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说起这事儿,三哥,我昨天教你的字还记得吗?”
  “哎呀,你能不能把长得像的字分开教?我真分不清!”
  “那不行啊,我分开教,你该分不清还是分不清,我跟你说你得……”
  风吹过路边的杂草,夕阳下的两个少年,逆风而行。
  第61章 上岛
  天黑了,但是大哥和福禄还不见回来。菱角忍不住拿上灯去村口迎人。
  煎饼和汤在锅里温着,屋里点着鱼油灯,盼儿和雅儿一起绩麻线。
  这几天,村里的老人们都在编渔网。只有她们几个抓紧时间做鞋子。千层底的布鞋还是没舍得,用了剩下的布做鞋面,草鞋底。
  给菱角做的那一双还剩半只没完成,盼儿明天上午就能收尾。现在弄的线是要织麻布做被子用的。
  菱角把人接回来时,三人进屋先浑身打了哆嗦。屋里几人盛汤的,给小泥炉子添火的。
  一家子点灯熬油吃过饭,都亥时了。临睡前,柳承跟大哥商量着明日安排。叶青竹也想知道小岛那边什么情况,他们几个能安排明白,带上柳承也好,遇着什么事儿还能有人照应。
  “明儿二十三了吧?”
  堂远问:“是啊,大哥问这个干什么?”
  “初八二十三,一天两个干。承儿,辛苦点儿,咱哥俩走一趟,半夜回。”
  菱角跟盼儿问:“大哥,那我们收拾东西去?都带什么?”
  “干粮,水,火镰跟火绒,对了,渔网收拾出来,拿上两个木桶。”
  柳承补充道:“再带上草鞋和背篓吧,万一用得上呢。”
  叶青竹纳闷道:“草鞋我能理解,你带背篓干什么?”
  “放在岸边,万一咱们兄弟运气好,明天直接背着鱼回来呢?
  就算空手而归,那好歹也能背草鞋渔网什么的。
  还有啊,雅儿,帮我包点生姜和荆芥。”
  “哎呦呵呵,准备的可真全乎,要不再带个瓦罐吧?你俩烧点热水再。”
  菱角在外间收拾东西听见这话还回了一句“我看行”。
  翌日天不亮,叶青竹跟柳承早早垫了肚子,还带上水囊和干粮工具。
  走到目的地,兄弟俩换上草鞋,在海边蹦跳了一阵。身子暖起来后,刚好潮水退去,脱了衣裳装进木桶。
  下水的一刹那,咬牙忍过冲进身体的寒意,在水中活动手脚后才一点点游开。
  为了防止水中突然抽筋,特意在腰上拴了长绳。将木桶漂在前边,往小岛方向推进。
  按照叶青竹的估算,小岛距离退潮的岸边也就一里多,前半截还是浅水区,一小半走着过就行。
  如果时机把握的好,两边都有人接应的情况下,当天一个来回问题不大。
  第一次完整探路,叶青竹在前,有特殊之处随时提醒身后的柳承。
  冷水刺激全身的肌肤,整个胸腔像是被什么东西挤压一样。两人为了抵御寒冷大口呼吸,全身的血液如战士一般在身体里面窜动。
  游了不到一里时,水中的浮力变小,脚下又能踩到礁石。叶青竹尝试将身体立起来,不过没走几步远。
  下边应该是凹凸不平的石头,看来这也算不上小岛,顶多是比较突出的大石头。
  登上岛的叶青竹,狠狠的打了好几个响喷嚏。伸手将柳承拉上来,不顾身上还在湿漉漉的,先将衣裳穿好。
  紧紧捂着身子,又在原地跺脚搓手。等身上没那么冷了,在地上做个记号,两人在小岛上溜达。
  说是岛,其实很小的一片地方。稀稀拉拉的长着杂草和小树,两人动手先收集一些枯枝烂叶留着生火。
  现在这个季节,看着真够荒凉的。刚过午时,这会儿有太阳照着还算暖。看一眼方位,叶青竹找到赵伯说的那个地方。
  这边还能看见几处篝火痕迹,证明原来真的有人来过。
  村里人都跟他说过,这种小礁岛看着不起眼,可千万别大意的在边上试探。
  你根本不知道一脚下去,是斜坡还是直接踩进深海。万一被卷到里边扑腾不出来,那可真是自己献身给海神娘娘了。
  叶青竹将自家做的长杆网兜拿出来,七尺长的渔网伸进海里一捞,第一下轻松抬起来,什么也没有。
  第二下调整姿势,双脚稳稳地站在边缘,柳承往后虚坐搂着叶青竹的腰。
  这一下明显感觉到网里有东西,怕被它们跑掉,叶青竹抖着膀子一使劲儿,渔网跃出水面快速平移到身侧。
  柳承见大哥站的稳,忙松开手跑到不远处查看。
  “大哥,真的有鱼!还有虾呢!大哥你快来看!”
  叶青竹就地坐下,淡淡笑了。他当然知道有鱼啊,这个傻小子。
  “看见啦,去拿木桶装好了,等晚上退潮带回家。”
  “哎,这就来啦!”
  柳承平日看着挺稳重的,此时在叶青竹眼里,那背影像个欢脱的小狗崽,几步路跑出摇头尾巴晃的感觉。
  将木桶放到离水边远一些的地方,网兜里的海草和贝壳清理出来,柳承又走回大哥身边。
  “大哥,你说咱们能捞多少?有没有大鱼?”
  “说不好,万一刚才只是运气呢。捞上来的是什么?”
  “小黄花,还有一条白鳞。”
  “管他呢,先下手再说,随便什么都好。”
  果然如叶青竹隐隐担心的那样,深度不够,十下有两三下有鱼,剩下的不是海带海草就是水乱七八糟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