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对哈,好久没吃过蘑菇了。走,把篮子清理清理,这雨很快就停了。”
  雅儿被扯下炕,还不忘问上一句“你怎么知道?”
  盼儿在缝衣裳,不好错开视线,叮嘱两人穿上鞋,踩一脚土没有热水洗脚。
  这段时间几人个头都长高一些,趁着下雨有空闲,盼儿把大家的衣裳放一放。还好当初都做大了一截,要不然现在做七身,可不得累死她。
  从前的破衣裳都碎成一条一条的了,叶青竹让盼儿洗好了收起来。不舍得扔好理解,但是叠好了收起来不让动就很奇怪。
  小顺村穿出来一套,路上做了一套,直到现在盼儿也没来得及做一件雅儿说的贴身小衣。菱角和盼儿都是这么过来的,哪穿得起里面那层柔软洁白的细布!
  第103章 山河破碎
  一场雨断断续续下了两天,初五的傍晚总算是停了。院子里积了不少小水坑。
  也是下雨,才发现泉水井里的水还是清澈甘甜的,一点也没受影响。
  菱角靠在后门框上看着后山叹气,雅儿戳戳五姐,又指了指二姐。
  “二姐怎么总想着砍柴啊?”
  盼儿大眼睛中透着狡黠:“想也没用,很快就让她闲不下来了。”
  “你们两个小丫头,说话我听得见~”
  菱角慢悠悠地说着话,还吧嗒一下嘴。嘶,先去采蘑菇好呢,还是去打野鸡呢?两个臭丫头懂什么呀!
  那边盼儿两人吐了吐舌头偷笑,转了话题琢磨西边园子还能种什么菜。
  那四兄弟出门下河了,雨天好钓鱼,他们几个用草编了小鱼篓放在河里,现在雨停了想去看看收获。
  走到河边也就一刻钟,现在还没回来,应该是抓到鱼了。
  请客那天剩的菜不多,今晚正好做鱼酱。
  虽然三亩地还没种,叶青竹却不着急了。就算秋收用银子抵税,再买上一冬的粮食,他们七个也能过一年日子。
  等初八盼儿赶集回来就该有数了,看着那三个笑闹的兄弟,叶青竹蹲在岸边浅笑。就先让大家放松两天好了,也不知道黄河两岸的人撤走没有,新皇帝到底是谁呢?
  叶青竹不知道,他们几个算是擦着战乱的边躲到燕州的。别说黄河两岸,整个国家都差点乱套。
  义军聚集的多是受苦灾民,骤失亲眷家园心中悲痛,偏偏朝廷赈灾不力,导致更多幸存者死于缺粮和疫病。有心人只要稍微言语蛊惑,再送上一点稀粥干饼,很容易就能聚拢人手。
  大水过后死尸遍地,由秋到冬味道逐渐减小,但腐臭并不是真的消散。开春之后阳气上升,埋在地表的恶臭再次散发出来。
  周边水井、溪流滋生瘟邪,人畜禽虫都不正常。没钱看病的人多,想要忍过这段不适,身子却越来越差。
  这些人跋山涉水从两淮向四面扩散,也将不知名的疫病带到各地。
  起初零星发病的,会被人找个地方埋了。后来发病的越来越多,有年长的隐约看出不对,就会提醒自家人小心那些外地来的。
  但是能住人生活的地方就那么大,朝廷又没让他们原地等死,哪里有吃的就去哪。隔绝一个两个简单,成千上万就难了。
  尤其是聚集在黄河边的义军,跟着叶青竹他们前后脚过黄河的,有一小半已经死了,命大的,找了地方苟且活着。
  后来白眉将军派人守住黄河边,将义军阻在对岸的同时,也相对断绝疫病的北传。
  黄河以南的百姓成了笼中困兽,跑又跑不远,不走又不知道疫病什么时候传到自己身上,每天在胆战心惊中过活,就算没病也熬不住多久。
  可怕的事还在后边,因为得病死了的越来越多,义军这边没有好医好药。死尸被扔进黄河顺流而下,从泰州至黄河入海口,疫病以可怕的速度传播向大半个国家。
  如守在陈家镇的张汉,不止要防着对面的人过河,还要带着人手日夜看守岸边,一旦发现死尸就要打捞焚烧。
  京城,那座恢弘的宫殿之中,文武百官、清流勋贵、皇室宗亲、三教九流。庙堂不稳,天下将倾。人人为己又如何抵挡泱泱外敌?
  长公主,诸皇子的亲姑姑,顶着一头银发,素衣木簪入了朝堂。
  皇子们再如何争斗,从未有一人向这位姑母伸手。
  覆巢之下无完卵,闹到如今的地步,长公主无法让兄弟几个放手。心中无尽悲凉,以姑母的身份,让他们学普通百姓分家。
  或许借助几兄弟豢养的私兵还能抵挡住周边蠢蠢欲动的小国。
  “建朝二百一十年,我赵氏祖上何等睿智勇猛?今后人顽愚,赵氏女替兄分家于诸子。待诸王散去,赵氏女自会向列祖谢罪。”
  东陌国,以儿戏可笑的方式,分成五部分疆土。兄弟几个竟然靠抽签定下自己未来的领地。
  绝望的何止等待之中的万千百姓?宫中妃嫔各寻出路,百官悲恸,文臣死于救国无望,武将死于无主可护。
  长公主赵顺和,自戕于帝陵,从此背上万千骂名。
  亲兄弟狠起来,真是比畜生都不如。最小的十皇子凌王,被其他几兄弟联手,弄死在去封地的路上。
  燕王听到消息时,策马奔袭八百里,只为给十弟收尸。
  十六岁的凌王,死于荒郊野外,燕王带着人赶到时,搜寻两天三夜,只找到了头骨和半边身子,从野兽嘴里抢下的骨头,还是怎么都拼不够一具像样的尸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