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高位上,李怀修指腹随意把玩手边的雕龙纹样的墨玉琉璃花灯,掀眼朝姜嫔看去,“你有心了。”
  姜嫔柔柔地垂低眉眼,“嫔妾多花些心思,能讨皇上娘娘愉悦,是嫔妾幸事。”
  上元宴,姜嫔在御前出尽了风光,自然有人看不过眼,插话出声,“嫔妾觉得这宫灯甚为精巧。”徐答应起了身,含羞带怯地朝上位一望,“今儿上元节,不如皇上就用这灯谜,给嫔妾们一个彩头。”
  徐答应解禁后,虽有侍寝,但皇上转头就好似忘了她这个人,全然不像待宓才人那般宠爱,徐答应怎能甘心。上元宴,正是一个入皇上眼的机会,她万不能失了这个机会。
  这番话,倒引了众人跃跃欲试,猜灯谜,何尝不是御前得眼的机会。
  皇后敛去笑意,先朝徐答应看了一眼,不紧不慢地饮了口茶水。
  姜嫔却也是没料想,徐答应会提这个主意,她对此有些不满,毕竟今儿这上元宴是她一手操办,她自是不愿,旁人抢了她的风光。
  殿内静了一瞬,就在徐答应以为自己说错了话,笑得脸都要僵住时,李怀修才慢慢开口,“皇后以为如何?”
  皇后放下茶水,微低下头,柔声回道:“臣妾以为,徐答应的提议也正和了姜嫔的一番巧思。”
  李怀修点了点头,手指轻叩,招来全福海,“从朕私库中,将那辟寒犀取来,就做了上元宴的彩头。”他微顿了下,视线又移向皇亲一席,丹凤眼中微微眯起,坐姿随意,华贵慵懒,“尔等猜中灯谜,也可得赏。”
  辟寒犀是太///祖之时交趾国进贡的极奢之物,色黄如金,暖香袭人,传闻可驱邪祛寒,数百年才得一株,有市无价,皇上竟拿此物做彩头,众人皆是一惊,本无意猜谜的皇亲国戚,此时也有些跃跃欲试。
  徐答应彻底傻了眼,她不过是想皇上想起自己,却没想皇上竟拿出如此贵重之物做彩,她心中竟是莫名一慌,可话都说了出来,已是骑虎难下,唯有硬着头皮过了上元宴。
  众人震惊之中,唯有明裳察觉出了异样,齐王强娶北郡王妾室一事,知到的人甚少,毕竟是天家丑闻,也要顾及皇室的颜面,那夜皇上提起齐王一事让她记在了心里,因而便不觉留心,她微微抿唇,不动声色地朝皇亲一席打量一眼,眸光微动,她总觉方才,皇上虽是与皇亲言谈,看的人,却是坐在首位的齐王。
  以齐王庸碌的才能,本不该坐首位,因先帝薨逝,皇室宗亲中年纪大的王侯并未到席,齐王年长,自然而然坐到了首位。
  齐王生母是江南名伶歌姬,圣///祖爷当年微服出巡,遇刺时便遭这歌姬所救,可惜男子多情又薄情,圣///祖爷回京后,先料理了刺客,待想起那歌姬时,便寻江南不见这女子。十余年后,他二下江南,偶然再遇,那女子已病榻缠身,没多久撒手人寰,只留下十二岁大的稚子,眉眼肖似圣///祖爷,圣///祖爷大恸,迎稚子回京入宗室祖籍。圣///祖爷将对名伶的愧疚弥补到齐王身上,只可惜齐王庸碌无能,不成气候,倒也恰恰因此,躲过夺嫡祸事,全然身退,至今还稳坐宗亲之位。
  而今,齐王年逾五十,蓄长须,姿容飘逸,仿似闲云野鹤的清雅之士,膝下有两子一女,常年不理俗事,在府中把玩书画,修身养性,又无幕僚兵司,任谁也想不出,庸碌闲散的齐王会做出强娶北郡王妾室令人不耻之事。明裳进殿后,就注意到了坐在上位的齐王,旁人出入上元宴,都是着绛紫、牙绯的明丽之色,独独齐王着青碧圆领长袍,清瘦的身形仿似仙风道骨。旁人与他推杯换盏,他也不推辞,风雅和煦,先是敬了皇上一盏清酒,态度顺从,脊背躬得极低,不怪乎皇室两代夺嫡,都不会注意到齐王身上。反而是北郡王年轻气盛,颇有少年意气,知人知面不知心,明裳也不敢轻易定论。
  伶人入殿奏乐,宫人在席面一侧,也仿旧古,做曲水流觞的雅趣,只是这曲水换作了琵琶弦乐,乐停,便由那人猜谜饮酒。
  有此乐事,不仅是六宫嫔妃,入宴的皇室宗亲,也不禁抚掌以待,兴致勃勃。
  琵琶声初时缓缓,忽时一声紧似一声,嘈嘈切切,如珠玉落盘,接续丝丝缕缕,争鸣若鼓,乍时戛然而止,万籁俱寂,众人沉寂于弦乐中,不觉那鼓引已到了一人之手。
  宫人上前,金锤磕着花灯的边儿一敲,便拿出了里面卷好的灯谜,明裳本意是要看今日的好戏,不想自己也成了戏中一人,她瘪了瘪红唇,不动声色地朝高位的男人嗔去一眼,她可不愿意在人前出这般风头。
  旁人未注意到这番情形,坐在明裳身边的柳美人却是看得清楚,她怎不知,什么时候宓才人与皇上的关系竟如此亲近。她再抬眼去看,皇上不知有没有察觉到宓才人嗔恼的一眼,面色看不出什么异样,只是轻勾了一下唇角,转瞬即逝,大抵除了柳美人,无人会注意到这细微,柳美人气恼地攥紧手心,颇想见宓才人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她似是好奇,催促着问了一句,“宓才人的灯谜是什么?料想姜嫔做的灯谜的精巧,宓才人猜不出也无妨。”
  下面的徐答应笑着掩了掩唇角,颇有幸灾乐祸的意思,她虽与柳美人不对付,却也她更看不惯深得皇上宠幸的宓才人,在看宓才人出丑这事儿上,她与柳美人难得不谋而合,有了默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