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可别啊,该听还得听,她说的也有道理。”
菱角:“哎呀我不管了。
反正狗还不错,今晚都在家吃饭,回家叫你爹去。”
雅儿虽然嘴上碎碎叨叨,但是做饭时还是不自觉的留下小狗的那一两口菜汤。
十九这天,周清潭跑了一趟叶家送信。
他家距离县城近,自家又有一个铺面在开门做生意,消息更灵通。
“柳承成功通过考核,现在正式留在县衙户房了。
我过来是要告诉你们一声,心里的石头落了地,该干啥就干啥去。”
堂远以拳击掌道:
“我就知道承哥能行!
这小子,不愧是我兄弟。”
叶青竹嘴角翘了下,又恢复了大哥的沉稳。
菱角她们可就自在放纵多了。
张罗着上山打点野味开开荤,又想给柳承捎带点银钱衣裳。
周清潭说完了正事儿,眼睛就不时张望一下。
菱角问他找什么呢?
周清潭满脸都是疑惑:
“你家怎么有酒味?”
寻常人家,若不是有酒瘾,不应该有藏酒的啊。
更何况叶家也没什么长辈,更没听说叶青竹好酒。
堂远眸色一闪,勾肩搭背把周清潭请到远处密谋。
菱角啧啧出声:
“完喽~阿清和老三凑一块儿,盼儿啊,你的酒有着落了。”
雅儿:“嗯?这不是好事儿吗?
二姐你说谁完了呀?”
菱角:“还能有谁?他们俩脑壳里装的都是算盘珠子,肯定有一个要被坑呗。”
盼儿道:
“这话太肯定了吧?就不能是他们俩和平共赢?”
菱角撇嘴摇头,这可不好说。
之前去周家买粮食,感觉俩人要动手了都。
过去好一会儿,俩人还维持着姿势没变。
“哎呀~奇怪呀,这回咋这么和谐呢?”
菱角不知道,她两个妹妹此时看她才奇怪呢。
好像二姐巴不得这俩人较量一下?
堂远找上周清潭,自然是看上了他家在县城的铺子。
周家有地有山,那个小铺子也就是用来卖一些地里的产出用。
像是物产不丰的季节,基本就是关门歇业的状态。
自家的铺面,不用交租金,所以偶尔关门也不心疼。
县城不管是杂货还是布庄,都是经营好些年的了。
周家想要抢占这部分,那还是有点不够。
叶家的姑娘会酿酒,这件事还是另周清潭很意外的。
不过她们从远处而来,带着点祖传的秘方或是手艺也说得过去。
就说白狼县这个地方,没听说谁家会做酒曲嘛。
叶堂远的提议,周清潭很动心。
酒是个长久买卖。
只要不是大灾之年,有粮食就行。
而且叶堂远还提到了花香酒和果香酒,这可是新鲜东西。
这事儿就是互相试探个意图,勾肩搭背躲在房檐下可商定不下来。
新酒还不到日子,两人重新约了时间再碰面。
直到周清潭离开,菱角才又发现一个事儿。
把小黄狗拎到木墩子上,一人一狗对视。
“阿清来你怎么不叫?
我扛个粮食捆你就嗷嗷的凶我,为啥啊?”
第330章 大的秋猎,小的看家
柳承能成功通过全部吏考,其实是在他们意料之中的。
或许是对自家兄弟的偏爱,也可能是一种直觉。
但周清潭带来确切消息,也确实安了他们的心。
正好堂远还想再见见费崖,刚好去看承哥的时候一起办了去。
盼儿准备了一罐子蘑菇酱,二斤小米面煎饼。
一套换洗衣裳,新做的一双布鞋,还有一件兔皮背心。
柳承住的房子,只有房东一个男人,还不定期要出远门。
想也知道,没个人做饭洗衣裳的,在吃喝上肯定不那么方便。
这个季节的煎饼虽然不会放坏,但是家里的小米面没准备那么多,现磨肯定是来不及了。
隔一日,堂远背上包袱出门。
叶青竹一个人敲打荞麦,姐妹三个都忙着各自的事情。
磨磨的事儿自然还得叶二姑娘来,盼儿要收拾芥菜和白菜,雅儿在裁衣服。
一下子十几个人的呢,可不轻松。
盼儿紧赶慢赶,甚至叫来长久他们三个来跑腿。
白菜要下地窖,她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
等到酸菜入了缸,其他菜各归其位,姐妹三个闷头开始做衣裳。
冬衣都是留了口子的,既方便塞东西,也好放线。
小孩子的还稍微好做点,像万成的那套,都是三个人合力做的。
菱角的针线活比以前好了不少,不仔细看,也没人能发现她藏疙瘩。
几个人做完地里的那些粗活,再来弄这些针线布料的,就能明显发现手指上的口子和倒刺。
菱角的拇指上,在指甲根的位置是密集的小红点。
生了倒刺就用力一揪,新旧叠加,有的就伤到了肉皮。
雅儿算是最会保养的,认真修指甲,仔细剪倒刺,还会拉着姐姐们涂油膏。
要菱角说,抹手上的这些,攒一攒够煮一大锅菜了。
雅儿振振有词,女孩儿家的手多金贵呀,以后要做那么多活儿,现在不对他们好,将来能配合干活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