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母亲的生日就在一年的末尾。这一年,她度过了一个很艰难的生日和一个很艰难的“年”。唯一值得开心的是,母亲的求生意志一直还算强烈,沈清也愿意为了救治母亲花光积蓄。
然而来年三月的一天,医生还是宣布了母亲的悲剧,在那间沈清跑了无数次的办公室里,医生很清楚地告诉她,癌细胞已经转移到病人的淋巴癌,再救治的可能性为零。当然有最迫不得已的最后的办法,但是医生和哥哥都不建议,对沈清来说,她也不愿母亲留在这世上的是一具插满了管子的身体。
五月第一天,在一家人尚在熟睡的梦醒时分,母亲悄然的孤独的永远的离开了。
葬礼上,沈清望着眼前陌生的一切,眼睛里蓄满了泪水。直到冯媛走进屋子,在看到冯媛的那一刻,沈清一个没忍住,立即扑进冯媛怀里,紧紧地抱住她,在她耳边让眼泪泛滥,她说:“妈妈走了,我以后再也没有妈妈了!”
冯媛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地回抱住沈清,任眼泪滑落在她的肩膀。
那一刻,她们彼此感觉对方离自己很近,好像她们又回到了童年,一起穿着小裙子,在老家的床头肆意打滚。
“我还没有带她吃烤鸭。”
“没有带她去北京,看天安门和故宫。”
分开时,沈清握着冯媛的手,“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没有在她走之前嫁人。”她哭得越来越厉害,眼泪也越淌越多,“如果我早早嫁人,可能还是留不住她,但她跟我都不会比现在更难过。”
沈清讲这番话不是没有她的道理。一个是妈妈生病期间,沈清因为自己也病着,原本妈妈是她的精神支柱,但是妈妈这一病,还未组建家庭的沈清就病得更重,更找不到其他人替自己照顾妈妈,连累她在跑医院的过程中病情反复乃至变得更重。
更大的打击是,因为沈清目前没有结婚生子,妈妈对她来说就是最重要的家人。所以妈妈的去世成了沈清难以接受的心魔,母亲去世那一刻她甚至有强烈的冲动想要自杀随她而去。她太难过太难过了,这个劲儿让她忘记了所有想要在冯媛面前保持的矜持与高贵,她不能抱着哥哥一起哭,于是就抱着冯媛一直哭一直哭,直到把眼泪流干。
30岁之前的人生,沈清一直在靠自己用自己,她把所有的能量耗尽,赚到一些钱,明白了一些道理却也换来一身病。
可30岁之后,沈清也想靠一靠别人了,这不是偷懒,而是人生中有些重大的困难,她需要有一个人来共同分担,那些寂寞孤独、难过悲伤,人要允许自己有撑不住的时刻,容许自己去靠一靠别人的肩膀。
母亲的突然离开,让她悟了。
第二十三章 给你介绍男朋友
为母亲守完“七七”后,沈清觉得长久侵入哥嫂的生活是不对的,在小城甚至小城附近的村子里,年轻人往往早婚,很早地组建了家庭。哥哥就是24岁那年结婚的,这处从别人手上购买的“二手房”空间有限,两室一厅的规格,每次小侄女放学回家还要被迫挤在沙发上。怎么看,沈清都必须离开了。
“妈妈在哪儿,家就在哪儿。”如今妈妈走了,沈清必须要寻找自己的家。北京,她无论如何也要留下。
得知沈清回京,冯媛第一时间安排了户外游泳项目。按照冯媛的说法,夏天就要来了,这种户外游泳项目很爽很风靡的。
时间定在“六一”当天,她到时候会带着3岁的大女儿一起来玩。
当得知冯媛的女儿已经3岁了时,沈清忍不住感慨,“时间过的真快啊。”
不知为何,这次见冯媛,沈清觉得她亲近了很多,母亲的去世,开始让她重审家人的重要——放在北京这样一座盛大而总能轻易稀释亲情的地方,冯媛突然变成了她想要倾注更多感情在其身上的人。
在电话里,冯媛说,丁程也会来,还嘱咐沈清买一套漂亮的泳衣,因为她会带丁程公司的一个男同事来。沈清毫不客气地揶揄她,是在替我安排相亲吗?搞这么突然不太好吧?但心里是不排斥的,母亲的死,提醒了她结婚的必要性。
除了遇见人生大事,身旁有人可以分担,更重要的:人越往前走,亲人就是会不断地离开。小时候沈清跟哥哥的关系最好,哥哥每次买好吃的都会先紧着她来,但哥哥很快成家,有了妻子,后来又有了孩子,每一个都比她这个妹妹在他的心里占据更主要的位置。后来是父亲,因为一场疾病突然就走了,再后来是母亲。
母亲去世哥哥也很难过,沈清不是没有看到听到,他在葬礼上的眼泪那样多,哀嚎那样真,可是有妻子和两个孩子陪着,他的痛苦会去的快一点。
沈清在那一刻是很羡慕哥哥身后有人有支撑的。
她渐渐明白:人没必要没苦硬吃,借助别人的力量去度过人生的难关,这并不可耻。新的征途,她要学着将自己的后背交给别人。
谈及丁程。沈清想自己会不会因为知道他出轨的事,对他有其他的看法呢?
想到自己以前跟北京的女同事们聊,关于如何处理男人出轨的问题。那个时候,大家都还很天真,以为婚姻像海滩上浅水处的水草,根根分明。故而毫无意外地哄堂大笑并对此拥有统一标准,“当然是把他踹了。”
直到看了冯媛,沈清才明白,婚姻是红豆和绿豆早就搅合在了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分不清,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