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左右不差这一天,沈茵茵于是第二天一早就让两个儿子上山去了,自己则和沈茉儿一起去了公社。
这天正好是麻雀市集市的日子,俩人在集市上买到了社员自己做的豆腐、晾的豆腐皮,还有一小篓泥鳅。
沈茵茵高兴道:“就算你表哥他们上山没什么收获,有这一篓泥鳅也算是有个不错的荤菜了。”
沈茉儿:“嗯,一个泥鳅炖豆腐,一个干丝腐皮卷,两个菜了。”
俩人从麻雀市出来,去了纺织厂厂区宿舍那边,找到巧姐家,刚进门就闻见了包子浓郁的香味,沈茉儿赶紧说:“巧姐,我们先要四个包子,两个葱肉两个素馅,就在你这儿吃。”
巧姐笑着应了,没多久就用搪瓷缸子拿了四个包子来,还问了一句:“有些日子没见着傅知青了,他没来吗?”
她上回见傅明泽和沈茉儿说话,傅明泽这人性子冷,等闲不怎么理人,所以巧姐猜测傅明泽和沈茉儿关系应该不错。
“他最近挺忙的,帮我家盖房子不说,知青点那边好像也要搞什么堆肥试验。”沈茉儿说。
大概是受了她家盖卫生间的启发,知青点那边本来也想弄一个这样的卫生间,不过他们那边人多,不可能像她家只弄那么一个小间,还有就是,哪怕盖个小间所费其实也不少,别看他们人多,真愿意拿钱出来的却没几个,尤其还是盖这种可有可无的东西,所以最后还是放弃了。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商量的,后面商量着商量着就说要弄个池子搞堆肥腐肥,力争提高下一季粮食的产量,真正发挥知识青年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应当承担的作用。
村里那些老庄稼把式大约并不太相信,不过张志强这个知青点点长这回积极性非常高涨,磨破嘴皮子跟大队长申请了几块钱经费,又号召知青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还真把这事给操办起来了。
以至于傅明泽同志刚帮她家盖完房子,马上就又投入了知青点的“事业”中。
巧姐听沈茉儿解释了一下,就笑着说:“傅知青是个能干的人。”
沈茉儿于是问:“巧姐跟傅知青挺熟?”
其实她头一回在这里遇见傅明泽的时候就好奇了,傅明泽明显挺穷的,以他的财力,应该跟巧姐和络腮胡保哥这种搞黑市买卖的搭不着边儿才是。
巧姐迟疑了下,只含糊说:“傅知青
帮过我,有时候手里宽裕点,就偶尔过来打个牙祭。”
沈茉儿见她没细说,也就没再问了。
等巧姐走开了,沈茵茵才压着声音说:“素馅也要五分钱一个,这包子可不便宜,茉儿你吃吧,吃剩了就带回去给你爹吃。”她可舍不得吃这么贵的包子。
沈茉儿直接夹了包子塞她嘴里,说:“一会儿咱们走的时候再买一些带回去给我爹和表哥他们吃。”
又说:“小姑,你也别替我爹心疼钱,他现在在窑厂上班,有工资有补贴的,日子比以前好过多了,而且我相信,以后也会越来越好的。再说,咱们这只是偶尔吃一次,又不是天天吃,你帮着辛苦这么多天,我请你吃个包子还不行吗?”
沈茵茵被侄女塞了一嘴包子,无奈只能吃了起来:“行,我吃,这包子确实好吃,我这也算是享到弟弟和侄女的福了。”
包子是用富强粉做的,面粉细腻劲道,里面的馅料调得也好,尤其肉包,一口咬下去就是一水儿的汤汁,真是香得人吞舌头。
其实真要算起来,五分一个素馅八分一个葱肉也不算贵,毕竟不用票,只是这年头的人都节俭惯了,花上一两毛钱吃两个包子,真是有点心疼。
吃完后,沈茉儿又跟巧姐买了十个包子和两斤猪肉,都放进带来的竹筐里,又把麻雀市买来的豆腐、豆腐皮和泥鳅重新放在了上面。
“巧姐,方便的话,能不能麻烦你下回帮我寻摸一些布料,我家刚盖了新房,想要做床新的被子。”
巧姐看了眼沈茵茵,沈茉儿忙说:“这是我亲姑姑,你放心,她不会往外说的。”
巧姐这才答应下来:“行,你过个十天半月的过来瞅瞅。我这里不做生客的,也就是老二带你们过来,又看你们和傅知青认识,不然我是不敢接这活儿的。”
自己做几个包子换给别人,和寻摸东西倒手来卖性质可是完全不同。
沈茉儿笑笑:“巧姐,我晓得的。”
俩人从巧姐家出来,刚走过一个路口,就被斜刺里窜出来的一个中年妇人拦住了,这妇人眼珠子眼白有些多,看人的时候总像是在翻白眼,抓着沈茉儿作势就要去翻她背后的竹筐:“你们是从牛巧巧那里出来的吧,是不是从她家买包子了,她家是不是在搞投机倒把……”
没等沾到竹筐,就被沈茉儿一把扭住了胳膊,妇人顿时尖叫起来:“啊啊啊,疼疼疼,你个死丫头片子,你放手,你快放手!”
沈茉儿往她膝窝里踹了一脚,直接把她踹得跪坐在了地上,这才说:“我是拿鸡蛋和巧姐换了两个包子,怎么,我们朋友之间淘换点吃的你都要管,那你未免也管得太宽了。”
妇人坐在地上半天没起来,一个劲儿揉着自己的膝盖,唉唉哟哟地喊疼:“你这小姑娘怎么力气这么大,你给我弄疼了,我这站都站不起来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