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元妃就住隔壁,大宫女亲眼看着这一场闹剧上演,从亲密到分裂到不死不休。
  太后显然也想起来这一件事,哼笑一声,却不置可否。
  曼声问:“你是这样认为的?”
  大宫女当然点头:“防人之心不可无,太后可要告诉皇上?”
  太后:“胤祯最近太忙了,西戎那边被连占十一城,正是忙着接管的时候。”
  大宫女:“太后说的是,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不要让皇上操心了,国事要紧。”
  搭在扶手上的细长手指敲了敲,太后的眼睛遥望天边,不知道在想什么。
  大宫女则低头思索。
  皇帝有跟太后说说公务那边的习惯,长那么大还是喜欢跟母亲聊聊自己最近都做了什么,所以大宫女的消息也算灵通。
  她知道这次出征西戎宋烟母亲是大元帅,在这关键时刻自然不好得罪宋烟,更不好去告诉皇帝让他烦心,以免在战事上造成纰漏。
  自觉找到答案的大宫女也就不说话了,打算私底下吩咐云茗宫的人盯皇后盯紧点。
  太后怎么不知道大宫女什么想法?更知道大宫女是个有分寸的人,也按她所说的,防人之心不可无。
  91.
  转眼金秋,西戎那边的战场没再送来好消息,陷入了焦灼,皇帝更加忙得神龙见首不见尾。
  也不知是要合谈还是要接着打。
  按照赵胤祯的想法是接着打,最好把西戎纳入大陈版图,天知道他在后世学这段历史的时候觉得多憋屈。
  割地赔款就算了,泱泱大陈居然对那群胡人俯首称父皇!
  可问题是,现在朝中大臣都支持合谈。
  他们没有经历历史上的绥安之变,所以没有赵胤祯的火气,都觉得以和为贵见好就收,以免堕了大国宽和之美名。
  搁下笔,赵胤祯揉着眉心,闭眼缓和了一下干涩的眼睛,转头看向窗外的黄叶,这才反应过来,都快中秋了。
  想着最近紧张的气氛,打算让宋烟把中秋宴搞隆重一点,缓一缓心情,吃他的席,就不要老在上朝的时候撅他。
  实在很烦,但赵胤祯也不能跟所有朝臣作对,一意孤行去做这件事,万一底下的人不服搞搞小动作更让赵胤祯头痛。
  见皇帝叹气,杨方到了杯菊花茶递给他:“皇上喝点茶,润润嘴巴吧,您嘴巴都干裂起皮了。”
  赵胤祯盯着杯子里起起伏伏的小菊花,金黄又灿烂,每一朵菊花都写上了不要生气,抽抽嘴角,接过来一饮而尽。
  冰糖菊花茶,有点热又有点甜。
  杨方顿时松了口气。
  前几天南境那边看西戎停摆,也在蠢蠢欲动,屡屡犯边,想要合谈的朝臣们顺势劝谏赵胤祯不要穷兵黩武,当时气的桌子都快掀了。
  杨方跟了他那么久,第一次见到赵胤祯火气那么大的时候。
  赵胤祯起身走到悬挂的地图前,罕见的怀疑自己:筹谋了好几年的事情,真的就要放弃了吗?
  自他登基,西戎就是他的心头大患,在太子时期就很积极支持攻打西戎,连宋烟小号顾岩都是在那一战成名的。
  提起宋烟,前几天心血来潮,想找宋烟聊聊天。
  别看宋烟活得很哲学,不食人间烟火,其实对形势的看法很准,说话一针见血,遇到麻烦的时候也挺乐意跟这位朋友聊聊天。
  只是去的时间不是好时机,他忘了宋烟和元笙还在玩什么恋人未满的暧昧青春小把戏,刚好碰见宋烟拿着书跟元笙讲话。
  听了一耳朵,才发现讲的是《易经》。
  元笙也不嫌晦涩,那模样津津有味,活像被暗恋对象补课的萌动小女生,这让赵胤祯痛心疾首,觉得自己就是黑夜里最亮的一颗星。
  要知道以前赵胤祯抓元笙学习的时候就跟下河摸鱼一样,全靠运气,他就不明白了,教她学习怎么比杀了她还难。
  什么借口都用上了,赵胤祯活了两辈子都没见过那么能赖皮的学生,他以前的校霸同桌都没她能赖。
  原以为自己能凭着抓校霸同桌学习的经验再教育出一个学霸,结果就是他想多了。
  92.
  正被赵胤祯惦记的宋烟正在忙着筹备宴会。
  经过这几年的磨炼,宋烟在处理这事上越发熟练,说她是皇后,其实更多是皇帝特聘高级管家,不过后宫人口也艰难,并不难。
  这会没在讲《易经》,拿着下面宫人送来的流程核对。
  元笙画画画累了,趴一边睡着了。
  入秋后的天气微凉,一阵风吹过来宋烟被吹起一身鸡皮疙瘩,趴在桌上的元笙打了个喷嚏。
  抽抽鼻子后,把脸在手臂上蹭了蹭,接着睡,半点反应都无。
  宋烟:“……”
  有时候她也闹不明白元笙的睡眠质量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说好,半夜经常做噩梦惊醒,说不好,看现在,打喷嚏都没把自己闹醒。
  这周围就她们两个,宋烟不喜欢有很多人跟着自己。
  于是轻轻叹口气,站起身从后边软榻上拿了件中午脱下的外袍给人盖上。
  盖好后,也不走,盯着那微微嘟起的嘴巴出神,双目沉沉,不知道在想什么。
  元笙爱喝水,双唇微润,她天生唇色就好,绛唇不点而红,不厚不薄刚刚好,而宋烟则双唇微薄,唇色浅淡,略有薄情之感。
  良久之后,宋烟弯下腰,凑的更近了,温热的呼吸打在元笙睫毛上,惹得她不适的颤了颤,往里缩了缩。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