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贼喊捉贼?贺初惊得目瞪口呆,“难道老师怀疑戚夫人是凌迟顾大人的凶手?这可能吗?虽说人的性格际遇对书法有所影响,可她的人和她的字不一样。我不怀疑老师的判断,可我也相信自己的判断。戚夫人并不是章诩那种表里不一的伪君子。那日在榆钱粥摊,我能感觉得到,她是个与世无争,柔和仁慈的人,甚至,就连我都忍不住想要保护她。”
崔彻若有所思,“或许这并不矛盾呢?人通常是多面的,她面对顾色清,面对顾色清喜爱的女子、师兄、友人,当然可以春风化雨,可面对其他人,也可以是雷霆霹雳。”
他吩咐道:“这些从顾府搜罗的东西,全部原封不动地放回去,以免打草惊蛇。”
“这两张便条呢?”卓见素问。
“也一并送回。我能从她的日常手书看出某种端倪,且知道她就是那个写第二封信的人就够了。它们并不能作为有力的证据,本案面临着和章诩毒杀案一样的情形,就是缺乏充足的证据。”
“还有,你派个干练的人去趟扶风郡。顾氏族谱里有写,戚夫人景明七年,也就是她十岁的时候,随灾民逃难至安都,之后成为顾大人的贴身婢女,然后是侍妾。顾大人正妻故去后,被扶为继室。先前我们说过了,这段经历很可能是作伪。假使我们无从知晓,从她来安都之后的经历,比如,去了哪里,是什么身份,又做了些什么。那么去查她在来安都之前的经历,要事无巨细,包括她的家人、甚至是祖上几代人。”
卓见素应下,“再有,”崔彻继续道:“你去断金坊寻访前朝宫人。当年前朝覆灭时,高祖将宫人全部遣散,集中安置在断金坊一带,作为他们的庇护之所。你去查找当年姚修容身边的宫人,或者是对当时各宫宫人都了如指掌的那种老人。”
卓见素领命走后,崔彻无不庆幸,“幸好你和顾色清没有继续下去。”
贺初心烦意乱,“我和顾兄又不是因这桩事情而不能继续。”
“顾大人一案疑点重重,再加上还有殿下夹在中间,案子只会查得束手束脚。所以我当时提议,你跟顾色清先不要急着议亲,等他丁忧结束后再说。这样无论对查案、还是对殿下本人来说都妥当,殿下现在总该明白我的苦心了吧?”
“难道老师从那时起,就开始怀疑戚夫人了?”
“没那么早,可我预料到这件案子内情复杂,还牵扯到前朝,万一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真相,你将如何自处。陛下和娘娘责怪下来,我可担当不起。”
老师说过,顾兄向她求亲,说明他和顾大人一案没有关联。顾兄为人赤诚,不会陷她于尴尬境地。看来顾兄对戚夫人与本案的关联同样一无所知。虽说贺初从不怀疑崔彻的判断,可这一次,她他的判断是错的。
第39章 青鸾
三日后,从扶风郡回来的人带来一名老妇,按照老规矩,还是卓见素问,崔彻与贺初一边旁听。
那名老妇被称为安婆,是戚家从前的邻居,虽已目不能视,但精神很好。
卓见素说明身份后,道:“安婆,我想向你打听一下,你从前的老街坊戚家那一家人。”
安婆道:“我年轻的时候,我们家的确和戚家是街坊,但过去那么多年了,那些老街坊人全没了,只听说戚家的女儿戚鸾,荒年时逃到安都,后来被一位高官抬了侍妾,又扶了继室,生了个孩子,那个孩子还被陛下钦点为探花,一家人在京城过得不错,难道出了什么事吗?”
安婆说的和顾氏族谱记载的一样。贺初和崔彻对视一眼,原来戚夫人的闺名,单名一个“鸾”字,难怪她用的纸笺是纹样。贺初想,都说她阿耶阿娘恩爱,可她阿耶从没细致到这种程度。顾大人对戚夫人这般深情,戚夫人会杀了顾大人,还凌迟了他,这可能吗?
卓见素忙道:“没出什么事。戚夫人夫家的一位远亲牵扯到一桩案子,按照惯例,关于他认识的所有人,都要问一问的。安婆不用担心,只要实话实说即可。我们这里是不会让人攀诬或构陷谁的。”
安婆说话从容,“这我倒是不担心,否则我也不会跟着你们的人来。大理寺不是什么危险地方,我们都知道,前任长官是晏大人,他从不冤枉一个好人。现任长官是第一世家博陵崔氏的公子,听说人是娇了点,可既有才德,也有见识,也是一位贤明的大人。”
听到那句“人娇了点”,卓见素虚咳了几声,贺初忍笑,如今连卓见素都会这招了。
崔彻心想,我哪里娇了?一天要睡足十六个时辰,就叫娇吗?饮药后想吃点杏脯,叫娇吗?每日劳心劳力的断案,才得以养几个庖厨,这还能叫娇?
安婆道:“若说阿鸾的孩子能中探花,也是意料之中的事。阿鸾的兄长戚衡,被我们那誉为神童。他五岁启蒙,八岁入乡学,十一岁过乡试。我们那儿的人都说,他将来必能一举登科,高中状元,荣宗耀祖。有那么厉害的舅舅,阿鸾的孩子怎么会差呢?”
卓见素想,那位戚衡,跟他们大人差不多啊。崔彻也有早慧的名声,只是没参加科举罢了。可他查过戚夫人,没听说她有入仕为官的兄长啊。
“那后来呢?”
“荒年的时候,一切全乱了。那时,我们那还不叫扶风郡,县令为政苛刻,让人趁乱给杀了,一时又无人愿来接替他。戚家其他人都饿死了,只剩下他兄妹二人。无奈,阿衡带着他妹妹到安都投奔亲戚。后来听说,阿衡在中途饿死了,只有阿鸾活了下来。唉!那可是我们扶风郡的神童啊,一百年也出不了一个。可遇到荒年,死了很多人,谁都顾不上谁。只有活着才是幸运,至于能不能高中状元,谁还管得了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