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晚霞结束后继续出发,两人像看完一场电影后谈论剧情,路上在对讲机里聊着刚刚晚霞的画面高感和色温有多棒。
  距离敦煌市区不远的地方就有胡杨林,段青深找的这片不算大,似乎也不是景区。
  然而就在这连导航都不知道有一片胡杨林的地方……除了他们俩,还有三个架着相机的摄影师。因为不知道对方是不是职业摄影师,但无所谓,拿起相机那就是了。
  几个人有点尴尬地对视了下,互相点头笑笑算作打招呼。相机机位这种东西讲究先来后到,他们的三脚架挤在一小块地方,很明显是在附近观察了一圈找到的绝佳位置。
  二人自然不会跟人家挤,找了个空地停车,段青深背着器材包,梁愿醒用摄影灯照路,继续走。
  因为这里几乎不存在人造光,又是没有月亮的夜,两个人像探险一样,踩着戈壁,只靠着补光灯那点亮度。
  边走边聊。
  梁愿醒说:“真好啊,那几个叔叔,退休了扛着相机出来旅游。”
  段青深认同:“本质上和钓鱼差不多。设备很贵,荒郊野外,等一个大自然的馈赠。”
  这话不假,风光摄影也是要等的,等阳光到一个合适的角度,或是等天上的云飘开。
  梁愿醒大喜:“那我们岂不是少走三十年弯路!”
  “……也可以这么说。”
  梁愿醒走在前面,他手里这个摄影灯是手持补光的,功率一般。他回头,笑着说:“好像那个哦,你玩过那种没有地图的恐怖游戏吗?整个画面黑洞洞的,就只有一个手电筒,视野范围就是手电筒的光。”
  “那你害怕吗?”段青深问。
  “不怕啊,你不就在我后边吗。”
  “嗯。”段青深仗着环境黑暗,“嗯”这一声时唇角勾笑。
  走到长着灌木丛的地方,一脚踩下去,梁愿醒踩断了个什么,嘎吱一声,还没来得及低呼出来,手臂被人稳稳握住,让他没踉跄。
  “吓我一跳。”梁愿醒手里的灯直接对着段青深,他反倒关切段青深了,“你没事吧?”
  “你把灯从我脸上挪开我就没事了。”段青深眯了眯眼。
  梁愿醒“噢”了声:“不好意思忘记了。”
  会险些绊一下,是因为梁愿醒的灯没有一直照着地面,他们边走边观察附近的树,段青深的想法是找到一棵树冠状态比较好的胡杨树,最好树的附近能有合适的视角,把东方的木星一起拍下来。
  所以梁愿醒照一下地面,走两步就去照树。
  “这棵怎么样?”梁愿醒举着灯问。
  “这棵……”段青深回头,向东方的夜空看去,“试试。”
  深秋晚上九点多,木星的亮度几乎超过天狼星,东偏北天区夜空视星等最高。
  因为杂志的有彗星专题,所以拍一棵木星下的胡杨树,明天白天再拍点其他场景的,好让江意有选择。
  “架这边?”梁愿醒迈过一簇张牙舞爪的植被,“这边比较平,前景就不用了吧?”
  “不用。”段青深跟过去,“你站着别动了。”
  段青深支起三脚架,梁愿醒把相机镜头卡上,开机,递给他。
  “那颗就是木星吗?”
  “嗯。”段青深把云台拧上,然后才转头看着他手指,“嗯?你指哪呢?”
  “那啊。”梁愿醒又伸了伸。
  段青深顺着他指尖看向天空,然后捏着他手腕向下压了压:“这颗,最亮的这个。”
  秋天晚上九点到十点之间,木星在这片天区简直是在替月亮上班。梁愿醒看得有些呆滞,仰着脑袋直到脖子都酸了,听见快门声才回过神。
  夜风撩拨着戈壁上的植物,唰啦啦地响着,等待曝光的时间里两个人没有说话,相机屏幕上倒数快门5、4、3、2、1,最后加载出图像。
  梁愿醒立刻靠过来,耳侧的头发扑到段青深脸上:“怎么样。”
  没等段青深说话,他直接“哇”了一声。
  景深包围下长曝光的夜景,加上机位很低,以微微仰视的角度拍单棵的胡杨树,树冠正上方是璀璨的木星。仿佛胡杨树在这片荒野加冕为王。
  “好了,走吧。”段青深说。
  梁愿醒震惊地看他:“不拍了?”
  “不拍了。”
  “为什么?”
  “木星是行星,再过会儿就观测不到了。”
  “哦……”
  段青深看看他:“而且,你不饿吗?”
  梁愿醒眼睛一睁:“饿。”
  他们继续向敦煌去。
  入了夜,市区道路上坠着灯笼造型的路灯很有韵味,十字路口左转右转直行的绿灯一块儿亮,梁愿醒转弯的时候特意仔细观察了下有没有横冲直撞的老头乐。
  过了敦煌市区著名的反弹琵琶飞天仙女雕像,距离夜市就不远了。
  找地方停好车后,段青深下车走向他,还没张嘴说话,他自己相当自觉率先抿嘴点头,表现出成年男性的稳重,说:“你放心,绝对不会从街头吃到街尾。”
  “好。”段青深带了些许信任。
  热火朝天的夜市在深秋夜里像是沙漠的篝火,温暖又治愈。沙葱牛肉饼和胡羊肉,还有进到夜市前,梁愿醒看了好几眼地手撕椒麻鸡。
  全程梁愿醒就是“这个看起来好好吃”“那个是什么”和“那个又是什么”,段青深跟在他身边,付钱、拎东西,以及适时阻止。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