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往北一直走,两人注意周围环境的变化,这周边算是地广人稀,隔上好远才能碰见村落。
只有一条通往县城的大路还算好走,别处都是杂草和灌木。将车停在一处空地,盼儿自己割麻,她只会挖野菜,帮不上什么忙。
两人不会离开对方太远以免迷路,他们人生第一次来如此靠北的地方,低估了北方的冷意,所以盼儿并未找到太多合适的麻。
柳承不想妹妹失望,于是挖药材的间隙也会找些小玩意儿试图安慰她。开在草丛里的小野花,或者是漂亮的石头,雅儿小时候就喜欢这些,盼儿跟她都是姑娘,应该差不多的吧?
叶盼儿瞧着很多麻都失了水分,可见泰州这边的气候,要比老家冷的快。
将割好的麻收拢到一堆,随手割下两把干草,这时候的草还没干透,有一种韧劲儿。
将一小把对折,麻杆穿过草把,麻叶很轻松就能落下来。以前在家乡,爹娘会带着她和妹妹,每人手里一根长棍敲打成片的麻丛,叫做打麻。
柳承见盼儿坐在一边休息,拎着篮子走过来,将背在身后的一把野花摇晃着拿出来。
“盼儿,拿去玩儿。”
盼儿好笑道:“四哥,我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怎么还摘花给我?”
坐在地上的小丫头歪着头看他,风将枯燥的头发吹的乱糟糟的,一双小手上好些个伤口。
柳承并肩坐在她旁边,将手中的花又往盼儿那边递了递。
“盼儿,你也好,二姐和小七也罢,我们兄弟几个以后会想办法养家。
咱们七个能一起走到今天,是老天爷给的缘分。
在哥哥眼里,你们永远都是小姑娘,现在四哥给你摘个花,将来咱们还得给你们买裙子,买胭脂。
总有一天,咱们也能挣得温饱,碎银几两。”
柳承看着枯黄与深绿混杂的远方,声调平平,可盼儿听得心情激荡。从四哥手里接过小野花,它们没有丁香的浓郁,也没有芍药的温雅,草一样的味道,多像他们啊!
柳承照盼儿的样子往下打麻叶,收拾完就编个草绳捆起来。手心出汗,就在干土里搓两把,磨起泡,就找个带尖的东西刺破。
两人回家时,车上满满的麻杆和一个装着草药的篮子,两人还顺道挖了些不少的野菜。
他们家没有菜园子,等到冬天,连些储藏都没有。只能现在挑那些不太老的挖回去洗了晒干。
回家后的众人忙活着手头的活计,就连养伤的堂远都没落下。福禄削了两个带尖的木片用来剥麻,雅儿帮忙把草药分开晾晒。现在昼短,晾晒东西不是很快。
开园子时候割下来的杂草什么的已经可以收回来,叶青竹跑了两趟,用扁担挑回来放在屋后。
盼儿用大盆把剥好的麻皮泡上,开始算计着种一茬小青菜。他们家的菜园子,只比外边的野坡好上一点点。
“大哥,明天咱们将园子浇透水,后半晌就能下种了,天越来越冷,能收一点是一点。”
叶青竹哪里知道这些,边洗脸边道:“你定就成,咱们总要试试,不能一直靠大家接济。”
菱角搅着小锅里的盐水,问盼儿准备种点什么。
盼儿掰着手指头道:“芥菜肯定要种些,这东西腌成咸菜能吃好久,葱和雪里红也要一些,再就是白菜冬苋菜。
这些不怎么怕冷还长得快,咱家人多,就那七条垄还不够。”
村里就金老大家有三分地,剩下几家差不多都是两分左右。叶家能干重活的不多,叶青竹带着弟妹忙活好几天,也只是收拾出个七条垄头的地方。
盼儿计划的是捡过石头的那片地头,剩下割了荒草还没收拾的,根本没必要浪费菜籽。
因为家里买不起锄头,福禄正在挑选合适的石头,绑上木柄,做最简易的锄头来用。
除了石头,还有各种各样的贝壳,都是福禄拿来琢磨做工具的。那些比较坚硬的贝壳,稍微打磨一下就很锋利。
可惜第二天叶家没能成功种菜,因为村里出海打渔的汉子们回来了。欢快的喊叫声和女人孩子们拜谢老天爷菩萨声混合在一起,想装听不见都难。
村里帮他们太多,叶青竹只将养伤的堂远留在家,连最小的雅儿都带到海边帮忙。
远远看着大家脸上洋溢的笑,看来这次出海收获不错。就是男人们好像看起来更黑的发亮了。
这是他们第一次见识海边渔村的船。木头船长有两丈半,宽不足一丈,桅杆上吊着水囊和干粮。船舱装着散发腥味的海鱼。
金老大见叶家的几个孩子走过来,招手让人到近前来。
“叶大郎,你们来的正是时候,快过来帮忙,丫头们找你婶子去,船上不许上女子。快去快去。”
第30章 户籍
刚好姜嫂子听见声儿,连忙将叶家的三个姑娘拉到一边,妇人们确认了自家男人儿子平安归来,也就不再将眼珠子放在他们身上,而是算计着自家所得。
靠海吃海,一家老小的生活来源都在一次次出海中。菱角带着两个妹妹跟大家学习辨认海货以及帮忙分类。
最新鲜的鱼一定是上岸就拉到县城才好卖,过了中秋的天气虽然凉快一些,也只是让鱼没那么快臭掉。
卖鱼是女人为主,男人们将船上的海草等杂物清理干净,还要把渔网拖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