往的几位大人, 除了一家两盒月饼还另送了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