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黄衫女子第二日再见到赵敏时,她已换上一身桃色襦裙,端丽难言,可眉眼间却是掩不住的惫态。昨夜赵敏偷偷下床,便知第二日必然给她发觉,现下不免还有些窘迫,黄衫女子倒是落落大方,凝着她看了一阵,叹然道:“我猜你昨夜不曾好眠,果不其然,是我之过。”
  赵敏一愣,低头笑笑,道:“杨姑娘的寒玉床太是厉害,我睡着不惯,无福消受罢了。”黄衫女眉梢间的冷冽褪淡下去,也不生气,却亦不再多提,道:“你一夜如此,得食些滋补的东西,护着肝脾。”说着让开身来,坐在桌边,那桌上已置好了席,竟是酒菜饭汤,一样不少。赵敏坐到对面,便又听她道:“昨日是我鲁莽了你,莫要置在心上。”说着伸臂给赵敏盛了一碗饭,将木箸轻轻推到她跟前。
  赵敏忙道:“杨姑娘休这般说,昨晚之事,倒是我不识好人心。旁的也没有什么,说起这修习内力,我确真是个懒散之人,要我闭眼睡觉也练功,那可真是为难了我,杨姑娘一片好心,敏敏只怕却是要辜负啦。”
  黄衫女子叹了口气,道:“也罢,今夜我让小玲另行安排你的寝室。”赵敏又再谢过,垂眸看她递过来的木箸,这般光景,竟又不禁想起,许久之前,在大都万安寺的高塔上,自己也是这样拉过周芷若,将筷箸塞到那柔荑中,轻声说着:“快些吃。”那时候她二人尚初识不久,没有后来的生死与共,坎壈重重。
  思及此,赵敏心中一堵,忙低下头去吃饭,却一言不发,吃了一会,方抬起头望望四下,说:“现下是甚么时辰?你这里也没个窗户,白日黑夜都分不清。”黄衫女不答她话,已看破其伤心之处,轻叹一声,平平道:“你心里……实在是喜欢她甚多。”
  赵敏闻言一怔,知她说的是谁,兀自苦笑,幽幽地道:“那是我从前,连自个儿也没想过的。”黄衫女子听罢不由慨然,跟着似乎自言自语地念道:“是啊,谁又能想得到呢?”说着静静看她,一动没动,双眼忽闪,映在长年不见光阳的古墓中,犹如星星点点的灯烛,继而站起身来,轻飘飘说:“三年期到时,只盼天意成全,人人欢忭开怀,事事通达如意。”
  如此又过去数日。
  自从住进这古墓之中,赵敏终日面对的便是幽灯孤寂,当真觉得时日漫漫无尽,更激得相思情涨,越见难收。她自幼出生王公之家,新奇玩物从来不缺,大些时候,又爱常年在外行走,是个耐不住冷清的性子,不似周芷若幼居峨嵋,听一天经文、练一日剑术当也度日,岂受得住古墓这枯燥无味之地,数日之间,只恨不得三年转瞬便至,早早见到心头牵挂。
  眼下又是饭时,赵敏无心佳肴,一手支颐,轻飘飘的想:盘算时日,眼下古墓外头该到了秋雨绵绵的日子,若是不困于此,多想与芷若一起,洞庭赏月,花港观鱼,看尽天下美景。
  她想来想去,却是越思越惘,索性摇摇头,回过神来,看那桌上饭菜,动筷各都稍稍吃了一些,最后仰首将羹汤喝了。便在此时,但听石门缓开,有人立在扉边,却不进来。
  赵敏抬眸望去,只见一个女子身披黄衫,面上遮了一块薄纱,盈盈俏立,身姿纤瘦,眸光淡柔,朝自己打量过来。她呆了一呆,站起身来,看着这人凝了半晌,眨巴眨巴眼睛,说:“杨姑娘今日出门了?”
  那人正是黄衫女子,只因平日里难得看她如此打扮,赵敏一见之下,不由有些恍惚,想起来从前的一件旧事,道:“许久不见你这般衣着。”但见黄衫女子走近过来,柔声道:“今日我有事出去了一趟,倒叫你一个人吃饭。”语气中颇有歉仄之意。
  赵敏摆摆手不以为意,反笑道:“杨姑娘这副打扮,又出门骗哪个富家子弟去了?”黄衫女子也不禁微微一笑,道:“是富家子弟,还是狡猾的姑娘?”
  赵敏道:“说起狡猾,杨姑娘当初可不遑多让。”黄衫女子眼中神光微微一亮,问:“你还记得?”赵敏道:“杨姑娘与我斗智斗力,敏敏难得遇一势均力敌之对手,自然不忘。”
  黄衫女子听她这般说话,叹了口气,走到桌边坐下,望着赵敏没动几筷的饭菜,道:“好,今日便当全了当日之愿——”拿过酒杯,各斟一杯酒来,端起敬道:“赵公子,别来可好?”
  赵敏微微一怔,也去落座于她对面,举起杯盏来,回道:“西域一别,难得今日与杨姑娘叙一叙旧,赵某感怀,自请一杯。”
  作者有话说:
  赵公子和杨姑娘的旧事…
  第206章 何日忘
  当初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虽是峨嵋派灭绝师太主事,但各派渐近西域,之所以越发待明教恨之深切,却也有赵敏几分挑拨。彼时她作个郎君相貌,带了手下的玄冥二老,自称明教烈火旗门下,处处伤人害命,专逢各大派至光明顶途中下手,欺其势单力薄,最后总留一人回派报信,要诸派待明教恨入深髓。
  这日赵敏携了玄冥二老,并七八名蒙古武士,乔装得当,等在往光明顶去的山林中。其时西域正值落雪,黄沙杂着雪粒扑面而来,寒风透骨,那也是无可奈何。
  鹿杖客朝东观望一阵,道:“郡主,咱们收到线报,说崆峒派遣出探路的弟子就快往这边过来,怎的还不见人影?”赵敏眉梢微动,道:“已请鹤师父外出探查,想不时便可有消息。”正言间,忽听马蹄声响,只见林外一人一骑疾驰而来,看模样正是鹤笔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