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哥夫,我们都坐好了。”
“行。”白子慕一手一麻袋,开始转起圈圈来,麻袋悬在半空,速度不算快,但也不慢,舒服得不得了,几个小家伙高高兴兴,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
“哥夫哥夫,换摩天轮。”
横着转,是坐旋转木马。
竖着转,就是摩天轮。
白子慕变着花样给他们转,几个小家伙开心极了。
“哥夫,好快啊!”
“太好玩了。”
“再来一次,再来一次。”
竹哥儿几人是既羡慕又觉得蒋小二三个小家伙这个样子——只露着个圆乎乎的脑袋,又觉得有些搞笑。
外头笑声清脆,二伯探着脖子看了一下,摇头失笑道:“白小子这馊主意儿还真是多,拿个麻袋都能玩,难怪几个孩子黏他。”
蒋大树煞有介事的点头。
村里人就没见过谁这么玩的。
蒋小一还在煎豆腐,闻言道:“就是可惜了我刚买的两个大麻袋,给他们玩坏了。”
白子慕在屋外听了这话就不太高兴了。
什么叫玩?
明明是培养孩子乐观心态和交流感情的正经事儿,竟然被这小哥儿称之为玩?
真是不会说话。
蒋小一上手快,只练了一下午就出师了。
豆腐煎得多,他又装了一大盘,想给堂奶奶和大伯娘他们送过去。
到大房家的时候,堂奶奶正在烤火,灶台上的大铁锅里还炖着猪食。
红薯藤晒干了硬,直接喂,猪是不太爱吃的,因此要煮过了,才能拿喂。
但光喂红薯藤,也怕是不够吃,大伯娘和张大丫平日得了空,也会去山腰那边挖些树根啥的回来跟着红薯藤一起煮。
见蒋小一过来,堂奶奶挺高兴,从碗柜下头拉了个小板凳出来,搁在自个旁边,招呼他:“快,快来烤烤火。”
自下了雪后,外头路滑,堂奶奶怕着摔,又因着年纪上来了,不比年轻人,身子定是弱些,怕冷了受寒,她就不咋的出门。
村里有时过完冬,总会走一两个老人,为啥?不是摔的,就是受寒吃药吃不好,熬不过走了。
老人家本就一把骨头,比不得年轻人,要是小伙子,受寒了喝碗姜汤,再钻被子里,热出身汗,隔天立马的又能活蹦乱跳了,但老人家哪能如此。
堂奶奶怕出事儿,平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都快半个月不见蒋小一了。
大房这边的厨房小,大伯几人在堂屋里做辣椒面,没在厨房,蒋小一拿了碗,盛了一碗给堂奶奶,便把剩下的豆腐都送堂屋里头去。
堂奶奶年纪上来了,牙口不好,就喜欢吃这些软的,二伯有时回来,偶尔的会带点豆腐回来煮了给堂奶奶吃。
不过豆腐煮的没滋没味,盐贵,农家人过日子省惯了,煮的菜总能淡出个鸟味,豆腐本就不好入味,即使比菜好,但盐巴不够,没滋没味的,那和水煮白菜其实也没什么差别,因此即使这豆腐软,好入嘴,可两三顿后,堂奶奶就不愿得吃了。
但这铁板豆腐她却是喜欢的,又香又辣,味道也足,蒋小一路上怕豆腐冷,拿厚布包着一路小跑着过来的,到了大房这边豆腐还热腾腾,这会儿吃下肚,堂奶奶只觉整个人都暖了。
蒋小一回来,就见她已经吃了大半,蒋小一问她够不够吃?不够他再去盛些来。
堂奶奶道:“够了够了。”她又夹了一块放嘴里:“这豆腐又是白小子折腾出来的吧?真是香。”
锅里的煮食咕噜噜响,蒋小一掀了竹盖子,拿专门翻猪食的大铁铲在锅里翻了翻,又见灶台边上搁着一碗红薯皮,想来是昨儿大房煮了红薯吃,这红薯皮没舍得丢,都赞破碗子里,见着锅里的猪食差不多煮好了,蒋小一把那碗红薯皮也给倒锅里,翻了翻,又盖上盖子,坐下来才道:
“是夫君教我做的,我们想去镇上摆摊。”
堂奶奶愣了下:“是卖这豆腐吗?”
“嗯!”
“那定是能卖得好咧!”堂奶奶说。
她虽是没吃过啥好吃的,但这铁板豆腐实在是香,那味道她形容不出来,就是越吃越觉得好,而且看着也有食欲,镇上的富贵人家,想来也会喜欢。
蒋小一点点头。
他也是这么想的。
堂屋那边传来大伯娘的声:“你先歇歇,这豆腐先趁热吃……”
应是大伯没肯歇,大伯娘有些气:“不歇那我们三可不给你留了。”
蒋小一听了两耳朵后笑起来:“大伯真是勤快,一天就能磨三四斤辣椒面,先头我和父亲两个人自个做,一天也就能磨两斤。”
辣椒面最不好做,炒过的辣椒虽脆,但干巴巴,想捣成面,得放石槽里石锤子一锤一锤的捣碎,捣碎后用还得用竹箩子进行过筛,这活儿费劲不说,还耗时得很。
堂奶奶道:“你大伯闲不住,这么急着干,也是想多做些,存些银子,想开春前给你二哥把事儿给办了。”
“啊?”蒋小一有些惊:“已经看好日子了吗?”
堂奶奶猪食煮了大半辈子,不用掀盖子看,凭经验就晓得锅里的猪食怕是已经煮好了。
她把柴火全撤了,只留了点火星温着,忙完了才道:
“你二伯娘早让你叔公帮着看了,说今年仲春二十八那天是个好日子,还有子月十九,就这两天宜婚嫁,其它日子都不算得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