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今儿安儿的表现甚好,明裳奖励地亲了女儿两下,安儿欢喜地露出笑脸,又往她怀里哄,习惯地吃奶。宫里的皇子公主都有指定的乳母喂养,明裳好笑地拨开女儿的脸蛋,交给乳母去喂。
  ……
  一连数日,但凡天气适宜,明裳都会去寿康宫一回。太后也习惯了她日日抱着两个孩子过去,便改了夜中礼佛,又给皇子公主准备了一张宽榻,由着安儿在上面滚来滚去,太后坐在一旁看着,满目慈和,爱不释手。
  是日后午,乾坤宫中。
  李怀修想起那女子近日常去寿康宫,招了全福海来,问皇子公主在太后那儿可还习惯。
  他边伏案批阅奏折,边听全福海的回话。
  全福海眼含喜色,“皇子公主已是习惯了去寿康宫。为着皇子公主,太后娘娘特吩咐内务府锻造处打一张宽榻,上铺柔软的红罗绸缎,打磨得光滑细腻,生怕皇子公主磕了碰了!”
  母后一向多思。三子中,二子模样最是像他,李怀修也料想到,母后会喜欢绥儿。
  他提了提唇线,又问太后宫中,宓妃平日在做什么,可是陪太后说话。
  全福海面色一顿,斟酌道:“奴才听闻,太后娘娘不曾与宓妃娘娘多言,宓妃娘娘在寿康宫时,多是在碧纱橱抄写佛经。”
  抄写佛经?
  手中握着的朱笔一顿,笔尖儿的红墨重重垂下,晕染到宣纸上。李怀修眉心一拧,撂了握着的朱笔。
  他记得那女子最是厌烦习字,居然也能耐得住性子,在太后处抄写佛经,还不曾与他诉苦过一句。
  ……
  是日,御花园六角亭中。
  太后精神稍济,用过早膳,皇帝陪她同游御花园。母子二人坐在亭中,皇帝鲜少这般得空。
  “今儿是前朝不忙?难得过来陪哀家这么久。”
  李怀修落下的黑子不动声色地相让,他慢饮茶水,姿态散漫地把玩拇指的玉戒,“母后回宫后,儿子还未陪母后游过御花园。”
  这御花园在太后年轻的时候不知走过多少回,数十年过去,不见变了翻模样。太后不信皇帝这句话,她这儿子要是当真无事,也不会陪她到现在。
  皇帝一向有耐心。
  太后不禁感慨,记得小时候他们兄弟几个随先帝冬猎,天寒地冻,几个金玉养出的皇子受不得冻,早早回了行宫,唯有她这个儿子在雪地里趴了半个时辰,射到一只花鹿,回来几乎要冻成雪人,摸不到半点人气,他不仅毫不在意,反而献宝似的将那只花鹿给她,眼底有着养尊处优的皇子罕有的坚毅之色。
  他就像林中的一只凶兽,骄傲地宣示自己的战利品。那时太后就知晓,自己生的这个儿子,有朝一日,必成大业。
  太后瞥了皇帝一眼,“哀家听闻昨日萧家大房三公子被弹劾下狱,大理寺还在审查此案。”
  那三子也是不省心,下狱后,太后就收到了萧家的书信,哭诉请求她为萧家作保,为三子说情。太后早知自己回宫就是一堆烂摊子事,萧家小辈中,没有能立得住的,若非有她这个太后撑着,萧家哪还会有今日的繁盛。
  李怀修置若罔闻,不徐不疾地提醒,“该母后落子了。”
  太后知道他是什么脾气,“哀家知晓皇帝现在对萧家不满,那三子也是无用之人,念在哀家的情面,皇帝从轻发落,打发他也就罢了。”
  宫人们已无声守到亭外,李怀修这才不紧不慢道:“儿子听母后的。”
  “即便如此,念在萧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太后本没认为皇帝会轻易答应她,正要继续絮叨一二,乍然听他回话,不由止住话音,诧异抬眼,“哀家是没有听错?”
  李怀修见太后手边的茶水冷了,亲自换上一盏,脸色如旧,“萧家长房三子确也没犯下什么大错,儿子知道萧家来人说情,念在母后的情面,儿子回去责令大理寺将人放了。”
  今儿皇帝这么好说话?
  太后眼神狐疑。
  她可不觉得皇帝这般顺着他是什么好事。
  说话间一盘棋局下完,太后有些乏了,“罢了,皇帝前朝有事,不必再陪着哀家了。”
  赵月儿回到亭中扶太后起身,一行人慢慢往御花园外走,李怀修右手负在身后,这才似无意说道:“近日宓妃带着绥儿安儿去陪母后,母后可还开怀?”
  能有日日哄着孙儿,太后这身子骨便也不觉乏累,她慈笑道:“哀家抱着绥儿,像抱着皇帝小时候一样。”
  李怀修也不由笑了,话锋不紧不慢地一转,“宓妃性子娇气些,叨扰母后了。”
  提到宓妃,太后倏然明白皇帝的意思,她脸上笑意淡下去,总算明白他今日为何兜这么大一个圈子,“莫不是宓妃将哀家让她抄写佛经的事儿向皇帝告状了?”
  李怀修指腹捻着扳指,没有立即反驳,“母后知道宓妃的性子,她待您一直是毕恭毕敬,规规矩矩。她心知您不喜欢她,是儿子让她带着绥儿安儿常去您宫中,从始至终,她都没有跟儿子抱怨过一句。”
  “她这么做,也是不想让儿子为难。”
  他有时倒宁愿这女子跟他撒娇埋怨,偏生不该懂事的时候,比谁都要懂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