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张老大人吃过便走了,阿桃叫顺子跟阿福赶车将人送回去,天黑难行, 万别摔了。
  阿毛干活儿勤快,叫阿桃惊喜的是,他还懂酿酒, 酒肆里头该拆除的已经拆的差不多了,阿毛一一跟这新掌柜的说这酒要怎么存,什么酒要酿多长时间,这都有讲究。
  他如今还是睡在酒肆里沿的屋里。
  “闻着酒香,我睡的也香呢。”提到酒,刘阿毛眼睛都亮亮的,“只可惜我才跟着掌柜的学到一些皮毛。”
  阿桃也有些惋惜,这酒肆掌柜的一走,她往后买酒还得多跑一条街呢,心里惋惜,嘴上也难免感叹。
  阿毛这才悄悄道,
  “掌柜的有个自小长大的邻居阿姐,还不等他托人提亲呢,阿姐家人做主将人远嫁去云州了,掌柜的这些年一直托人打听消息,两年前那位娘子所嫁的丈夫离世,掌柜的辗转几番写信托人送去,这回正是那位娘子回了信,掌柜的这才迫不及待将店卖了去云州找人呢。”
  原来如此,倒叫阿桃捡了个不小的便宜。
  阿毛从前是城外破庙里讨饭的小叫花子,讨饭讨到掌柜的门前,掌柜的没将人撵走,还给了两块热饼,阿毛自那以后便偷偷帮掌柜的干活儿,再之后掌柜的便留他在店里做活了,除了给他饭吃,也教他酿酒。
  阿桃暂且没有卖酒的打算,故而阿毛还是跟在尤四后头先学着,后头再看将他安排到哪儿去。
  今年五月雨水充沛,她趁雨店里没什么客,回山洼里看了,将田间地头水都放过,见隔壁将家中牲畜都好生养着,这才放下心。
  观南县雨季湿热,身上总黏黏糊糊好似怎么都干不了,趁出太阳将被子也都翻出来晒过,怕雨季闷出霉来。
  如今店里羊肉生意渐歇了下去,换的菜式以河鲜为主。
  价儿比冬日里便宜不少,烧的又有滋味儿,难得的生意也重新热闹起来。禾苗如今兼着店里采买的活儿,每日起的就要早些,因阿福不大放心她一个人出去,日日也早起跟着后头去。
  每日买菜只挑最新鲜的,无需固定哪一家,故而店里肉类除了刘一刀,旁的都是当日一早去现买来的。
  买河鲜阿桃带着二妹去挑过几回,鳝鱼要鲜亮光滑的过大过小都不宜,河虾要挑虾身弯曲完整的,剁椒鱼头要用胖头鱼,鱼片最好用黑鱼……
  什么菜式对什么鱼,什么鱼又有什么挑法儿,一一都有讲究。
  如今天热起来了,早起店里也换了鱼片儿粥或是鲜虾玉米粥或是解暑便宜的豆粥之类,羊汤米线羊汤馅儿饼也正常卖,不过如今只是从元放牧那儿散买,不再整头买回来烹。
  入了夏阿桃也愈发忙碌,灶间火大,热的阿桃嘴边气了几个燎泡,今年夏天格外闷,时不时一场雨也浇不灭火气。
  夏至一到,天更加闷热。
  晚间客人走光了,阿桃回灶间倒腾起午间歇息时准备做凉皮的盆子,洗过面的面浆已经滤过搁了一下午了,倒一层面浆蒸一层,阿桃手稳,无论哪个边角都是一般薄厚。
  蒸过的面浆白腻滑嫩还有些韧劲儿,手起刀落,切好的凉皮同已煮泡过凉水的凉面凉米线拌到一起,和豆芽、面筋、芫荽黄瓜丝儿拌匀,再用辣椒油调味儿。
  二妹一直在边上看,阿桃细细同她说要注意些什么,蒸凉皮的火候不能太大,洗出来多少面浆又分别要静置多久,包括这辣椒油当怎么炸。
  这辣椒油是用洋葱八角花椒等香料炸过的,一拌开只闻到浓浓的香味儿,几人闻着味儿便来了,禾苗抱着猫儿,阿桃将一碗没放多少辣子的先端给猫儿叫她吃。
  猫儿她已在阿桃这儿待了十几天了,期间余娘子来送了两回衣裳,猫儿乖觉,只叫她阿娘忙去,她就在这儿乖乖等着。
  一人端了一碗,阿桃也觉得入夏到晚上吃一碗凉皮心里都舒爽不少。
  第二日阿桃起的早些,夏至过后,天也愈发热了,店里要上凉皮凉面,她夜里干脆直接没回去,就在常平安先前歇的屋里睡的觉,夜半起来洗的面,静了以后又继续回去睡觉去了。
  这凉皮比羊汤米线可便宜,夏日里吃着还清爽,今儿单子一挂出来,一早来都是来吃凉皮凉面的。
  阿桃黄瓜丝儿切的冒烟,幸而凉皮凉面还有那米线都是提前泡过的,拌起来简单,也不费什么事儿。
  这几月那些酒楼脚店照阿桃店里菜式有样学样的不少,多数只得其形不得其味,可面条米线凉拌学起来简单,只是这凉皮一时半会儿还真没人学得会,阿桃干脆减下去每日面条米线的份量。
  晃眼猫儿在食肆已经待了月余,余娘子到六月六才来接猫儿。猫儿不想让她阿娘担心,开始还笑,等确定余娘子来接她走又哭了,她嘴上不说,实际还是想妈的。
  余娘子一来先将十两银子还给阿桃,心里无数话想找个人说,便抱着猫儿坐在灶间帮阿桃烧火,叹了口气,“十两银子都使出去了,可算查清了,那婆子确实不知情,我将村里人猜了个遍,却没想到……”
  “是我那公爹与婆母干的!”
  余娘子苦笑,自她丈夫过世,她苦撑着家,到头来竟像是一场笑话一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