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赵敏微微一笑,自袖中摸出那张写着“峨嵋金顶,周王有遗。留贻襄女,百年一夕”的纸卷来,递过去道:“眼下只要小玲姊姊拿了这几个字递信去南昌,交给常遇春晓得,然后再传书至北方,告诉我大哥,动兵攻南昌,告诉他......只需做足架势,即便不耗一兵一卒,也有五成胜算能拿下南昌城。”
黄衫女子叹道:“此计果真你也想到。眼下陈友谅正围困南昌,明教已与之僵持了日久,常遇春眼见就要得胜,若是你大哥此时横插一足,常遇春又见了那信,为保周芷若一命,他定会传讯与朱元璋知,拿南昌城作条件。只是你早非朝廷郡主,又如何晓得这些军机要事?”
赵敏笑道:“你当时自小虹姊姊那里取纸条来看时,除去峨嵋有难那些文字,其他言报军情和江湖大事的,我扫过一眼,自也顺带看了。”
黄衫女子也笑一笑,只觉与她相处,颇有惺惺相惜之味,又想到冬日苦寒,这时虽已至深处,但山岭间积雪未融,只怕耽搁脚程,便道:“若你无妨,咱们还是尽快启程。”
赵敏想到峨嵋眼下是势单力薄,如遇明教高手群袭,唯有周芷若与郭姑娘两人可抵挡,而周芷若的脾性,定是硬撑也要保全峨嵋诸人安平,当真叫人半点置不下心,一个激灵坐直身子,道:“是,不宜迟、不宜迟!”当即二人打马上路,小玲将马给了赵敏,立在雪中,只见一望无际的雪地中留着长长的马蹄印。
作者有话说:
来了!想我没(っ'-')╮=͟͟͞͞?
呃就是想戳下大家!看看敏若短篇《断簪》!出广播剧啦!详见渣浪微博,id:经年荒芜,敏若难得的广播剧,终于!冲!
第232章 百年事
峨嵋金顶之上,众弟子且循声而望,但见郭姑娘一人玉立,飘飘乎似神女下降,皆不禁精神一振,周芷若眼见她来,不知怎么,心中也漏了一跳,老不踏实起来。
朱元璋望向那身披白裘的女子,眼中精光闪动,手心里拿那块灵牌掂了掂,脸上呵呵一笑,道:“在峨嵋派弟子眼中,此物可远不止是一块木头,姑娘又何出此言?”
郭姑娘嘴唇边似笑非笑,目光扫过一干峨嵋弟子,缓缓道:“那也是她们一片敬重之心。待放到我自个儿身上,人若死了,哪管身前之事如何,已不必令生者多加过问。”
他二人你一言我一语,道的不明不白,旁人也听得云山雾绕、始终不明其意,周芷若眉上轩紧,暗想:朱元璋所图,似乎是为着这位郭姑娘,这究竟为何?
众人正思量时,但听朱元璋又道:“明教和峨嵋皆为江湖门派,原先江湖上的旧事,朱某倒也闻得一二。你们峨嵋派的武功,传说主要得自一部《九阳真经》,那是当年峨嵋派的创派祖师郭姑娘郭女侠,于机缘巧合之下,听到少林派藏经阁一个大和尚坐化之际,口中背诵的九阳真经,而后郭女侠心有所悟,自开为一派武学——周掌门,我此话可真?”
周芷若回过神来,道:“不错,我听先师曾言,当年听得藏经阁监管藏经的觉远大师背诵《九阳真经》者,共有三位。一是我派祖师,一是少林派的无色大师,另一位便是武当派张真人。三位前辈悟性各有不同,是以少林、峨嵋、武当三派,一个得其‘高’,一个得其‘博’,一个得其‘纯’,三派武学,于江湖上各有闻名。”
朱元璋点头道:“正是,我更听闻,峨嵋派上代与武当派渊源匪浅,当初张真人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此后没再见过面,张真人倒不忘旧,更时时叮嘱门下弟子,说他曾受过贵派郭女侠的大恩,要武当弟子不可与峨嵋中人动手……”
峨嵋派众人听他越说越远,心中更是想不明白,周芷若却暗自起了疑窦,想:朱元璋手中拿的是我师祖灵牌,口中所言也尽是我师祖之事,他更口口声声要我等请师祖现身相见,此事听来荒诞,可背后定大有隐情。
便在此时,且听那郭姑娘的语声又响了起来,说道:“吴王大动干戈上到金顶,难道只是为了和咱们聊一聊这些江湖上的陈年往事?”
周芷若不禁又向她看上一眼,但见她明眸善睐,闻其语声清脆,猛地里想到初见之时,这位郭姑娘倚在桃花岛的花树之上、那片片花瓣中俏丽的身影,脑中忽然电光一闪,寻思:此事只怕与这位来头神秘的姑娘难脱干系。但其中情由究竟如何,光凭她一人思量,总是难明,宛如浓雾之中,始终差得一分看清。
朱元璋此时笑意更甚,道:“往事和身前事姑娘都不愿提,这怎么可以?——那张真人今年百岁有余的高龄,修持之深,我听闻其自九十五岁起,每年都闭关九个月,难道是修炼长生不老之术么?嘿,但我观他白须白发,又怎及姑娘这般容颜依旧、芳华不改?”
周芷若听到这里,心中一震,暗叫:啊哟!朱元璋话里有话,似乎说这郭姑娘和张真人乃是旧识……可武当派张真人修习太极功夫,当世并无其匹,且尚自白发苍苍,倘若这位姑娘真曾与其相识,岂非也已百岁……她……她又是姓郭,更出身桃花岛……可、可又怎会如此!
她从未得见郭姑娘白发之貌,一时难以置信也不奇怪,可这一思量,只想得后背冷汗涔涔而下,湿濡了一片衣袍,双手藏在广袖中只是发颤。峨嵋派众人不知这郭姑娘的来历,倒不似周芷若想得深,面面相觑,只觉莫名其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