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处理通报张贴在经济系宣传栏,旁边就是要求严惩涉事人员的大字报,这对比的,让站在宣传栏前面的学生们都大呼大快人心。
有了处理结果,这件事也算过去了,渐渐地大家也就不怎么关注了,直到大半年后听说金鹏举还有学生处和档案室的人被判了刑,大家才又是一阵唏嘘。
据说一同被判刑的还有金鹏举的爱人牛副厂长和首都第五制衣厂人事部门的人。
据说金鹏举站在被告席上的时候痛哭流涕悔不当初,他的爱人牛副厂长则是哭天抢地地咒骂金家人都是害人精。
因为据说他们夫妻俩铤而走险帮金永跃,其实都是金鹏举老娘撺掇的,说他们家只有金珊珊一个独生女,没个撑门立户的儿子,那就该把侄子培养起来。
所以说,高级知识分子和愚昧的重男轻女思想一点都不冲突。
当然,这是后话。
学校张贴了处理通报后,这件事的关注度就渐渐淡了。
大好年华,正是学习奋斗的时候。
尤其是三月下旬全国科技大会召开,会上再次强调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作为研究经济“科学”的“脑力劳动者”,政治经济学的同学们更觉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而就在这个时候,华彩制衣厂也终于正式挂牌开工了。
制衣厂的工人有四名是居委会推荐的,剩下八人是从柳桥公社招聘的。
虽然制衣厂办在首都,但好歹这个制衣厂是柳桥公社的社办企业,所以工厂职工主要还是柳桥公社社员。
八人里女职工六人,都是心灵手巧、有一定缝制基础的,男职工两人,主要负责采购、销售和一些粗重活儿。
女职工里有几个还是从陵江市绣衣厂跳槽出来的,男职工里有一个是沈茉儿的表哥赵正辉。
赵正阳前两年已经成家立业,赵正辉倒是还一直单着,沈茵茵给他安排相亲,他也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这回听说沈茉儿要在首都办厂,他包袱一裹,去村里开了张介绍信就自己跑来了。
“别看咱们厂子目前只有十几名职工,咱们是华彩制衣厂的星星之火,领袖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华彩制衣厂必定能一鸣惊人、发展壮大!”
简单搞了个挂牌仪式之后,沈茉儿就站在院子里给职工作动员讲话:“柳桥公社过来的同志都知道,咱们陵江市绣衣厂最初就是从二三十人的车间开始的,几年时间,发展成了南省的创汇龙头企业。所以说,事在人为,咱们华彩制衣厂总有一天也会成为制衣行业的龙头企业,大家有没有信心?!”
柳桥公社过来的几个人大声:“有信心!”
陵江市绣衣厂跳槽出来的几个人:“有信心,有沈厂长带着我们,我们华彩制衣厂一定会成为行业龙头,成为国际知名企业!”
首都本地的四名女工:“……”
不是,这些人怎么这么能吹呢?!
第136章 二更(修)
说是制衣厂, 实际就是个小作坊,四个首都本地人,内心其实都直打鼓, 总有一种这小作坊随时会倒, 干完活工钱也不知道能不能拿到手的感觉。
虽然沈厂长说的是,他们这第一批员工都是正式工, 享受国营工厂工人同等待遇。
但是她们总觉得,自己其实就是过来给小作坊打个零工。
有两个脑子灵活的, 已经偷偷凑在一起商量,周末的时候再去到处找找有没有招工的地儿。
“行了,大家先回车间检查一下缝纫机,做一下开工前的准备。”沈茉儿说, “柏俊文和赵正辉跟我过来。”
唯二的两位男职工, 一个赵正辉, 其实是自己跑过来的,另一个柏俊文,才是沈茉儿亲自邀请来的。
柏俊文当初一开始是考了绣工进的绣衣厂,是唯一一位考绣工并且合格的男同志。进绣衣厂后, 沈茉儿发现他业余悄悄在学画绣图, 就把自己当时的一些教案给了他。大概是在这方面确实很有天赋,柏俊文学得很快, 现在已经是陵江市绣衣厂数一数二的画工师傅。
其实在绣衣厂的几年,沈茉儿也经常和他讨论绣图之外的东西, 比如服装。
柏俊文对保罗寄给沈茉儿的那些时装杂志很感兴趣, 甚至自己私下也设计过几款服装。
沈茉儿看过他画的服装图纸,他应该是专门找厂里制衣车间的大师傅学过,图纸画得非常仔细, 完全符合制衣车间的需要。只是他设计的那些服装,之前在国内并没有市场。
但今年开始,国内形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的,服装上的改变肯定也会越来越巨大。
当然,柏俊文在陵江市绣衣厂已经做到了科室主任,他能放弃江北的一切来到首都,自然不仅仅是为了让他的那些设计图纸变为实物。
其中还有一些沈茉儿知道但柏俊文以为她不知道的原因。
“咱们的目标客户是年轻时尚、经济条件不错的女同志,她们爱美,容易接受新事物,还有,也容易接受咱们的定价。”
沈茉儿站在一张定制的巨大的操作台前,笑着说:“所以第一款产品,我选择的是布拉吉。历来的观念,裙子总是稍微洋气一点的,咱们这条裙子则是要在洋气一点的基础上,再多洋气那么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