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叶青竹看着清冷下来的集市,问堂远:
“你有什么想法?我告诉你,价格是村里统一定下的,你别给老子乱来,要不然我还揍得你下不了床。”
雅儿蹲在木桶边假装看着花蛤,大哥怎么越来越凶了?不敢听啊不敢听。
堂远也觉得老大最近总挑他的不是,摸着乱糟糟的脑袋发出灵魂一问:“大哥,你不会是想找个小娘子了吧?最近脾气不太对啊……啊~啊啊!大哥大哥,救命啊小七~”
叶青竹脸色铁青,可真是应了他的名字。
“闭嘴!还敢叫唤!就你长了眼睛,就你长了嘴,就你明白……”
一整排卖鱼的,和对面卖鸡鸭猪肉的,就看着大的揪着小的踹屁股。边看热闹边跟隔壁摊位的聊天。
“哎呀,年轻人,气血足,哈哈哈。”
“你可仔细瞧瞧,毛还没长齐呢,算什么年轻人!都是孩子呢。”
雅儿手足无措的在两位兄长旁边转悠,又要护着自家的木桶,又想伸手拉架。
众人看得出叶大郎虽然恼,但是没有真踹他兄弟,李二婶笑够了才把小丫头拉到自家这边。
“你个蠢丫头,他们闹着玩呢,看把你吓的。”
“不是啊二婶,我大哥脸都黑了。”
雅儿还想挣脱去拉架,几句话的功夫,那边俩人搂肩搭背的不知道说什么去了。
雅儿:……只有我是认真的吗??
叶青竹他们之前活的糙,对于那些事儿算一知半解,知道是男人女人互相缠着,但是有什么可勾魂的他们不懂。
说回正事儿,堂远将自己不怎么成熟的想法讲给大哥听。临照县不在交通要塞,来往的行商除非早就知道他们这里有干鲜海货,否则不会特意绕路过来。
堂远的想法很简单,既然行商不来,他可以带上各家的海货出去啊。反正这条路,他们走过一趟。
但是他不清楚行情,年纪太小。最好找个村里的叔伯兄长什么的合伙。
当初在三溪镇,来来往往的外地商人就有不少,要说跟他们打交道,叶堂远有自信不会吃大亏,问题是,小顺村几家,会愿意吗?
“这事儿急不得,等回去了带上老四一起商量吧。你要是呆不住就去街里逛逛,顺便去打听一下那个做煎饼的鏊子。”
堂远瞅了一眼雅儿:“小七,跟三哥逛街去不?”
雅儿皱起细长的眉毛,小脸上都是纠结。
“那咱家的摊子怎么办?不要了?”
“哎呀,多大个县城,拉上车,咱们走。”
兄妹俩早早收拾了东西,其实大家都知道后半晌能卖掉的不多,大部分都是摊主在集市以物易物。
临照县民风淳朴,且堂远也不傻,叶青竹索性不再惦记,而是认真听着金大叔等人教他各种常识。
堂远拉着板车,雅儿跟在三哥身边东张西望。来临照县这么久,他们还没好好见识过呢。
一路问询找到杂货铺,一个中年男人看着铺子,看面相还挺和气。
“大叔,有没有鏊子卖?”
“咋?家里的坏了?在你左手边那架子上,要多大的自己挑。”
堂远是突然冒出一句临照话,惊得雅儿等大了双眼不敢置信。
“没,俺伯分家带走了,再买个新的,这个小的和中的几个钱?”
“小的二十文,中的三十文,你摸摸,好料子呢。”
“恁贵啊,我铜板儿不够。”
“你这小子,买东西不带够钱,糊肚粥都灌脑袋瓜子里头了?”
“叔,算少一点嘛,今日摆摊没卖多少。”
“你们卖的啥?”
“家里妹子去海边捡的蛤蜊蛏子,新鲜呢!”
“在外边?”
“啊!在外边。”
“我瞅瞅,正好我家婆娘想加个菜。”
堂远自己的鏊子没选完,先把杂货铺老板拉到自家板车前挑海货去了。
雅儿像看戏似的,见三哥热闹的把人带门口去忽悠着人买了一斤蛏子一斤蛤蜊,然后俩人笑呵呵的进铺子。
“三哥,鏊子还买不?”
“买买买,叔,我要个小的,你给个实在价。”
“得,你给叔十文钱,咱们算平账了可行?”
“行,太行了!那我搬走了,下次家里少了啥我还来。”
堂远两手抬着鏊子出门,放在板车上又奔米粮铺子去了。
雅儿感觉到距离差不多,才好奇问道:“三哥,你怎么会说临照话的?”
堂远得意的抬着下巴道:“你三哥我啊,学哪儿的话都像那么回事儿,这是我天赋异禀,是这个词儿吧?”
“嘻嘻~是,三哥记性也好。”
“唉……有时候啊,记性不好不行啊。不说了,买粮食去。”
第38章 章鱼丸
九月的最后一天,叶家添置了一个摊煎饼的物件儿,还买了二十斤谷子六斤黄豆。叶堂远摆摊的第一天,就把收入全花光了。
回家之后自然是被菱角和盼儿一左一右的念叨。堂远也不生气,就摇头晃脑的跟福禄探讨新买的鏊子。
摊煎饼的篪要钱,堂远回家就找福禄描述,福禄眨巴几下眼睛,点点头确认能做。
“哎呦我的姐姐,粮食也不是今天就吃完,再说我用海货跟人家杂货铺老板换的,没花几个铜板。
这不都是日常所需嘛,值当你带上小五心疼这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