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可他也不是叶福禄的什么人,哪轮得到他指手画脚。
  “《齐民要术》我也没看过,虽然我知道哪里有,但是你我的身份,已经难以借阅了。
  这样吧,你若是真想要,我过段时间出门找找。
  要是碰见有卖的,就帮你带一本。”
  柳承喜出望外道:
  “多谢柏里正!”
  柏藿篱道:
  “哎~别高兴太早。
  首先我不一定凑巧碰到。
  其次,书册钱我帮你垫付,以后你要还给我的。”
  柏藿篱的余钱也不多,再说了,银货两讫,不沾因果。
  柳承连忙点头保证:
  “柏里正放心,能得您帮忙已经是大幸,银钱必然不敢拖欠。”
  他知道书贵,他也没有钱。
  但是他会想办法攒到书册钱还给柏里正的。
  自从大哥带着他们安家,很少有什么要求。
  就连吃喝上,也是家里的姐妹做什么,他就吃什么。
  不过是一本写种地相关的书,还能贵到哪里去。
  柳承为了赶路,并没有在丰泽镇留宿。
  从这里到桃李庄有一条小路能走,脚程上还要近一些。
  如此刚好错过县城新张贴的告示。
  找到梁半仙儿家,却发现门口围着好多人。
  庄子深处的小院传来女人的哭声,还有什么人在张罗着孝子贤孙披麻戴孝。
  这……不会是走错了吧?
  柳承随便找了外圈的一个大叔打听。
  “叔,这是梁半仙儿家不?”
  “没错啊,你是他家亲戚?消息咋传这么快呢?”
  柳承再次确认道:
  “制桃符的那个梁半仙儿?本名叫梁启同?”
  那人点头道:“就是他们家没错啊,你到底是什么人啊?”
  柳承没有答话,实在是院子里的声音一听,就知道是有人故去了。
  柳承紧了紧手问道:
  “大叔,梁家这是……谁?”
  那人怀疑地看着柳承,好一会儿才道:
  “你不是收到报丧来的亲戚啊?那跟这儿瞎打听什么呢?”
  柳承只得道:
  “我弟弟在梁家学手艺呢,确实不算亲戚。
  但是真赶上梁家办白事,凭借这层关系,我也不是帮不了。”
  随后柳承背着一袋子粮食挤进人群,不顾身边的人骂骂咧咧。
  年前就听说梁家老爷子身体不大好,梁半仙儿还买过他的熏兔呢。
  门开着,有几个汉子正在布置灵堂。
  跪在火盆边上哭的是个年轻女子,一眼扫过去,柳承并未找到弟弟福禄。
  丧事上门的宾客,应该带着黄纸丧仪。
  可是匆忙之间柳承要去哪里准备这些啊?
  无奈之下,只能将背着的口粮充当丧仪给了人家。
  桃李庄有自己的族老和村长帮忙招待,柳承说明身份,不一会儿就有人叫来福禄。
  小少年不过才几日不见,已经有些气质上的不同。
  “四哥怎么这个时候过来?”
  柳承将人拉到偏僻处小声道:
  “我从丰泽镇来的,这是老爷子去了?”
  福禄点点头道:
  “嗯,师祖在三刻钟前咽的气,桃李庄的人帮衬着。
  四哥要是不着急回,不如等会帮帮忙吧。”
  柳承道:“这是应该的,只是我也不知会凑巧赶上这件事,把你的口粮充作丧仪给了人了。”
  福禄:“无妨,反正师父也没有让我少吃一口。”
  福禄将柳承带给村长,自己则是跟梁愚一样穿上孝服麻衣。
  柳承又不傻,梁半仙儿能同意福禄为梁老爷子守灵戴孝,就是认可了这个徒弟。
  那么对于梁家的事,他自然也要尽心帮忙。
  梁老爷子停灵三日,身后事办的算是顶风光了。
  受过梁家恩惠的人不少,丧讯传出去的第二日,上门吊唁的人络绎不绝。
  送葬时,人们也是自发的跟在后边哭。
  一个人的死亡,并未带走他的全部。
  只要还有人记得他的任何一件小事,那么他就跟这个阳世还有牵连。
  办完梁老爷子的丧事,柳承才能跟福禄好好说说话。
  而此时的各处乡村,就像被捅了的马蜂窝一样。
  一张告示,三五行大字,百姓就要割肉放血。
  野鸡岭的外来民多,崩溃谩骂者不在少数。
  为何要迁居在这里?只有鸟愿意来拉屎的山沟沟。
  有的是树大分枝,走一两窝兄弟,大家都能活下去。
  有的是为了躲征兵的,不是谁都愿意挣那份功劳。
  也有的是被排挤的,换个地方,换了新邻。
  辛辛苦苦攒下的几亩地,一处土坯房,才过了几年安生日子啊?
  增收的赋税,在燕北整个地区来说不算难以接受。
  毕竟也有不少搬来好些年了,全家温饱之余,还能用粮食换点银钱。
  增加之后的赋税,还比燕南要低上一点。
  只有那些刚在这边安家没多久的,才要觉得不公平。
  也是啊,什么都是从头开始,他们还没有享受到减税的好处呢,就又跟原来一样了,心里能平衡才怪。
  叶青竹几个都是识字的,告示张贴完的那一刻,他们就看完了。
  就那么几个字,还要在心里反复组合理解。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