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4章
他回来的快,平日从不早退,今儿太阳都没落山呢就见着孩子回来,大伯娘原是在山腰玉米地里锄草,看见村道上走着的人,还问二伯娘:“那是不是咱大石?”
二伯娘:“我看看,哎呀,真是啊!怎么今儿回来这么快?”
不知道,儿子走的也好快,弟妹。”大伯娘有些担忧:“咱先回家吧!”
“行,别是出了什么事。”
到家了,一问,原来是蒋小一来信了。
蒋大石是等晚上二伯几人回来,吃了饭全家坐院子里乘凉才重新拿了信出来念。
蒋小一和白子慕学了快三年字,认得多,蒋大石虽也认了不少,但没蒋小一的多,信上有些字他不认得,但这不要紧,大意晓得了就行。
竹哥儿几人本来觉得应该没自己什么事,应该是三哥写信唠嗑啥的,可信上咋的还提到自己了?几人立马竖起耳朵听。
——三哥竟然叫他们去府城看铺子卖东西!!!
这……这……
堂奶奶听明白了,小一是又推了新吃食,想叫几个孩子过去,捡田螺这事儿,让村长家的王哥儿和几位族长的人做。
这相当是卖村长和族长一个人情,这样以后有啥事儿,能有个帮衬。
要是竹哥儿几人不想去,希望可以尽快给他回信。
堂奶奶觉得他想的周到,至于竹哥儿几个去不去:“你们三咋的想?”堂奶奶看向他们,发现燕娘看向二伯娘,堂奶奶笑道:
“不用看你娘,你如今虚岁都十岁了,自个定是有想法,竹哥儿你也是,怎么想的?”
竹哥儿既激动又忐忑,堂奶奶眼神鼓励地看着他,家里人都是讲理的,没啥好怕的,他开口道:“我想去。”
似乎意料之中,堂奶奶问:“你们呢?”
“我们也想。”雨哥儿和燕娘说。
没有人不想去外头闯。
大伯没呵斥,也没不高兴,只掰开了跟他们说:“这你们要是去了,可不是去着玩的,你们三哥是喊你们过去照看铺子,信上也说了,不出意外的话,怕是会忙得很。”
雨哥儿急道:“我们不怕累。”
“我当然晓得你们不怕。”大伯说。
竹哥儿几个在家,每天捡完螺后就立马背去镇上,几百来斤,两个哥儿一个姑娘,大的刚十五,小的刚十岁,累吗?
肯定是累的。
村里离镇上远,光是走都够呛,何况还背着东西。
竹哥儿几人是一路走走歇歇,回来后是满头汗,现在夏季好点,冬季几个孩子那手就没有好的时候,上头全是一道道口子。
可孩子没喊过累,回来了又到处的忙,割猪草,洗衣裳,捡柴火,孩子咋的样,怕不怕累,旁人不知道,大伯知道。
“告诉爹,你们为啥想去府城?”
竹哥儿沉默了半响:“上次小二去府城回来,我问过小二,他说府城和镇上不一样……我想去外头看看,以前哥夫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他说让我们多逛逛,我不知道他说啥意思,但三哥去了外头回来,我觉得他不一样了。”
二伯娘笑起来:“哪里不一样?”
“不知道,就是感觉不一样了。”竹哥儿说。
“那就去吧!”二伯编着手上的箩筐,这箩筐编了好些时日,已经快完工了,是拿来装豆腐皮的,豆腐皮晒干了不重,因此他编的箩筐又深又大,手上不停嘴上说:
“有机会能去就去,你爹年轻的时候没你们这般命好,没人带你爹,你爹我啊!这辈子估摸着是没机会去外头走走了,你们三哥念着你们,喊你们去,那就去。”
“就是。”蒋大树语气酸溜溜:“可惜没叫我,要是也喊我,我马上就收拾包袱去了。”
柳哥儿无奈道:“做炸鸡这是屋里活,小一叫你去干啥?你去了会干啊!”想的可真是美。
大伯娘、二伯娘都没反对。蒋小一说的明白,孩子去了,工钱一个月八百文,后头要是生意好,再给升。
可是八百文已经算给得多了,虽说捡螺也能赚不少,每天还只用忙两两三个时辰就行了,可捡螺到底是风里来雨里去,哪里比呆铺子里好。
这一次要是错过机会,那孩子以后就跟着他们一样,怕是再没机会到外头看看了。
不过几个孩子从小到大都没离过家,二伯娘到底是担心:“去了可就不能闹着回来了,你们怕不怕?”
燕娘眨了眨眼:“怕啥啊?”
二伯娘哽了一下。
燕娘:“三叔三哥们都在府城,去了都是自家人,我们不怕。”
可能就是有点想家。
可又不是去了就不回来。
去了赚大银子,他们能赚银子,爹娘就不用那么劳累了,所以想去。
第297章
大伯想了想:“那今儿你们收拾东西,明儿爹送你们去,小一要开铺子,怕是急着用人,咱不拖着了。”
堂奶奶点点头,大伯早已经能走动了,就是一瘸一拐的不太方便,竹哥儿三个还小,没出过远门,又都是哥儿姑娘,有个人送过去到底是放心些。
二伯看着大伯,心想大哥真是鸡贼,能白跑一趟府城。
蒋大石看着哥哥和弟妹,竹哥儿还好,胆子大些,燕娘也是,雨哥儿胆子却是小一点。
卖吃食,那少不了得和人打交道,想起他自个当小二第一天,见着客人进来是紧张得要命,府城人更富贵,他就怕竹哥儿几个去了,怕得话都说不清。便把当初白子慕鼓励他的那套说辞搬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