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他少了一臂,不得不找个当地郎中帮忙。
鬼卿本以为主子会养好了伤再去下一个地方。
可药刚吃了一副,他就张罗收拾东西。
有什么可收拾的?不过是一天半,两个包袱就了事。
姬恒安不能骑马,雪后路滑,马车更是不方便。
主仆俩换上最厚实的皮袄皮靴,穿城越山,边走边打听小路。
当鬼卿第八次问起主子究竟要到哪里时,姬恒安捧了一口雪塞进嘴里,缓解干涩后才道:
“回村过年。”
鬼卿一屁股坐在雪窝里,万万没想到啊!
“主子,那么远,就、走啊?两条腿?”
姬恒安看了看他,原本芝兰玉树的人,现在样子添了些粗犷。
“你愿意加上两只手,好像也不是不可以。”
鬼卿攥了一把雪团抛向别处,气鼓鼓道:
“公子!”
“真不禁逗。
到燕宁交界就雇车,快起来吧,等下屁股又湿了。”
鬼卿一骨碌爬起来,伸手一摸,冰凉。
雅儿的担忧与日俱增,谁来的安慰,都不如远方捎来的只言片语。
中旬时,衙门封笔。
项世博有了政绩,敢于向上官提出些“不情之请”。
北地苦寒,他们又不必半夜爬起来进殿面圣。
柳承有一个月的时间安排私事。
首要的就是置办宅子。
人是房主张东介绍的,也是做跑商护送货物的。
今年攒够了银钱,另寻了个更方便的地方安家。
这处宅子地段不错,就是破旧的不堪入目。
第559 章 柳承买房不看房,兄弟相聚少一人
杜乡印也跟着去看过,他犹犹豫豫,还是将柳承带到几步之外劝他。
“这地方虽然价钱真合适,可这……也太破旧了。
夜晚睡觉都要睁着半只眼,你就不怕房梁朽得掉木渣子啊?
叔也跟你交个底儿,咱家不挑你老家的房子,不漏风不滴雨就行了。
你们俩慢慢攒,啊?”
柳承毕竟最初是在户房做事,城中木、石、瓦、油他能算个大概。
再加上还有兄弟帮衬呢,人工也不贵。
这房子虽然破,可地皮是好的呀。
“叔父不必忧心。
等开春天暖,我找几个人把房子推了重建,这个地段我很中意。
咱们那边都是老邻居了,几代人都生活在那儿,一时半会儿恐怕不会有人搬走。
这里离家近,以后我忙公事不在家,筱和回娘家方便。
再说了,当初就算计我三哥那份儿呢,城里怕是少有合适的了。
重新规划一番格局,我觉得这宅子很值当。”
杜乡印没想到他是要重建,这么一算,价钱依旧不少啊。
柳承看出他的心思,便笑着解释:
“石料便宜,我兄弟就能砌墙。
上梁这种事儿,镇上有相熟的人。
不过是耗时久一点,若不是筱和说了不介意住在乡下老家,我也不会有这个想法。
但成亲时该有的东西,一样也不会少了筱和的。”
杜乡印拉着他道:
“我又不是卖闺女,图你那点子东西?
不行,这事儿还是回家跟你大哥商量商量。
你家里兄弟多,这么多银两支出,总不能你一个人说了算呀。”
柳承知他是为自己考量,担心将来兄弟妯娌的说不清。
遂掏出钱袋子对他道:
“我大哥早就知道,这不是银钱都在我手中呢?
否则我这么算计几个兄弟,他还不得打断我的腿啊?
叔父放心就是,我家兄弟姐妹间,与别家不一样。”
杜乡印见他主意已定,既高兴又忧愁。
他是个夹在中间的男丁,以后少不得承上顾下的。
这么有主见,都不知是好是坏呢。
柳承要买宅子,肯定要去衙门过户办契的。
项世博和崔良澈自是没有二话,顺畅的办好了房契。
两兄弟特意提了酒菜给他暖房,按着地址找到地方,傻眼了。
除了地皮和院墙,哪儿都看不过眼。
尤其是寒风萧瑟,老树上残存的几片枯叶沙沙作响。
这要是再加上几只寒鸦,别提多悲凉了。
项世博皱眉:
“柳承怎么挑来挑去,找了这么个地方?”
崔良澈站在门口张望,不确定道:
“大概是离他岳家近便?”
项世博一言难尽道:
“可这……也太寒酸了吧?”
崔良澈看他一眼,提提手问他:
“那这个,咱还送不送?”
项世博是三人中年纪最长的,喜庆话还是要说,但等他乔迁之日,两人肯定是要准备些实在的礼。
柳承没想到他们俩会带着东西上门。
原主人家常年在外办事,回家住的时候不多。
房子越是没人打理,就坏得越快。
一官二吏在这里显得格格不入。
三人随便找了处地方坐下,菜已经不剩多少温度了。
但柳承还是感谢他二人这份心意。
办妥了宅子的事儿,柳承与杜家、崔家还有房主告别,要回家过年去啦。
崔良澈送他到城外,贱兮兮问他,究竟什么时候办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