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怎么了。”于新暮扭头看她,回握她柔软的手,“毕业后第一次回母校,紧张吗?”
她笑着摇头,“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没想过会和你一起回南川大学。”
他手指捏紧她,两人十指交叉,声音沉下来,问:“除了我,你想过和谁一起。”
游朝和嗤笑,嗔怪地抬起手肘戳他腰部,撅起嘴巴说:“谁都没想过。”
“量你也不敢。”
车窗外的的秋色很淡,一闪而过的梧桐树叶依旧绿意葱葱,晨光在车内投下剪影,在两人的手上不停闪烁。
不多久,两人一前一后进入南川大学的活动礼堂,在志愿者的带领下,分别在对应的座位上落座,游朝和坐在第一排的第三个座位,不知是不是有意安排,右手边就是于新暮。
这一排除了他俩是年轻人以外,放眼望去,其他几位都是各自圈内资历高的大师级人物。
一眼就瞧见坐在正中央的是李观山大师。
她激动一瞬,心想自己何德何能同这些大师级人物同坐一排。
伴随着主持人清朗的声音响起,游朝和喝口水,平息兴奋的心情,正襟危坐地面向前方。
她聚精会神地望向台上汇报文创产品的创作历程,每年的比赛形式都大差不差,参与比赛的学生要拿着三件文创样品,向台下的人介绍创作来源和价值,有的学生汇报的生动有趣,时不时把台下的人逗笑。
看着一个又一个眉飞色舞、富有青春朝气的大学生,她忽而想起三年前的那场比赛。
那年她大二,她是三人团队的组长,为了在这场比赛上一举夺魁,他们三个人在工作室没日没夜地设计和创作。
她在做喜欢的事时,总会忘乎所以,每次都会忘记吃饭的时间。
没有规律的作息,让她的身体能量消耗殆尽。
以至于,在台后等待期间,她感到头部一阵眩晕,强撑着打起精神,在队友们的期待下走上演讲台。
汇报完后,她在心里深舒一口气鞠躬,以为终于顺利地完成任务,谁承想刚直起身,准备往台后走的时候,两眼一黑倒在台上。
台下的周与清见状,急忙把她抱到医务室。
听说这件事惊动了书法学院的院长,还亲自去医务室看望她。
这是周与清告诉她的,她当时在昏迷中,对晕倒后的事情一概不知。
不过,她的晕倒没有影响比赛结果,他们团队获得了二等奖。
今天的比赛,游朝和也评出不少二等奖作品,少年们都很优秀,她仿佛在他们身上看到当年的自己。
想到周与清手忙脚乱地跑上台把她抱下来的场面,她忍不住笑出声。
于新暮双臂抱胸,一副悠然的姿态靠在椅子上,他扭头投去一瞥,瞧她拿着笔出神地看评审表,问:“想到什么开心的事了。”
她回过神,放下笔往后靠,手心挡在嘴巴上,压低声音说:“读大学时候,我也参加过这个比赛,想到当年糗事了。”
闻言,于新暮蹙眉,看着她笑意扬起的眼尾,嘴角绷的更紧。
意思是想起周与清了。
当年,他就坐在台下,眼睁睁地看着周与清把她抱起来离开。
他可是听得清清楚楚,后面的学生窸窸窣窣地说周与清是她男朋友。
游朝和见他唇线抿紧没说话,以为他专注在比赛上,便拿起笔继续做记录。
一直到比赛结束,于新暮都没再开口说话,偶尔有老师过来问候,他兴致缺缺地握手颔首。
礼堂里的学生陆续离场,现在只剩下一些穿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
这时,书法学院院长一脸温和地走过来,一见到游朝和,笑意更深,说:“游朝和同学吧,我记得你。”
院长修长清瘦,有仙风道骨的松弛感,笑起来眼尾的皱纹自然隆起。
她诧然,握住院长伸出来的手,“对,我是游朝和,院长您还记得我呢。”
“前几天,我和你们辅导员陈老师聚餐时,还聊起你,听说你的工作室在市场上反响很好啊。”
游朝和憨笑,“您过奖了,是陈老师和学校教导有方。”
院长笑了笑,“当年你晕倒,把周与清那家伙急得一蹿而上。”他语重心长地说:“以后工作,记得以身体为重啊。”
游朝和点头哈腰,保证道:“谢谢院长,我肯定照顾好身体。”
说完,院长看向于新暮,熟稔地聊起近况。
不知聊到哪了,院长指了指她,看着于新暮问:“对了,你们俩是不是很早就认识了,三年前邀请你来加入评审团,游朝和还是参加比赛的学生。”
像听见晴天霹雳,她不敢置信地仰头看于新暮,他那年就在台下?
存疑之际,于新暮点头,“嗯,见过,我记得她当年获得了二等奖,很优秀的姑娘。”
院长听到他夸自家学校的学生,骄傲地合不拢嘴,夸奖道:“后生可畏啊。”
见院长兴致盎然地接着闲聊,她只好把疑惑咽下去,心想等没人了再问他。
随后,他们浅聊几句,往礼堂另一头走去。
于新暮有些心不在焉,连李观山老师迎面朝他招手都没反应,游朝和挽上他的胳膊,提醒道:“李老师过来了。”
而后,她笑脸盈盈地向李观山问好,一副灵动乖巧的模样。
这是他们第二次见面,李观山时常听于新暮父亲提起过这个优秀的小姑娘,所以并不觉得陌生。看到她明朗大方的笑容,转而想起他的女儿李清荷,清荷小时候和她一样,也是爱笑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