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国道216扩建到今天,沿着它由北向南的话,可以从新疆阿勒泰一路开到吉隆口岸。它途经喜马拉雅、阿里、羌塘、塔克拉玛干沙漠。
  暴雪中的穿越有一种末日逃亡感,气象预警时不时弹出新的暴雪预警,路边“风吹雪路段,减速慢行”的告示牌静静地看着他们驶过。
  梁愿醒紧张又兴奋,这就是他想象中的准噶尔盆地荒原大雪。但是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他们两人一车,网络不稳,信号微弱,极端天气下有一点闪失都会要人性命。
  当导航提示“网络环境差,已启用离线模式”的时候,梁愿醒看向驾驶座的人,说:“什么时候下车?”
  “再等等。”段青深说。
  还没到时候,周边还有建筑,还没到最蛮荒的地界。这一趟,段青深隐隐找到了最初出来拍风光时候的感觉,甚至有些疯狂。曾有摄影师提出一个问题:当你面对最恐怖的雪崩,你是会转身逃跑,还是举起相机?
  段青深不确定,他很清楚自己本质上是个有点疯狂的人。并且他相信梁愿醒也不确定,因为这小子的疯劲不输他——此时此刻梁愿醒已经从后座把羽绒服拿了过来。
  差不多了,段青深慢慢减速,冻结路面上刹车要缓,否则这种天气下,救援过来都很困难。梁愿醒一声不吭地也把他的羽绒服递给他:“穿上再下车,拿哪台相机?”
  “尼康吧,这种天气只有它能干活,另外两台估计都会冻上。”
  “好。”
  车窗外已经是苍莽一片白,分不清白天黑夜,梁愿醒直接开门下车,脚踩在地面上,积雪已经没过脚踝。他第一次踩到厚的雪,再抬头,飞雪肆虐,广袤高寒之地的空气灌入肺叶,这就是北疆给外乡人的第一句话:初冬而已。
  段青深走到他旁边:“发什么呆?”
  “啊?”梁愿醒回头,“好大的雪。”
  “一路不都这么大的雪吗。”
  “不是。”梁愿醒摇摇头,不知道怎么说,磕磕巴巴的,“之前,之前没下车,没淋到。”
  段青深笑了,抬手掸掉他头发上的雪,问:“你拍还是我拍?”
  “你拍吧。”梁愿醒把相机递给他,“我有点没缓过来。”
  段青深拿过相机,把肩上三脚架包放下,取出三脚架支起来。脚架只撑到最低位置,拿了长焦,镜头和三脚架固定好,竖构图。
  纷飞的雪成为最自然的前景,风卷着公路上的雪。段青深用的慢门拍摄,1/10的速度,让不停飞舞的雪花变虚,静止不动的公路变实。
  这是第一张。
  第二张梁愿醒想从公路侧面拍,因为这一段路纵穿卡拉麦里山保护区,两侧可以看见阻止进入的铁丝网。
  于是段青深帮他把三脚架支高。两个人没怎么说话,一来实在容易呛风,二来这样的风速,说话也听不清。梁愿醒不得不靠近到他耳边,说:“你把车后排两个窗户降下来,我想让画面透过窗框有一个大透视。”
  “好。”
  段青深回去驾驶座,车子一直都没有熄火,他把后排车窗落到最低。由于风大,梁愿醒必须扶着三脚架按快门,连拍了几张后收起脚架才坐回车里。
  方才开窗时在车厢里对穿的风雪带走了仅存的温暖,空调风速被开到最大,烘着瑟瑟发抖的两个人。
  “还、还好买了、尼康……”梁愿醒声音发颤,“这要是…是徕卡,可能已经拖影了。”
  “不至于,一般零下20多度才会拖影。”段青深咳嗽了声,“你还好吗?手指关节疼不疼?”
  “不疼。”梁愿醒摇摇头,“你呢?”
  他没想到梁愿醒会反问一下自己,也摇摇头:“我没事。”
  “那走吧。”
  好在车里空调挺强的,没一会儿就暖和起来。梁愿醒在副驾驶看那两张照片,未经处理过的照片就已经有了十足的故事感,整体灰白的色调让照片看起来比实景更冷。而第二张他自己拍的,层次感相当强。车窗后的铁网,铁网后的保护区。
  他呼出一口气,这是个很好的开端,然后笑着说:“感觉这图都不用修了,连裁都不用裁。”
  “是吗?”段青深没有细看照片,“强大如斯啊梁师傅。”
  “想学吗?我教你啊~”梁愿醒笑吟吟地说。
  “好啊。”
  再向前开一个小时,就到了加油站那大叔说的五彩城景区附近。而事情也真的像那大叔说的,交警们已经完成了高速的道路封锁,他们也确实人手不够,所以先封了高速再下来封国道。
  手机信号时有时无,还是收到了道路封锁的短信,请道路上还在行驶的车辆就近离开道路,前往周边城镇落脚,等待风雪结束。
  “看来今天确实到不了布尔津。”梁愿醒锁屏手机,说,“我们在下个匝道下去吧,找个地方过一夜,明天再看情况出……深哥!那是什么!”
  “什么?”段青深在开车,没法看他手指的方向,于是放缓车速,“看见什么了?”
  梁愿醒直接把车窗降下来,用手机相机放大、再放大,他惊呼:“羊!”
  “要拍吗?”段青深踩着刹车,“要拍我就开下去。”
  “要!”梁愿醒迎着车窗的风雪,“好像是……羊角往下弯的是什么来着…盘羊,好像是盘羊!”
  段青深笑笑,从国道边找了个斜坡下开去:“追过去了,窗户关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