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面馆大师傅的手艺确实不错,面一上来,几个孩子就惊喜地低声喊“好香啊”,之后就每个人捧着个硕大的面碗稀里呼噜地吃了起来,全程再没时间说一句话。
  最后,沈茉儿碗里还剩半碗面的时候,其他人包括看上去瘦瘦小小的周招娣都把面还有分给他们的卤煮都吃完了,连面汤都喝得一点不剩。
  “……”
  沈茉儿赶紧加快了速度。
  吃好从面馆出来,沈茉儿还特意观察了一下几个学生,生怕他们吃撑了肚子难受,结果几个小家伙揉揉肚子一脸满足:“要是天天能吃这么一大碗面就好了,我好久都没放开肚子吃饱过了。”
  就连腼腆的周招娣都点着脑袋附和:“我也是,比赛好好啊,上次去市里比赛我也吃饱了,这次的更好吃,要是能天天比赛就好了。”
  何老师被他们逗得直乐,大概是看出来沈茉儿的担心,说:“放心吧,没事的,那么一碗面,别说他们了,就我家还没上学的小侄女都能吃完。”
  说着又叹了口气:“这年月能吃顿饱饭不容易啊!”
  沈茉儿想想也是,这年头的人都是这样,平时吃不饱,能吃饱的时候,肚子就跟无底洞似的,塞多少都不嫌多,她见几个孩子都没有什么不舒服,也就放心了。
  “茉儿姐姐,那里有个姐姐在哭鼻子。”毛毛忽然蹭到沈茉儿身边,扯着她的衣摆悄悄说。
  这熊孩子淘归淘,但机灵也是真机灵,他不说沈茉儿都没注意呢,就在面馆的斜对面,一个十八九岁的姑娘缩在院门外的白墙边,手里还拽着个什么东西,肩膀一抽一抽的,时不时还拿手背抹一下脸,看样子好像真是在哭。
  沈茉儿注意到,那个院子的门口还挂了一块木制的条牌,上面是“南省绣衣厂第一车间”字样。
  这个条牌其实有点古怪,一般来说挂条牌的都是机关部门或者企事业单位,国营工厂门口挂条牌不奇怪,一个车间的门口挂条牌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尤其是这个车间还在这种闹市区的巷子里面,就更奇怪了。
  本来沈茉儿也不是什么爱多管闲事的性格,尤其那姑娘可能比她还要大上一两岁,都是能结婚登记的年龄了,遇上什么事,多半最后自己也能解决。
  不过在看清楚那姑娘手里的东西后,沈茉儿还是忍不住走了过去:“这位同志,你手里这幅绣品能让我看看吗?”
  走近了,呜咽声更清晰了,似乎是被沈茉儿突然出声吓了一跳,呜咽声戛然而止后,那姑娘用袖子随意擦了擦脸,抬头看向沈茉儿,看到是个陌生人,她皱了皱眉,想了想,没好气地把手里的东西举了起来:“一个失败品,有什么好看的,你想看就看吧!”
  她态度不太好,不过沈茉儿也不在意,听话音应该是东西绣坏了都郁闷哭了,沈茉儿哪里会跟她计较。
  沈茉儿小心接过东西,是一幅牡丹图。以沈茉儿的眼光看,配色有些过于明艳,技法倒是还不错,可惜就是有个地方绣错了,大概绣的人也是等绣完了才发现的,这时候再想改就为时已晚了。
  会注意到这件绣品,是因为这个牡丹图乍一看很像大凉时宫里曹妃最喜欢的那个样式,他们父女俩跟曹妃素来不是很对付,看到跟她有关的东西难免就会上心一点,防着被坑。
  现在仔细一看,区别还是挺大的。
  沈茉儿看那姑娘一眼,心说就当日行一善了,说:“其实也不算完全的失败品,想改还能改的。”
  随后就照着曹妃最喜欢的那个样式的针法,稍稍解释了几句,那姑娘一开始还不
  以为然,后面听她说得头头是道,对各种刺绣针法也是如数家珍,也就越听越认真。
  等到沈茉儿从随身的挎包里拿了纸笔,随手把样式画下来递给她,那姑娘已经惊呆了,捧着那张沈茉儿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如获至宝。
  见她盯着图样看得入迷,沈茉儿也就没再多说什么,招招手,就带着在一旁探头探脑的毛毛几个走了。
  何老师惊叹道:“沈老师,没想到你对刺绣也这么懂!”
  沈茉儿一滞,随即说:“都是我母亲教的,练习的机会不多,纸上谈兵罢了。”
  何老师:“那也很厉害了,而且,你上回说跟你爹比起来你只能算皮毛,嘶,我刚刚可是看见了,你这绘画功底要只是皮毛,那我看董老师也就是毛发丝了。”
  沈茉儿被他逗乐了:“你还见过董老师画画?你这么说,也不怕被董老师知道?”
  何老师:“嗐,就有一回去县里开会碰巧看到的,我这实事求是,再说董老师怎么会知道呢,除非你去告诉她。”
  毛毛马上蹭过来,高高举起小手:“还有我还有我!”
  何老师:“……”
  就在沈茉儿几人离开巷子大概二十分钟后,一个戴眼镜,剪了齐耳短发,穿着灰蓝色干部装的四十多岁的女同志匆匆从南省绣衣厂第一车间的院子里走出来,她焦急地往巷子前后看了看,问跟着出来的之前那个哭鼻子的姑娘:“小莉,人呢?!”
  牛小莉迟疑了下,说:“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肯定走远了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